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导语:社交,只要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正常的自然人,那便是被社交网络围绕着的,各种人际关系、日常交往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某些90后而言,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年龄阶段,承受着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已经出现了轻微的社交恐惧症,下面这些现象你有吗?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1.不愿意认识新的朋友,不愿接触新的环境

这句话至今还躺在我朋友的朋友圈状态里,生活中,她明明是一个性格格外开朗,人也特好相处,随时脸上都挂着笑容的人。很难想象这句话会从她的思想里冒出来。

不止是她,还有很多人,当在一个环境的舒适区待久了后,因为对其中的人、事、物都习惯了,某一天因为一些原因被迫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他们总是会莫名抵触。并不是他们没有构建新交际群的能力,而是对脑海中所想象的构建新交际群的繁琐过程产生了莫名担忧。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2.假期周末,比起与人结伴旅游,更喜欢自己待在家里

“宅”是很多90后的一个标签,难得的一个假期到来,比起与同事朋友一同旅游,更多人选择了自己待在家里安逸度日。其实他们在家度过周末也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操办,就是觉得没有什么旅程比在周末睡个懒觉,或是待在沙发上看剧更窝心的了。

对于这样一批人,未知的旅途,远不如眼前的苟且来的安心。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3.如果是合租房子,基本不会在客厅待,回家就进卧室

现如今的房价已经不仅仅是“高”能形容的了,对于上有老不管下有没有小的90后来说,相比于工作买一套房,很多的人可能选择的是租房住,其中,可能更多地是选择合租。

现在的合租90后有一个特点,他们的客厅属于公共区域,却很少使用,大部分人喜欢一下班吃了饭就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好像那个家属于他的空间只有那一间卧室。

或许是对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定太过强烈,因此导致了在不同区域心里情绪明显的不同,只有在自己可支配空间里才会过得更加舒心。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4.手机习惯调成震动或是无声

轻微社交恐惧症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不论在家还是公共场所,习惯将手机调成震动或是无声,听到手机响起也不是兴奋,而是习惯性看看来电显示再决定脸上的表情。

手机来电除了家里人或者要好朋友的,往往看到了都不会秒接,而是会选择在脑海中思考一两秒开场白和可能的对话,再默默按下接听键。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5.朋友圈看到感兴趣的朋友状态,也会过一会再点赞或评论

手机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物品,更何况是最早接触的这一批电子产品的90后。大家都说人不应该活在朋友圈里,因为一刷朋友圈大家的生活状态好像异常积极,但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不止是发状态的人,就连评论和点赞的人们,或许按下点赞的那一刻并不是他真正阅读你朋友圈的那一刻。

他们喜欢中庸之道,不喜欢别人发现自己好像很喜欢玩手机(虽然事实如此),更不喜欢在共同好友里取得头赞。延迟点赞或评论的时间,或许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会让自己既表达了心意,又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突出,仅此而已。

对于社交,某一些90后已经出现了轻微恐惧症,这些现象你有吗?

结语:有一句话说人学会长大就是学会忍受孤独,偶尔的单人时间是一种享受,但若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可能会让人忽略很多生活中的美好。以上几种现象,你都有吗?或者,你还有哪些更独特的“社交恐惧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