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收藏硯臺的藏家請注意:古硯收藏須把十道關

近年來,眾多書畫家以擁有一方古硯為幸事,市場需求旺盛致使古硯的拍價屢創新高,那麼,怎樣來選擇一方真正的古硯臺而避免“打眼”之煩惱呢?收藏市場,懂古硯的人可謂寥若晨星。因此,藏硯者要想成功,如果不下一番苦功夫,花錢買垃圾不說,恐怕想入門都難!一方硯從看到買,通過看、摸、聞、敲、聽、掂等手段,通常要讓它連過“十關”。

一審:包漿斷新老。藏硯第一關就是要從硯臺的包漿類型和磨損痕跡等古舊氣息中,迅速鑑別出新老。比如:從沁蝕、墨鏽入手,分出生坑、熟坑;從包漿、磨痕入手,判斷其傳世長短等等。其中,看懂包漿和磨痕最為重要。重點則是要學會分清自然分化剝蝕、累計損傷和一時敲砸做舊損痕的不同,重點識別鐵砂裹埋、鞋油塗抹、茶水浸泡和墨汁及膠等形成的硯臺“做舊包漿”,從而將低仿新硯拒之門外。

二看:型制定年代。型制是硯臺的外表形象,不同時代的硯臺都有其不同的流行特徵。比如漢晉流行三足硯,唐代流行鳳字硯,宋代流行抄手硯,明清硯大多堂池分開等等,掌握了這些大的風格,再結合硯池、硯堂和硯足的不同細節特徵,就能夠對一方古硯“老”到什麼年代,做出基本準確的判斷。

收藏硯臺的藏家請注意:古硯收藏須把十道關

清乾隆 紫檀盒紫砂虎伏硯

三賞:工藝分精粗。硯雕工藝與其他傳統藝術的發展有著相似的軌跡,從問世到消亡,整體上必然經歷由粗陋到精美的演進過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取向。比如,唐硯在開創中講究雄渾大氣,宋硯在求新中追求邊線勁挺,明硯在質樸中喜好簡潔大方,清硯在繁縟中力求工不厭精,因此,評價一方古硯的工藝如何,應重點放在同時代的硯藝座標系中進行比較。

四辨:硯材斷硯種。古硯的材質是斷代和定級的重要標誌,除金屬類、陶瓷類、玉石類、漆木類等少見易識的硯質外,石質硯臺既是藏硯的主體,又是難分難辨的重點。如果作為專業收藏,我們僅僅滿足於知道“端紫、歙黑、綠洮河”是遠遠不夠的,不僅要把識別端歙洮澄“四大名硯”作為主攻方向,還要掌握不同硯石的標誌性特徵,這樣才能藏對。

五識:品紋明貴賤。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硯臺的品名紋理,除了賞心悅目外,還是發墨、下墨和好用的“名牌”標誌。比如端硯,凡是帶青花、魚腦凍和蕉葉白的硯石都至嫩至密,磨起墨來才會“熱鍋塌蠟,發墨如油”。再如歙硯,只有龍尾舊坑石和帶銀星、金星、羅紋和眉紋的老坑石才堪稱“金聲玉德,殺墨如風”。值得注意的是,古硯的品紋大多“水下現身”,且被包漿和墨垢掩蓋,不可能一目瞭然。因此,筆者淘硯時,常常隨身帶水,既便於洗去髒物、發現裂痕,又能觀察品紋、識珍辨寶。

收藏硯臺的藏家請注意:古硯收藏須把十道關

清 紀曉嵐銘 紫雲硯

六摸:硯質分高低。選購古硯不可能讓你拿墨試磨,因此,撫摸硯臺是辨別硯質高低的重要手段,好比中醫搭脈大有學問。摸硯時,一要帶水,二要緩慢,三要用心;左手握硯,右手拇指模仿磨墨,按研硯堂,細細體會硯石對手指的吸引力和鋒芒對手指的摩擦力。好的硯石“如嬰膚柔嫩,如熱臘黏手,如橫撫刀鋒”,讓人酥癢暢爽,愛不釋手。

七聞:氣味辨真假。硯體上的氣味與流傳方式有關,比如剛出土的古硯由於地火和墓物侵蝕,滴上水後,會散發出濃重的土腥氣;而長期使用的古硯由於浸吸墨汁,乾擦硯堂,可聞到淡淡的墨香。造假的古硯則與此相反,雖然滿身泥土,但除泥後並無腥氣;而遍體粘墨的仿古硯,不是墨氣沖鼻,就是散發出皮鞋油等現代化學物質的氣味。因此,在審視包漿無法斷定新老時,通過聞氣味辨明古硯真假,無疑為防止“吃藥”上了雙保險。

八聽:石聲知優劣。擊硯聽聲是識別古硯優劣的重要方法,通過石聲,可以知道硯石老嫩、堅密程度和體內有無內傷、石裂、石筋。通常堅老和無傷、無筋的石硯,敲擊時會發出清亮的聲音。整體來說,端硯“以泥聲為上”,歙硯“以金聲為貴”,但使用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瞎子摸象,生搬硬套。因為“老坑端硯,以泥聲為上”只是清代著作中的普遍觀點,在宋代和明代硯著中,就有下巖和水巖上品端硯“石聲呤呤”、“石聲清越”的記述;而出土的高古歙硯更是大多“千年金聲化木聲”。

收藏硯臺的藏家請注意:古硯收藏須把十道關

清乾隆 御製紫砂御題詩澄泥海天初月硯帶原配紫檀盒

九審:硯銘求真品。古硯貴有銘,但十銘九假。在眾多假硯銘中,主要有同代託款、後代仿款和現代仿款三種;即使真銘也分自書自刻、自書匠刻和匠摹匠刻三類;因此,鑑定硯銘真假不易。一方帶銘的古硯要達到筆者心中的“差不多”標準,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內容要生要實。“生”是無先例,“實”是有依據。除了清代皇帝賜硯,由造辦處批量生產出現同銘外,古代文人銘硯從不雷同,凡是在歷代典籍中出現過、或大同小異的硯銘,均可懷疑為假銘;而內容與作者人生經歷一致的硯銘,最有可能是真銘。二是字口包漿要老。凡是字口包漿做過舊,或者與硯周身氣息不一致的銘文,其內容再與作者貼近,也肯定是後刻銘文。三是書法篆刻要精。除了滿足上述幾條外,如果銘文的風格與硯臺所處時代書刻習慣和作者身份、書法款式也相同、相近,那麼,一方名人古硯已基本握在了你的手中。

十掂:掂量慢掏錢。如果一方陌生的古硯,在上手把玩間,不知不覺地過了以上九關,還要掂掂硯臺的重量,看與材質、品相和工藝是否相符;再掂量硯臺的價值,看與賣主要價和自己心理價位是否相符;繼而討價還價,再爭取點升值空間。這樣,你買回的古硯就會物有所值,就能經得起保真和保值的雙重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