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是什麼意思?

農人解說


哈嘍,大家好,今天有書君想跟大家聊一聊“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句農村俗語的含義。


首先來看前半句,“拔了蘿蔔地頭寬”。


咱們平常所看到的胖嘟嘟、水靈靈的大蘿蔔呀,都是長在地下的。其葉子極為茂盛,綠油油的一片,向四周發散。因此,一棵蘿蔔所佔的用地還真是不少。



收穫的季節到了。一壟蘿蔔拔完之後,眼前是否感覺亮堂了許多呢。這時會恍然發覺,原來這塊土地是那麼寬敞呢。


後半句“嫁了姑娘嫂喜歡”,是說做嫂子的,心裡總是盼著待字閨中的小姑早日出嫁。小姑子嫁出去了,嫂子的心裡便感覺輕鬆多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因為,在咱們中國人的倫理關係中,婆與媳、姑與嫂之間歷來是個微妙的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


其實,作為家中的婆婆來說,與媳婦還是有著共同關愛的人的,那便是她們的兒子與丈夫。


因此,婆媳之間即使有些小摩擦,若是看在共同所愛的男人身上,有時候也都會選擇隱忍。愛屋及烏,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為了家庭的幸福與安寧,還是願意試著彼此包容與忍讓。



但小姑與嫂子就不同了。


對於做小姑的來說,她自認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從小倍受父母、哥哥的寵溺。而嫂子作為一個外來人,她的到來,卻打破了這種平衡。


至少做哥哥的重心,會從妹妹身上轉移到自己老婆身上。那做小姑的心裡,必定會有些失落,甚至醋意橫生,進而開始排斥嫂子。


小姑明面上不好數落自己的嫂子,暗地裡卻有可能對母親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畢竟母女連心,做母親的總是會相信自己女兒的。


而對於做嫂子的來說,她覺得自己入了這個門,至少也算得上半個主人了。小姑只能算這個家的客人,沒有資格說三道四,要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要是小姑看她不順眼,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不但會讓原本就對她心存戒備的婆婆更不喜歡她,也會讓做丈夫的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甚至有時候,丈夫還會聽從自己母親和妹妹的挑唆,對她心生不滿,因此而影響了夫妻間的感情。


這又怎能不讓她對小姑產生恨意,巴不得她早點出嫁呢?



在有書君的家鄉,也流傳一句俗語,叫做“三個姑,抵一個惡婆婆”。這句話也說明了,在家庭中,女人多,是非自然會更多。


要是小姑有意為難做嫂子的,那姑婆聯手,幾比一的局勢,嫂子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因此,只有小姑出嫁了,這種姑婆間的聯盟才會切斷,是非相對也會少很多。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書君也常常看到不少姑嫂之間彼此不滿,甚至引發口水大戰的。


比如便有做嫂子的,曾對有書君如此吐槽:我家小姑真是不像話,好吃懶做的,什麼家務也不做。在家裡蹭吃蹭喝不說,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我和老公好不容易出去看場電影吧,她卻不識趣的非要一起去,搞得我們夫妻之間一點私人的空間都沒有。更氣人的是,她還時常在背後挑唆婆婆,叫她別對我太好了,說我是外人。你說這叫什麼事啊?真希望她能有多遠滾多遠。


這席話,反映了做嫂子的盼著小姑早日出嫁的急切心情。


等到做小姑的也成為人家的媳婦時,或許才能體會做媳婦的不容易,反過來能理解自己嫂子的難處,而願意在母親面前替嫂子說話。


“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句話由拔完蘿蔔的地更顯寬敞和自由,引申到做嫂子的女子在聯想到小姑出嫁後,也會獲得更多自由,一種無奈又竊喜的心態。


當然,有書君認為,人與人之間貴在用心相處,以誠相待。能成為姑嫂,更是一種緣分。如果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相信矛盾自然會化解,家庭也會更和諧。


有書共讀


農村還有一句俗話叫:“三個女人一臺戲”,應該與“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子歡”這句俗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先看看發生在九十年代初我老家一個姑嫂、婆媳紛爭的故事。

那時候生活還是很緊張,農村人只能勉強吃飽。鄰居的大兒子結婚後沒有幾個月就與他父母分家,他的父母按照農村風俗分給了兒子兒媳一些田土和兩揹簍穀子(大概200斤),還有其他一些糧食。這樣大兒子就正式成為獨立的一家人,算是農村孩子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斷奶,以後生活的好壞全靠自己的能力。



分家以後,兒媳婦就正式成為了自己家庭的女主人,家庭權力當然很大。可是有一天,兒子去給人幫忙時。媳婦在家就蒸玉米粑,玉米粑在那時的農村還是稀罕物。蒸好後就用毛巾包了幾個玉米粑給孃家媽提去。不料剛上路就被未出嫁的小姑子看見。

在小姑子的追問下,嫂子只能老實交代。然後小姑子立即回家,把此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後頓時火冒三丈,糧食是我分給她的,蒸玉米粑我們都不送幾個,就全部提去給孃家送去,她到底是我們家的人,還是孃家的人。像她這樣過日子,有天大本事的男人也搞不住。



