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讓青少年回鄉,讓大學生回鄉,讓傳統教育回村

今年暑假,我縣陸續迎來多場中小學生夏令營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夏令營活動參與對象多以永泰本地中小學生為主,也有部分來自福州、甚至省外的;而大學生則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有同濟大學、中國美院,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仰恩大學以及福建工程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他們的實踐活動範圍涉及中醫藥、歷史文書、古建築、農耕文化等多個傳統文化領域。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近年來,我縣持續將復興古村落古莊寨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以文化為核心,挖掘莊寨文化的價值,力求把鄉村古韻中的“鄉愁”留住,永泰傳統村落和莊寨品牌得到不斷優化與普及,在全國範圍內逐漸打開知名度,在“研學熱”的今天,永泰鄉村成為學生群體的校外實踐課堂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文化復興。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習傳統文化,瞭解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問題,才能解決“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歸根究底,文化復興不是經濟建設的配角,而是鄉村建設的初心、旗幟和方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當前鄉村振興發展,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朝聖,而是整個鄉建群體的迴歸。如今看似凋零破敗的鄉村,將迎來新的重生。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在回顧過去的同時,我們將創造一個怎樣的未來?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對於莘莘學子來說,把鄉村當成一個“學以致用”的校外課堂,是“學業有成”的重要動能。中小學生群體的父母大多都生活、就業在城市,無形中造成了下一代的文化斷層,夏令營、冬令營及各類研學旅行將大大加強他們對鄉土文化的瞭解與認同,在他們心裡播下愛鄉建鄉的種子。而每年各大高校的大學生群體,60%的學生是農村孩子,這些身處“象牙塔”頂端的後備人才,是未來鄉村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回到鄉村,瞭解鄉村,讀懂鄉村,學以致用,最終達到知行合一,是對生養他們的鄉土最好的報答。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臺灣的某些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鑑,例如他們的“培根計劃”——“農村再生、先做培根、培根做好、根留農村”。農村社區須組織居民先接受68小時(原為92小時)培根計劃課程訓練,採取在地服務方式,鼓勵民眾快樂上培根,激發自身主動參與意願和能力,培育出熱愛社區、服務社區的本地人才,協助找回社區的生命力與價值,為社區發展注入軟實力。在完成培根課程基礎上,以永續經營概念引導社區提出發展願景,研擬農村再生計劃書,並分解為一個個具體項目分年度實施,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建設具有現代生活品質及傳統特質的農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當下,我縣成立了鄉村振興講習所,以培育新型鄉村建設人才為目標,無疑有異曲同工之妙。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的大量外出,造成了很多“閒置”——閒置的莊寨、閒置的校舍、閒置的農舍,閒置的茶園,閒置的渡口,閒置的碾坊等等,這些傳統村落的生活場所,成為當下中小學生、大學生了解鄉村、感知傳統的重要窗口,如何有效地使這些“閒置”發揮其新的社會功能,更是激發他們無限創造力的轉折點。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前不久在永泰縣白雲鄉樟洋村(御醫力鈞故里)舉行的“永泰縣首屆青年·大學生民宿佈置大賽”,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來自福建工程學院的師生,他們用為數不多的活動經費,巧妙地運用當地的竹子、蘆葦等素材,讓普普通通的農舍變成了清新又富有情趣的山間民宿。這就告訴我們,未來的鄉村需要藝術,需要知識與更高端的產業,需要在校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儲備與實踐經驗。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指出,今天的學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去鄉村化的教育,我們的孩子只喜歡城市不喜歡鄉村,那依然是沒有希望的。孩子們對鄉土文化如果缺乏足夠的敬意,那麼未來就不可能熱情滿懷地對其活化保護再創造。因此,鄉村教育是文化復興的靈魂,是21世紀中國傳統文化鄉村復興的一號工程。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當前,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建設,應該一切以人為核心,注重人才培養與儲備。通過夏令營、冬令營、研學活動以及社會實踐路線的開闢,讓青少年回鄉,讓大學生回鄉,讓傳統教育回村。如果說未來屬於鄉村,鄉村屬於青年,那麼振興鄉村教育則是重中之重,我們任重而道遠。

圖片來源:張培奮、張明珍、林莊潔、楊璞、方玲、

縣教育局、縣鄉村振興研究院等等

end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永泰莊寨既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让青少年回乡,让大学生回乡,让传统教育回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