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早稻种植瑞安每亩补250元,加入联合社再补20元

早稻种植瑞安每亩补250元,加入联合社再补20元

种粮大户黄兆楷最近都在农田里忙碌。8月13日,一个好消息让他更有干劲了:“今年的早稻种植补贴马上就要下发啦,我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为1000多亩,每亩补250元,再加上加入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亩有额外的20元补贴,共有27万多元。”

据了解,根据瑞安市最新粮食产销政策,规模种粮大户(全年水稻、大小麦复种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按照其种植面积早稻每亩补250元,比去年提高20元。

早稻规模种植

每亩补250元,比去年增20元

“像我家早稻种植面积为1000多亩,仅补贴一年就有25万元,这可是纯利润,大家种水稻也更积极了。”在马屿镇岳一村田头,种粮大户、瑞安市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兆楷开心地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今年新购进1台高效插秧机。

根据新政,2018年,对全年水稻、大小麦复种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按照其种植面积早稻每亩补250元,其他稻麦每亩补170元。

“早稻规模种植补贴是我们早稻种植大户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黄兆楷说,每亩早稻需要投入的成本大约在1200元左右,包括土地租金、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这样一来,早稻平均亩产若是在400公斤左右,每50公斤早稻收购价格(加补贴)为152元,那大致上可以做到保本,亩产超过400公斤才能产生利润。

“像今年由于受台风天气的影响,平均亩产并不高,约为320公斤。也就说从种植角度而言,仅今年的早稻亏了成本,那么规模种植补贴就成为种粮大户最要紧的利润来源。”黄兆楷说。

另外,由于今年规模种植补贴金额的提高,瑞安市早稻散户进一步减少。“早稻订单户的逐年减少,是由于瑞安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粮食规模生产补贴的提高,粮食生产逐步向规模大户集中。”黄兆楷说,种植早稻最主要的销售途径就是统一由国家收购,散户种植早稻,除了要晾晒还要送去收购站,很麻烦。加上农田租金的提高,加速了土地的流转,如今散户的土地大多数流转到大户手中。

据了解,今年获得瑞安市第一批早稻(50亩及以上)规模种植补贴的农户共有401户,补贴面积超5.7万亩,补贴金额近1500万元。

种粮大户加入联合社

每亩还有20元额外补贴

今年,针对水稻种植,瑞安市还有一项“福利”:对于加入联合社的规模种粮大户,按照种植面积另外给予每亩20元的补助。

数据显示,加入联合社的早稻面积数最多的是马屿镇,超过1.27万亩。瑞安市加入联合社的早稻面积总数为5.7万多亩,总的补贴金额超过110万元。

“规模种粮大户加入联合社的,每亩另外给予20元补助,这让大家加入联合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加入联合社的种粮大户多了十几户,种植面积增加了1300多亩。”马曹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黄兆楷说。

塘下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今年的社员也增加了6户,该联合社负责人冯协寿表示,“这20元对农户来说是真真实实的收益,当然要想办法享受到。”

冯协寿说,这个政策的实施,是政府让更多农户加入联合社的一种引导。联合社可以组织肥料、种子、农药等团购,减少农户种粮成本;还能定期为农户提供贷款信息,社员每亩水稻可以有1000元的贷款,政府还贴息30%。

冯协寿还表示,更多的种粮大户加入联合社,将可充分发挥联合社组织规模、经营实力、技术力量、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力等优势,打破原先单个合作社各自为战的困扰,通过平台积极发挥社员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上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向下着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维护社员合法权益,对降低农业发展成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