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1 年用80億個快遞塑料袋,綠色物流能否經得住6.18 大促

1 年用80億個快遞塑料袋,綠色物流能否經得住6.18 大促

即將到來的“6·18”年中大促已經成為電商繼雙十一後另一個“狂歡”的節日,但接踵而至的快遞最終會產生大量的物流垃圾,在目前政策的推動下,雖然電商企業從最初的環保包裝向物流綠色化全鏈條發力,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業內表示,綠色物流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需要全行業和上下游以及各個關聯方共同建立管理。

現狀

去年用掉80億個快遞塑料袋

一直以來,快遞過度包裝就備受詬病。家住國貿的楊先生向記者透露,自己在電商購買過西瓜,除了有保鮮盒外,裡面還有四大冰袋,且每個西瓜都被保鮮膜裹得嚴嚴實實。“當時我就跟快遞員說這樣包裝實在太不環保了,但是快遞員也比較無奈,說為了保證西瓜在運輸過程中不會損壞,且要求低溫送達,所以只能這樣。”最後,除了冰袋楊先生放在自己冰箱裡重複利用外,剩下的包裝只能扔掉。

根據國家郵政管理局披露的數字,2017年快遞行業包裝使用量達400億件。產生的固體廢物中,塑料快遞袋達到80億個,快遞包裝箱有40億個。全國一年紙箱包裹需要的瓦楞紙箱原紙多達4600萬噸。換算成造紙用的樹木,約等於7200萬棵樹。

而在末端回收環節,有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對於快遞包裝回收重複利用所花費的人力、清潔等成本要遠遠高於包裝本身,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會讓消費者自行處理掉,不會主動回收。

1 年用80億個快遞塑料袋,綠色物流能否經得住6.18 大促

舉措

綠色物流從終端向全鏈條發力

5月1日《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其中鼓勵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同時,鼓勵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為行業指明瞭綠色化發展的方向。

而在此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先行,2017年,蘇寧推出了“共享快遞盒計劃”,用可循環回收的共享快遞盒代替常用紙箱。而京東在此前也推出了可重複利用的京東自提袋、電子發票、電子簽收,還有用於配送的新能源汽車。

而從今年開始,各大電商開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讓綠色物流成為“全鏈路”。

2018年,蘇寧物流建立綠色產業聯盟。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庫內無人倉、門店無人倉、無人機、最後一公里配送無人車、幹線無人貨車等,成國內首家無人物流裝備全場景閉環企業。除此之外,京東和阿里也先後宣佈了自己的綠色物流計劃。

1 年用80億個快遞塑料袋,綠色物流能否經得住6.18 大促

專家

構建全鏈條仍需眾人拾柴

綠色環保已經成為快遞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種種嘗試僅僅是開始,其示範性遠遠大於實際可操作性,離成為趨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某電商工作的王小姐告訴記者,自己一直關注綠色物流,但是她發現,近一年自己收寄了那麼多包裹,其中只發現了一件環保手袋。而對於快遞迴收,王小姐也表示不滿,稱沒有一個快遞員詢問她是否要回收,每次都是她來詢問,有的快遞員才表示包裝是可以回收的。

“雖然現在無論電商還是快遞企業都在發力綠色物流,但是他們所推行的終端環保包裝的數量和全行業400億件快遞包裝使用量相比還是杯水車薪。而大多數中小網店仍因為成本高以及意識不強在使用傳統的快遞包裝。另外,目前快遞包裝物的回收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方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快遞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快遞包裝綠色化,其實是社會問題,涉及到所有的消費者,單靠一個企業和一個行業的努力是有限的,需要全行業和上下游以及各個關聯方共商、共建、共管,涉及全民環保意識、綠色產業的聯動、建立包裝循環體系、完善政策標準體系這四個方面。比如包裝循環體系,涉及到垃圾的回收,在快遞處理的鏈條上,我們需要將很多措施、手段融合進來。在政策標準體系上,雖然主管部門已經提出了國標、行標兩個標準,但是隻有整個產業鏈能夠按照標準進行作業、使用和推廣,相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

1 年用80億個快遞塑料袋,綠色物流能否經得住6.18 大促

電商動作

綠色物流從終端向全鏈條發力

推出“共享快遞盒”,目前基本實現無人物流裝備全場景閉環。

京東

自提袋、電子發票、電子簽收,從減量包裝、綠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節能減排等多個方面入手推動綠色物流。

阿里

承諾到2020年天貓直送快遞袋升級為環保袋;淘寶和閒魚的上門取件服務,環保快遞袋覆蓋全國200個城市;零售通實現百萬小店紙箱零新增;城市配送新能源車100城開跑;盒馬達到物流全程“零”耗材;餓了麼推廣綠色環保外賣聯盟。

1 年用80億個快遞塑料袋,綠色物流能否經得住6.18 大促

中心法律顧問單位: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