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又是一年端午時,中華大地的人們都在以吃粽子、戴香包、掛艾草、賽龍舟等各種形式度過這一傳統佳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是國人最為認同的就是為了紀念一位愛國詩人——

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屈原作為一心為國,忠誠奉獻,直至獻出生命的一位國士,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憂患精神,永遠值得後世傳頌。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這樣有才能又甘於為國奉獻的人,如古代的韓信、文天祥、林則徐,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眾多志士仁人……

再到如今,我國就有這樣一些偉大的“國士”,他們為國家奉獻一生,做出了偉大貢獻,值得被歷史銘記。他們也許就是“當代屈原”。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端午祭|除了屈原,還有他們不能被忘記……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忠國一生的國士,他們的名字值得被銘記,他們的精神值得被頌揚。在紀念屈原之時,同樣不能忘記這些“當代屈原”們。

人貴自立,國家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有他們的犧牲奉獻,

才有今日中國在世界挺起的胸膛。

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棟樑!

(製作:鍾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