母親實在咽不下這口氣,跑到兒子幹活的地方,當著眾人把此事全都說了出來,兒子覺得既丟面子,又娶了個敗家娘們。把母親吼回了家,晚上他回到家裡不問緣由對媳婦就是一頓打。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把兒子也抓得滿身都是指甲痕。

媳婦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立即就跑去找小姑子和婆婆吵架,讓她倆給自己一個說法。至此村子裡如炸開了的油鍋,好不熱鬧。很多村民都跑來勸,好不容易才停息下來,只是媳婦返身就跑回了孃家。

第三天,鄰里的大兒子在眾人的勸說下,跑到岳母家說了很多好話,才把媳婦給接回來。不過小姑子、母親和媳婦之間算是徹底鬧拜了。



所以在農村小姑子覺得哥哥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是嫂子進門後把哥哥給搶走了,而嫂子又是一個完全不相干的外人。自己和哥哥則從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兄妹之間互相照顧,特別友受,把哥哥交給嫂子她不甘心,也不放心。

自從嫂子進門,哥哥自然是有了更親近的人,對妹妹難免有疏遠,這讓妹妹心頭非常不適。而嫂子則又覺得小姑子和自己爭寵,還經常干擾、參和自己的家事,讓自己沒有完全佔有自己的男人。這樣常把小姑子視為眼中釘,巴不得小姑子早點出嫁,自己的家庭會少些紛擾。

這樣就有了“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子歡”這句農村俗語。


歡農


俗話還說一個蘿蔔一個坑,是指一個人有一個位置,沒有多餘,拔了蘿蔔地頭寬,拔走一個蘿蔔就騰出一個地方,拔完了地裡就空出來了。一大家子人住一起,難免會有發生矛盾的時候,姑娘嫁出去了嫂子就開心了。我們家沒有小姑子,但是我能理解這種說法,不說是家裡夠不夠寬敞的問題,可能是有時候我也不理解自己的一些做法,或者說明知道這樣不對,但我卻一直喜歡做的事情。有時候我會赤著腳在家裡走來走去,冰涼的地板會使我很清醒很興奮;有時候我會抱著電腦工作到很晚,然後突然覺得肚子餓了會起來找吃的;有時候我會在週末的時光睡到中午十二點才起床;吃完東西又在沙發上睡覺,有時候我會不想做飯,隨便下碗麵條就打發。有時候我會頭髮也不梳理,隨意紮起來,衣服也不換,就穿個睡衣在家裡走來走去。我想我這樣的行為,確實不像一個已婚人的作法。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就是喜歡在家裡做這樣的事情。不是親密的人估計也難以忍受吧。


吾同木棉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難處理的是家庭關係,而家庭關係中最微妙和最難相處的又是小姑與嫂子的關係,其實農諺早就有了定論“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有什麼道理,講得是什麼意思呢?

拔了蘿蔔地頭寬。蘿蔔是蔬菜的一種,一般都是夏收以後播種,秋季採收的,也就有了冬蘿蔔的別稱。正因為這樣,莊戶人還趕在農曆八月十五時,上集市兜售,做絞子餡呢?蘿蔔由於葉大,透光性不強,播種時要有一定的行距,不然生長的蘿蔔個頭很小。一個蘿蔔是一個坑,拔掉了一個蘿蔔,就會騰出一些地來也是自然。於是蘿蔔拔得越多,地也就越寬敞,地的“負荷”也不大了,好像有種地還嫌棄蘿蔔的感覺了。這樣的話,就多少隱喻了“嫁了姑娘嫂喜歡”。


嫁了姑娘嫂喜歡。嫂子不也是由“小姑”的身份嫁過來的嗎?這本來和丈夫的姐(妹)本質上是一樣的,遲早是要嫁人,走出這個家門的。不過以前的農村,日子過得艱難,多一個人就多一口嘴,嫂子就嫌小姑吃了她家的飯,心裡不樂意,有時還有敵意;再說婆婆在某種程度上,因為親生的緣故,說不準會偏向自己的女兒而忽略了兒媳的感受,兒媳將小姑視為“對手”;還由於丈夫與姐(妹),由於血緣吧,比較親近,媳婦會覺得冷落了她,只有小姑子早一天嫁人,丈夫會加愛於她一身。所以小姑子早日出嫁,嫂子才會高興,才會輕鬆!


“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這只是生活中的個例。嫂子都是半個主人了,還怕還早要嫁出去的小姑嗎?各自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擺正自己的位置,維護家庭的和睦。再說了,現在的農村彩禮那麼高,嫂子生怕與小姑鬧僵關係,打碎她“一夜變富”的美夢哩!胡弄著小姑還差不多!


為生活而提神


看到這個問題,老農我不禁聯想到最近身邊發生的一件事,剛過門一年的媳婦和婆婆鬧著要分家,而引起分家的原因也比較單純,那就是婆婆總是把家裡的好吃的、好喝的東西留給小姑子,就是自己買回來的東西婆婆也要“扣稅”。所以,媳婦感覺自己受了莫大的欺負!


