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这次西藏之旅,名义上是旅行社安排的,实际上却是户外俱乐部组织,只是又交给了旅行社。说白了,旅行社就干了个过水面的活,钱没挣几个,压力都在旅行社,利润都进了户外组织的腰包里。

可是旅行社为什么要这么做,户外俱乐部又怎样成为旅行社的收客来源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旅行社门市收不上人,而户外组织打着优惠,便宜,深度体验的名义组织了一大批人。然后拿着人数再和旅行社谈条件,于是就有了现在户外俱乐部搞的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相当一部分的旅行社门店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记得当初中国进入WTO的时候,很多媒体、行业从业人员都在喊“狼来了”,可是我们中国入世近20年,狼真的来了吗?真的如人们恐惧的那样吗?似乎来的是沙丁鱼群里的鲶鱼,促进了我们的发展。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而今旅行社行业从我06年真正接触旅游行业开始,就一直在说,要改变传统观光旅游,发展多种特色旅游,而今在各大景点节假日人山人海的浪潮中人们依然在看着国内外的风光和趋之若鹜的人流。而且在携程、同程、去哪儿、途牛这些资本驱动下的新型旅游形式的刺激下,传统旅行社也举起了“狼来了”的 大旗,然并卵,似乎改变是有,但变动不大。反倒是像云南、东北这样公开甚至是“合理”的去做低价团,后起之秀有过之而无不及,将国家一再强调的反对“零负地接”做成了常态化。除了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的传统旅游风俗外,还增加了变着花样的让你消费,美其名曰扩大内需,增加当地收入。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君不见十年前到处都在卖刀具、卖竹炭,今天到处都是药材、蚕丝和乳胶枕,好像国家的一带一路能够惠及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广阔疆土。连带着像九寨沟这样的地方,短短四天就能进五个店,除了九寨沟风景区和黄龙景区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在花钱,花钱,花钱。有的还在车上搞起了农产品推销,一大批当地常见的鸡鸭鹅猪牛,纷纷成为了司机师傅的辛苦钱。于是乎,一大批旅行社的忠实粉丝开始渐渐厌烦旅行社的这些行程,可是一报团说的都挺好的,结果到了当地就吐槽,旅游一次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这些铁粉本来期待着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一次又一次的被冷冷的冰雨浇的面目全非,这个时候原来就是一小部分爱好登山、徒步、骑行等活动的小群体走进了他们的视野。这些人更会玩,也许他们没有导游那么专业的服务技巧,但是他们还算真诚,也许他们不会讲述当地的历史地理,但是他们讲的每一个段子都能引来欢呼和掌声。就这样铁粉取关,投向了户外俱乐部的怀抱。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我有的时候总是在想,旅行社是一个资源的整合体,是拥有资源的一方,按理说应该是有更广阔的天地,然而现在旅行社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一方面游客不断的砍价,让本就挣了个卖白菜的旅行社有的时候就剩下白菜帮了,另一方面各种机构、俱乐部也都在抢旅行社客源,甚至出全陪和出领队的导游也都可以收客人了,加上大家都觉得旅行社的工作也简单,投点钱也可以搞一个,旅行社开的也多,更稀释了市场的出游总量。

如今旅行社也在转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福我深爱的行业能够越来越好。

面对户外俱乐部的竞争,旅行社都做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