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高溫天記者探訪長沙最“冷”職業

別人的工作:每天必須裹棉襖

高溫天記者探訪長沙最“冷”職業;冰雕修復師:這份工作並不容易

高温天记者探访长沙最“冷”职业

7月25日,長沙三隻熊冰雪王國冰雕館,穿著棉衣棉褲的姚利平正用工具修復冰雕。 圖/實習生張雲峰記者金林

室外溫度37℃起步,如果讓被烈日炙烤的你,去體驗零度以下的氣溫,是不是很酸爽?

本報推出長沙“最冷”職業系列報道,帶你走近這些每天都在零度以下工作的人們。不過,這些看似讓人羨慕的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

室外溫度37℃,這個夏天空調成了大家的“救命神器”。如果讓你穿越到冬天,體驗零度以下的氣溫,會不會很嚮往?對於冰雕修復師姚利平來說,一年四季幾乎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

7月25日,記者來到長沙三隻熊冰雪王國冰雕館,館內溫度只有零下6℃,40多℃的溫差讓記者有種穿梭“冰火兩重天”的酸爽感。“很多人都受不了這樣的溫差,沒幹多久就離開了。”姚利平說。

噴壺雪鏟是他的夥伴

一身迷彩棉衣,厚重的棉褲,40歲的姚利平手裡拿著噴壺和雪鏟,一頭鑽進了氣溫只有零下6℃的冰雕館。他的工作除了巡館、打掃衛生外,最重要的就是修復受損的冰雕。姚利平巡視著館內的冰雕,在一座冰雕前停了下來。原來,這座冰雕“火鳳凰”的嘴巴受損了,“這個工程量稍微大些,要找到合適的冰塊再細細雕磨。”姚利平先把問題記了下來。

在一旁的“喜羊羊”冰雕前,羊角缺失了一半。姚利平熟練地找來冰塊,找準合適的位置,用噴壺對著連接處噴水,幾分鐘的時間,羊角重新裝好,“噴水後兩塊冰很快就黏在一起。”姚利平說,給冰雕上點色會更好看。雖然修復只花了短短几分鐘,但姚利平的手就已經凍紅了,“平時我們都是戴手套的。”

“最開始不熟悉冰雕修補,就跟著有經驗的同事學。”姚利平說,自己以前做過小生意,打過工,起初對這些一竅不通,只能跟著同事慢慢摸索,“時間久了慢慢也就學會了”。

室內外溫差大,最怕的就是身體吃不消

修復好受損的冰雕後,姚利平走出冰雕館,脫下厚厚的棉衣棉褲,擦了擦起霧的眼鏡。這份看起來令人羨慕的工作,其實需要付出很多。由於室內外溫差大,每天像是穿梭在冰火兩重天中,這對他的身體提出了挑戰。

“很多人因為溫差大,身體吃不消就離開了。”姚利平說,滑雪場和冰雕場內氣溫較低,溼氣很重,對人的關節影響較大,還好自己適應很快,平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偶爾感冒也正常,一出來不適應會流鼻涕。”

姚利平說,公司會有些貼心的安排,比如準備專業的衣服和鞋子,還有暖寶寶和紅糖薑茶等,場外設有員工專屬的休息室,“工作都是輪班制,一小時換一班輪流休息。”工作的時間久了,面對如此大的溫差,姚利平也有自己的小妙招。比如,進去前先稍微活動一下,出來後先去休息室裡緩一下,“休息室裡會開空調,溫差稍微小一些。”

“最開始家人也不太支持,怕我身體吃不消。”姚利平說,家人擔心這份工作可能會損害他的身體,長此以往身體吃不消。但他看來,自己已經適應了這份工作,他想一直堅持下去。

記者體驗

穿著棉衣全身在抖

當天上午,記者穿著棉衣跟隨姚利平一起進入冰雕館,剛推開厚重的門簾,一股涼意就襲來,與外面的燥熱形成強烈的對比。剛開始,記者還覺得挺涼爽,可緊跟著就是一連串的噴嚏。

沒幾分鐘,新鮮感就被徹骨的寒意替代,感覺耳朵和雙手分分鐘在抗議。這時,冷風也開始從褲腳鑽進來,記者不禁打了個寒戰,再走幾步,幾乎全身都在抖。

記者發現,暑假期間,遊客比較多,個個都穿著厚厚的棉服參觀。儘管如此,有些遊客可能還是禁不住冷,邊參觀邊跺著腳,不時哈著氣。

“暑假人多一些,我工作的時間也長一些。”姚利平說,夏天有些遊客為了嘗新鮮來冰雕館,結果都凍到不行。

本報記者張樹波實習生廖雪麗江昌法 長沙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