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众所周知,李嘉诚蝉联20年香港首富的位置。除了李嘉诚,还有李兆基、郑裕彤跟郭得胜家族合成香港四大家族。然而其实还有一个人,他跟郑裕彤、李兆基和郭得胜有着深厚的缘分,他就是冯景禧。

冯景禧也是香港的巨富,他的一生也是堪称传奇,不过最可惜的是他在1985年就英年早逝了,不然他非常有可能和李嘉诚较量。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冯景禧1923年出生在广州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可惜他的亲生母亲早逝,后来其父亲再组织家庭。但是冯景禧却跟继母不合,于是16岁的他后来选择辍学离开家庭,跑到香港去了。当时的他没有什么技能只能在香港的一个船厂当学徒,一天才赚1毛3分钱。

但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香港,冯景禧无奈只能逃回家乡广州。当时他不想回家跟继母一起生活,于是去了一个金铺当学徒,在金铺干了几年,他成为了老板的好帮手。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这几年下来,冯景禧也积累了一笔小钱,于是他跟朋友一起开了一个米店,2年后他们又合资开了一个酒楼。不过酒楼生意一般,他听说去台湾卖鱼苗能赚到钱,于是他卖掉了酒楼的股份,然后把全部身家买了鱼苗,然后从广州湾到台湾去。

当时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冒险,但他依然坚持。不幸的是出海不久就遇到了风暴,一路奔波,冯景禧到了台湾的时候,鱼苗都死光了。面对这样一个困境很多人就会放弃了,但是他却非常积极上进,他想了一个办法,让船家把船借给他去抵押,换一船香蕉回去香港卖,无奈船家看他还是一个老实人,就勉强答应了。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但是回去的路上又遇到了风暴,走走停停,回到香港的时候香蕉都烂掉了。冯景禧第一次出海没有赚到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从小独立的磨练让冯景禧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回到广州,干起老本行做起金铺的行当,几年后他还清了债务,还存下了一笔钱。

5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发展,冯景禧再次来到香港寻找机会。由于都是金铺出身,后来冯景禧跟郑裕彤、李兆基成为了知己好友。随后冯景禧看准了香港的房地产事业。但是资金没那么多,于是找到了好朋友李兆基跟郭得胜,三个人当时都是小有成就的小商人,于是一拍即合,一起成立了永业公司。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在香港收旧楼,然后拆掉重建。他们想出了不少办法去卖房子,三个人又都是工作狂,每天都干十几个小时,于是公司在几年后,发展得蒸蒸日上。到了1963年,冯景禧跟郭得胜、李兆基一起成立了新鸿基地产,被誉为了地产三剑客。当时香港房地产大跌,不过冯景禧却看好香港的长期发展,于是拿出大量的现金收购土地跟物业。70年代香港房地产回暖,冯景禧身家翻了数倍。1972年,新鸿基成功在香港上市。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这个时候三剑客都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富豪,于是三个人选择和平分手。冯景禧离开创立了新鸿基证券,李兆基去创办了恒基兆业,郭得胜则留守新鸿基地产。香港是金融之都,冯景禧选择证券这个行业,选择得非常好。当时香港有非常多的金融机构,冯景禧的策略是不仅仅服务那些大客户,而且连那些街边的大妈大婶都要服务,人弃我取。几年后,新鸿基证券的利润就已经过亿了。冯景禧被人称为股市教父。

当时冯景禧又找来了法国的百利达,美国的梅林公司,组成了世界金融界的铁三角,相互扶持。1982年,他又在香港成立了新鸿基银行,很快就发展了16个分行,资产42亿港币。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冯景禧有两个儿子冯永发跟冯永祥,他们的能比并不亚于李泽钜和李泽楷这对兄弟。冯氏兄弟很小的时候就移民加拿大,所以他们在国内的名气非常小,几乎无人知道。

弟弟冯永祥在1973年加入了父亲的新鸿基证券,当时大哥冯永发在加拿大的事业也是顺风顺水。随后冯永祥在加拿大创立了新时代集团,新时代集团在加拿大为华人提供中文资讯,也同样大获成功。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1983年,冯永祥被调去了美国梅林公司工作2年,期间主要是协助父亲入股梅林公司,成为这家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

可惜就在冯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985年冯景禧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那个时候不管是李嘉诚家族、还是李兆基家族,都比冯家稍逊一筹。冯景禧也差一点就成为了第一个华人世界首富。

16岁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因脑管爆裂去世

16岁跑去当学徒一天才赚1.3毛钱,后成香港巨富,却在旅途中脑管爆裂去世。冯景禧意外去世后,冯永祥撑起了冯家在香港的家业。大哥冯永发也非常大度,没有回香港争夺遗产。冯永祥比父亲还更低调,他开始隐藏起来,做起了香港股市的幕后老大。现在新鸿基证券已经垄断了香港市场四分之一的证券交易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