11.27 人淡如菊,心靜似蓮,情寄蒲公英

【人淡如菊】

  春光乍出百花放,

  迎風暖心喜顏開。

  卻失一季黃花影,

  故盼籬畔秋鄉濃。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第一次聽到這句詩,就深深地烙記在我的腦海。很多時候,細心冥想,不發覺得很深化。如若,能做到人淡如菊,那也為嘗不好,與世無爭,與人無爭,處處低調,處處淡雅。

  淡淡然然笑東風,清清雅雅任自在。淺恬笑賞著一抹抹春櫻夏草,一道道秋月冬雪。渴了,悠然的以清泉落霜煮茶。餓了,自在的以鮮果繁花裹腹。乏了,就聽上一曲雨打芭蕉,甚是妙哉!

  一個人,流落在這繁華喧譁的都市中,身處在霓虹燈綠的街道里,漫無目的的行走著。似乎,總是在力不從心地尋找些連自己也弄不清的什麼;卻又,總是在嘈雜吩亂中迷失掉了自己,然後,又想原封不動的把自己找回。就這樣,來來回回,兜兜轉轉,到最後:什麼也沒找到,什麼也被弄丟,也不曾,找回那個“自己”。

  總覺得,不管自己身處什麼地方,都是在流浪放逐。透過藍色的窗,白色的臺前,看那一隻只橫空飛過的小鳥,想像著山澗輕流的溪水聲,而此時的我,只想:人淡如菊。

  所言:佛笑人心痴,人心不自知。這句話,不知應證了多少世人的凡心。人淡如菊,人生在世,好也好,壞也好,都是自個的。又何必太過較真,太過在乎。有人說:世間人茫茫紅塵走一遭,疲於一次一次心計謀算,疲於一場一場風花雪月,疲於一年一年的奔波往返,疲於林林總總“做人”的規則。……

  我想說,為何要讓自己活得這麼零碎勞累,為何不能灑脫怡然些。何不,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心靜似蓮,情寄蒲公英

  【心靜似蓮】

  夏日炎炎荷池靜,

  綠葉粉花惹伊笑。

  出那淤泥而不染,

  濯那清漣而不妖。

  風雨清涼,心靜似蓮。蓮,總是能給人一種攸靜、閒恬、心寧的感受。不是常說,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能擁有一個好心態。那,能做到,心靜似蓮,應是人之最高的境界了吧!

  提起蓮,想必大多數文青之人都是比較偏愛的吧。當然,我也不例外。不光是愛它那鮮麗的外表,更愛它那表裡如一的氣節。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拜倒了其優美姿體下。看那一篇又一篇為蓮築下的文牆,就明瞭,世人是有多青睞與它了。

  最近的我,迷戀上了倉央嘉措的詩詞。在那一個個看似憂傷的字眼裡,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心之寧馨。這位舉世聞名的浪漫詩人,這樣比喻過自己:“我想要成為一朵花,只願被一人親自摘下,凋謝在那一人的手中。當某一天,站在佛祖面前,我會微笑地對他說——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心生憐愛,快樂亦無悔。在醉生夢死的輪迴裡,不知這淨心的蓮,密密麻麻的淨化了多少顆凡塵俗子的心魂。飄渺紅塵,只為守候那一隅蓮花開。

  縱觀其它宗教,不得不承認,佛經中的意念,就是一個感化人性,淨化心靈的祝願。在佛的心中,世間萬物都是純粹、友善、唯美的,即使有雜質參進也會被其完全感化乾淨。以心為重,使心為靜,做到人心合一,方可!

  是否能,真正做到:心靜如蓮,卻還不從知!不自覺的,想起了一句話:禪,是一枝清幽的蓮花。突然起了“雪小禪”這三個字,雪與禪二字,都是淨心之意。第一次,看到這三個字,就被其名深深吸引住了。再細看其人的文字,更是愛不釋手。

  每次,看著蓮花,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個如花似玉的勝似花仙子。那一顰一笑,猶如一縷輕風飄盈,聖潔脫凡。時刻銘記著:做到心靜似蓮!

人淡如菊,心靜似蓮,情寄蒲公英

  【情寄蒲公英】

  漫天花絮隨風飛,

  愛的種子空中綴。

  不與誰爭化作泥,

  情深濃意永不止。

  誓拭心性,情寄蒲公英。曾有人問我:“你喜歡什麼花?”我說:“我,喜歡蒲公英。”疑問:“這算是花嗎?”不解:“當然,在我心裡,它是世上最美的花!”

  “身似刺蝟,心如蒲公英。”這是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對於蒲公英的偏愛,早已超出自己的想象之外。與蒲公英有關的文字儘管少之又少,但卻隕歿不掉它那本性的特色與氣質。那如小傘的外觀,總能給我無比的安全之感。那隨風飄零的習性,總能給我帶有幾許憂傷之懷。那遇境而安的憩席,總能給我凡事不易太過看重之點。

  蒲公英的花語,就是永不停的愛下去。像蒲公英那樣活著。我想成為那樣的人,把自己的所有情懷都投放在小小的蒲公英里。就這樣愛著所有我能愛的人,愛著所有我喜歡的事與物。一直,不停地愛著,一直,不停愛下去,永無止境。

人淡如菊,心靜似蓮,情寄蒲公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