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虽然曾为巴萨主帅,但重用“皇马帮”是恩里克执教西班牙队最大的特点之一,无论上场2-1英格兰的比赛,还是此役6-0大胜克罗地亚,恩里克麾下的新西班牙队都以皇马球员为建队根基——拉莫斯是后防线中流砥柱的球员,伊斯科在中场承担组织重任,阿森西奥则在前场盘活进攻,如今这支西班牙颇有一些皇马的味道。而克罗地亚队虽然是世界杯亚军,而且达瓦奇也排出了最强阵容,但在西班牙“青春风暴”下,克罗地亚队较早丢失了比赛的主动权。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类似的阵型和打法之下,比拼的是终结能力】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阵型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加强边路防守

此役克罗地亚的阵型基本以4-1-4-1为主,布罗佐维奇作为单后腰拖后,游在两线之间负责扫荡。而在中场科瓦契奇与莫德里奇搭档双后腰,佩里西奇和拉基蒂奇分别为左右两边前卫,桑蒂尼作为单箭头突前。从牌面实力来看,克罗地亚队的中场实力并不弱于西班牙队,但被对手疯狂压制且无还手之力,很大程度由于在高位逼抢的战术下,克罗地亚队的身后空间多次被西班牙队利用。因此如上图所示,在比赛后期,克罗地亚队在后防线上基本保持五人站位,此举意在加强边路防守,同时使边后卫可以顶出来保护肋部。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西班牙阻止进攻时站位

此役恩里克在中场大胆启用了塞瓦略斯以及阿森西奥,两人分别出任左右两边前卫。凭借出色的边路往返能力,塞瓦略斯和阿森西奥所带来的运动能力是保证西班牙队攻守平衡的关键因素。虽然官方给出的西班牙阵型是4-3-3,但如上图所示,西班牙队在组织进攻时,随着布斯克茨的回撤以及两名中卫拉开空间,西班牙队更多在三四后卫之间切换。此役布斯克茨的站位非常靠后,同时西班牙队两名边后卫基本压到了中场线附近,此举意在加强边路的进攻能力,以投入更多的球员压迫克罗地亚队阵型向后伸缩。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西班牙队与克罗地亚队的战术打法。首先两队的进攻套路非常类似,充分利用球场空间、拉开宽度后通过强弱两侧的调度、边中结合的方式完成射门。无论桑蒂尼还是萨乌尔,都利用这种方式完成了射门,只不过前者射偏,后者得分。在相似的战术思路下,比拼的是锋线的得分能力,在这一点上,克罗地亚队此役远不如西班牙队。

值得一提的是,拉莫斯在恩里克手下获得了很多组织进攻的重任,他在中后场的梳理和调度非常重要。如萨乌尔的进球,则首先源自于拉莫斯的精准长传准确找到了右侧的卡瓦哈尔,后者持球后快速传中给后插上的萨乌尔。

【阿森西奥个人能力爆发,他的发挥大于莫德里奇】

毫无疑问,此役是阿森西奥职业生涯目前为止在国家队发挥最好的一场比赛,将自己的战术价值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即使对面有俱乐部队友、当世顶尖中场莫德里奇,但在阿森西奥的出色发挥下也黯然失色。无论直接冲击球门得分、串联球队进攻、在边路助攻队友还是协防边后卫等等环节,阿森西奥都出色的完成了。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在十分钟之内接连打入两粒世界波,在中路和右路各一次,阿森西奥依靠个人能力迅速将西班牙队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并且他在右路的出色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佩里西奇的进攻。在过往的比赛中,阿森西奥便经常轰出高质量的远射,他射门时第一下击球的精准度很高,同时发力也非常清脆,让门将很难扑出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阿森西奥助攻罗德里格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阿森西奥助攻伊斯科

阿森西奥本场的活动范围基本在右路,但不局限于右路,与左路的塞瓦略斯经常换位,作用非常全面。在三球领先的优势下,比赛基本在西班牙队的节奏中展开。阿森西奥的价值更加具体化,他多次回撤到后场拿球,同时在进攻时作为接应点串联球队,出现在中路的阿森西奥也仍然展现着作用西班牙队由罗德里戈攻入的第五球,也是阿森西奥的助攻。随后在比赛第70分钟,阿森西奥继续助攻伊斯科锦上添花,最终西班牙队6-0大胜克罗地亚队。

一场屠杀!皇马天才37分钟独造5球!西班牙6-0克罗地亚

阿森西奥回防解围

除了进攻之外,阿森西奥在防守上的贡献也非常突出。如上图片段所示,阿森西奥在右路积极回防,并且成功看住了佩里西奇。也正是得益于阿森西奥的边路往返能力,卡瓦哈尔可以内收保护中路以及肋部。

阿森西奥对于这支西班牙国家队的价值是重大的,虽然他没有突出的技术爆点,但各项能力非常均衡,且大局观出众,想必本赛季无论在皇马还是国家队,都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