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讀西遊:開篇詩裡有名堂(一)

讀西遊:開篇詩裡有名堂(一)

很多人都在講《西遊記》,各有各的看法,有人從中看出了明爭暗鬥,有人從中看出了團隊精神等等。

雖然這些觀點都有些價值。但我想,要真正參透《西遊記》其中的奧妙,必須以“道”的高度來看待。

為什麼非得從“道”的角度呢?

我們古人是最喜歡講“大道”的。老子的《道德經》在講“道”,孔子的《論語》也在講“道”,後世的那些著書立說的人,如朱熹,王陽明等,都在用畢生來解釋這主宰天地萬物的“恆道”。

道無處在,又無處不在。試問哪一部文化作品能走脫這“道”呢?

好!既如此,那麼我們就用“道”的思想來統攝,來扒一扒《西遊記》的開篇詩。

讀西遊:開篇詩裡有名堂(一)

它是這樣寫的:“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以前看來,並沒覺得稀奇。不過是大而化之的幾句話,說了天地,講了盤古,就像那些提筆就寫“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詩文一樣,最後,竟還打了一個硬廣,說什麼“須看西遊釋厄傳”。

現在再看,卻是大有名堂。

  • 第一句“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直譯過來就是:混沌未分之時,還沒有天地,所以膠著一片,無形無相,當然也沒人(人還沒誕生)能看得見,看得明白。

實際上,這講的是無極狀態,世間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混沌就是那個“無”。

  • 第二句“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這一句開始談到重點了。直譯過來就是: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天地初分,於是便衍生了萬物,什麼日月星辰,山嶽河川,草木金石,飛禽走獸也就逐漸齊備了。那麼,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所謂的陰陽,尊卑,善惡,美醜,正邪,公私,真假,親疏,餘缺,新老,禍福,生死等等。

實際上,這講的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這兩儀嘛,就是一陰一陽。

且看世界上出現的種種,都是有陰有陽,有男就有女,有尊就有卑,有美就有醜,有正就有邪,有公就有私,有真就有假,有親就有疏,有餘就有缺,有新就有老,有福就有禍,有生就有死等等。也正是如此,也生出了許許多多的罪惡。

  • 第三句“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直譯過來就是:天下萬物仰仗天覆地載的無上恩德,創生萬物成就了極大的功德。

實際上,這就是在說,天的自強不息和地的厚德載物,這就是自然之道,同時,也該是為人之道。

  • 第四句“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造化,即福報。會元功,即長久的法門。釋厄,則是幫你脫離困境。直譯過來就是:如果想知道天地造化生生不息的法門,那麼,就看一看西遊記吧!它講的就是擺脫困境,獲得長久的道理。

讀西遊:開篇詩裡有名堂(一)

總的來說,這四句詩,講了“天道”,講了“地道”,最終,回到了“人道”上面。天長地久有其法門,那麼,人要想獲得長久,該怎麼樣?我們看西遊記全本,都是圍繞“長生不老”這一問題展開的。這是《西遊記》要討論的終極問題。

以上就是,我對《西遊記》開篇詩的一些理解。

至於正文怎麼通過神魔故事講述這“法天象地”的長久之道,敬請下期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