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新娘入門三日後要下廚房,新媳婦的入門祕訣,看看古人是怎麼做?

新娘入門三日後要下廚房,新媳婦的入門秘訣,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新嫁娘詞

(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新嫁娘詞共有三首,本詩選自其三。筆法很細膩,從細微處著筆,可以看出新媳婦也是很有心的,想進門就得到婆家人的認同,我們就來看看古代新媳婦是怎麼做的?

新娘入門三日後要下廚房,新媳婦的入門秘訣,看看古人是怎麼做?

新媳婦入門不好當

新媳婦入門,作為新的家庭成員,是需要一個接納的過程的。尤其在古代,新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較低(尤其是被休掉以後,簡直是無法生存的事。所以才會有惡婆婆的出現,自己怎麼作,新媳婦也無可奈何),那就先從做飯開始說起吧。古代習俗新媳婦過門第三天(俗叫過三朝),需要下廚房做飯,收拾菜,圖個吉利。做飯可不是件那麼簡單的事。因為婆婆家人的口味自己也不清楚,喜甜,喜鹹,自己也不清楚,尤其還有忌諱,有的東西不能放,如果貿然胡做一氣,最後,自己便會落下一個不會幹活的影響,弄不好自己還會捱罵。

新娘入門三日後要下廚房,新媳婦的入門秘訣,看看古人是怎麼做?

新媳婦的推理

怎麼才能知道一家人的生活吃飯喜好呢?這是又不能明著去問婆婆,那得找個長期在家的人,最好的人選就是小姑了。作為丈夫的妹妹,長期在家,也是在婆婆身邊長大的,和婆婆長期共同生活,口味應該是都差不多的。先讓小姑來嘗自己做的飯,再來判斷婆婆一家人的口味喜好。可見新媳婦的聰明瞭,甚至有點狡猾式的聰明,但是我們不感覺討厭,反而感覺新媳婦的機智。當然啦,前提是小姑得好哄,如果不配合自己的工作就不好辦了,不過,這對於聰明的媳婦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新娘入門三日後要下廚房,新媳婦的入門秘訣,看看古人是怎麼做?

王建的世俗生活

詩人王建,據說家貧,公元797年,這麼算應該是30歲,辭家從軍,十三年後,在咸陽鄉間居住。一生很晚才做官(陝州司馬,正六品,當時已經61歲了),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貧困之中,常常為衣食發愁。正是因為如此,寫的詩很接地氣,對古代人民的生活會有更深的體悟,也許,這就是創作的矛盾之處吧。沒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永遠不會寫出感動神似的句子。

新娘入門三日後要下廚房,新媳婦的入門秘訣,看看古人是怎麼做?

結束語

現如今,一般不會出現如此矛盾的尖銳衝突,即使有處不好的,也不怎麼在一起住。這就是距離產生美的原因吧!即使真的有惡婆婆,家庭也是有和為貴,表面要給婆婆留夠面子,但也不能附和遷就。切記不要耍小聰明,不要激化家庭矛盾。和公婆對立,讓老公站自己這邊。否則的話,日子就過到頭了,上輩子百年修來的緣分,說散就散,是不是決定有些草率呢?

古代的新媳婦之所以要費盡心思去討好公婆,與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不無關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那種在夾縫中生存是需要智慧的。面對如今的諸多不和諧的家庭環境,諸如婆媳不和之類,倘若運用一點古人新媳婦的智慧,在進入新家庭時能夠動上一番腦筋,處處的運用一些處事技巧,估計會少去不少矛盾。雖說時代進步,今非昔比,環境條件亦不同昨日,但生活的智慧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