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39.5和14.5,你選哪個?

39.5和14.5,這是從上海火車站到蘇州站兩種不同的票價,我想大多數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肯定會選擇較便宜的14.5,但實際情況是,上週末和同學去蘇州玩,我們清一色都選擇了39.5的票價,因為那是高鐵列車,只要二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那14.5呢?那是普速,在普通人看來就是“綠皮車”,最快也需要40多分鐘。

你可能會想,也許趕時間的話可以坐坐價格更貴的高鐵,不趕時間的話,多坐個半小時也沒什麼,而且划算。但現實是,無論時間是否緊迫,在目前許多年輕人心中,高鐵幾乎成為近距離旅途的不二選擇。我覺得這很難簡單地用人們近年來消費水平的提高來解釋,這背後存在著複雜的因素。

39.5和14.5,你選哪個?

也許我們小時候都在電視上看見過春運時刻,無數農民工和其它打工仔拎著大包小包,擠著擁擠的綠皮車,冒著一路艱辛回家過年,於是在許多人的潛意識裡,坐綠皮車不僅是簡陋的,也是辛苦的。因此,只要現在一見到綠顏色的列車就認為是又老又破又慢的“綠皮車”,想到上面又髒又擠的環境,身邊都是一群衣衫襤褸散發著各種體味的農民大漢,外加瀰漫著各種泡麵的“芳香”。於是,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在都市中長大的人們會想,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去坐那種破車呢?哪怕那是一輛Z字頭、最高速度也有160的直達特快。我們之所以已經習慣性地把綠色的列車等同於綠皮車,歸功於國家在2014年底實施的刷綠計劃,除了高鐵動車,所有列車全部塗成綠色。一時間,本來已經被淘汰的差不多、只存活在人們過去艱難記憶中的綠皮車又多了起來,對一般人而言根本分辨不清楚這是真正的老式綠皮還是刷綠的“假綠皮”,我們只會認為,這就是以前電視上或者小時候坐過的綠皮車。

39.5和14.5,你選哪個?

那這些普速“綠皮”列車就真沒多少人坐了嗎?並不是。舉個例子,每年清明假期,幾乎所有從上海始發的普速列車都會爆滿,這些人並不是去到遙遠的終點站,大多都是前往距離很近的崑山或蘇州去掃墓。這些乘客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他們並不在意這些車沒有檔次,也不著急那半個小時,在他們的記憶裡,這些普普通通的列車才是陪伴他們多年的重要交通工具,不僅便宜而且方便,高鐵對他們而言只是沒必要去花大價錢體驗的新事物。

說到底,白色的高鐵動車顯得高大上,綠皮車則顯得又老又破,這種顏色差異不僅僅象徵速度的不同,更象徵著二者乘客的等級和階層差異。我們或許沒坐過真正的綠皮車,但我們已經被這個社會灌輸了綠皮車髒、破、慢的印象,哪怕不趕時間也不想自降身價去體驗。現在的人們或多或少都是愛好面子的,誰願意愉快地透過綠色的車廂,看著窗外正在快速超越的白色高鐵呢。

39.5和14.5,你選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