這件事呢,剛好和咱們題目中提到的問題是不謀而合。它不僅體現出咱們農村中比較突出的婆媳矛盾,更體現出家庭間姑嫂之間的微妙關係。

咱們先來看題目中提到的這句農諺,它的意思是說,地裡的蘿蔔拔掉以後,就會顯得耕地寬敞。家裡的小姑子嫁出去以後,嫂子在家中的地位就上來了。

那麼這句農諺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老農我認為確實有道理。前一句咱們暫且不說,因為它是一個客觀的現實。就說後一句,小姑子出嫁後,嫂子在家裡的地位真的能提升嗎?

地位提升不提升老農不知道,但是老農知道,正常情況下,小姑子出嫁後,嫂子在家裡的待遇就提高了不少。


舉個例子,絕大多數農民都以勤儉持家為主,所以一般在吃喝上比較節儉。好不容易有點好吃的,小姑子也要吃,嫂子也想吃,嫂子總不能和比自己小的小姑子搶著吃吧。

但是,等到小姑子出嫁以後,雖說都是一家人,但畢竟嫂子是嫁過來的人,家裡面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是先緊著她吃。

當然,老農理解的可能也存在偏差,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農家人話農家事


關於農村俗語,在現在看來,有些已經淘汰,有些還適用,一般以前的俗語,能流傳到現在,說明有它存在的意義,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很多老話,而下面這句“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知道它的意思。

如果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蘿蔔拔掉之後,地頭變寬了,而姑娘嫁走之後,嫂子喜歡了,這樣翻譯很淺顯,其實在以前的社會,它是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我們先說“拔了蘿蔔地頭寬”,蘿蔔大家都知道,正常情況下秋天播種,冬天採摘,特別是過年期間,在雪地裡挖蘿蔔,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我們常說一個蘿蔔一個坑,當你拔一個,就會騰出一片空地,既然拔那肯定是從地頭開始,於是拔的越多,地頭就越寬,仔細想一下,有種土地排斥蘿蔔的感覺,土地如果有思想,它會想趕緊早拔早乾淨。

這樣的話,下面這一句意思就很明顯了,“嫁了姑娘嫂喜歡”,以前家庭人口多的時候,如果家裡面子女多,有哥哥妹妹這樣的,當哥哥結婚後,嫂子其實看弟妹是不順眼的,都說嫁出去的姑娘,等於潑出去的水,而嫁進來的姑娘,可就成了家裡的主人了,這樣一來一回,嫂子認為這個家現在是自己的,而妹妹早晚要嫁人,等於是別人家的,這樣一來,矛盾點就出來了,嫂嫂天天盼著弟妹趕緊嫁出去,這樣的話,就不會在自己家裡住了,所以,一旦弟妹嫁出去之後,嫂嫂是很喜歡的,不過,這也讓我想起一句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啊!

其實,綜合起來看,“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其實也是家裡面過日子的問題,不過,上述現象,在現在的很多家庭已經不適用了,第一,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者是沒有哥哥、妹妹,第二,現在人的思想已經很開放,嫂嫂和弟妹的關係,不再是那種針尖對麥芒,現在很融洽,一起逛街、一起吃飯、一起遊玩都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開頭小幫手就說了一句話,以前的俗語,有些已不在適用,當我們在遇到時,聽聽就可以了,不必當真,也希望大家,好的俗語我們繼續傳承,不好的俗語直接摒棄就可以了。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嫂嫂嫌棄弟妹的情況還多不多?你認為這種情況該不該被淘汰?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農村俗語相關內容,可關注查看哦~】


農民的小幫手


農村俗語:“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是:

當菜地裡的蘿蔔拔掉了,菜地就顯得寬敞了; 當家裡的姑娘出嫁之後,嫂嫂心裡就高興了。

這句話反映了過去農村家庭關係的複雜性,過的農村家庭,普遍性的生活窮困,而且子女眾多,還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又不像現在外出打工,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家務,經濟方方面面,導致姑嫂普遍關係不融洽。

姑嫂不和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婆媳關係引起。婆媳關係不好,作為女兒,大多數會跟媽同一戰壕,從而影響姑嫂關係。

第二,婆媳關係沒問題,但姑嫂因性格,家務,經濟等引起一些矛盾。

不過,到了現在這個年代,因為引發矛盾的基礎不復存在,或者沒有過去那麼多,那麼嚴重,姑嫂不再像過去那麼容易僵了,有的關係還挺好的了。

因為,姑嫂關係從根本上看,應該是很好相處的。她們年齡相若,同為女兒身,本應該更加有共同語言。在許多家庭中,姑嫂之間說說女人之間悄悄話,特別是小姑,常把有些不便對其他人說的話對嫂嫂說,甚至連自身的終身大事也和嫂嫂商量,而"長嫂若母”,做嫂子的可以無微不至地關心小姑的生活,成為姑子的貼心好友。


一念間山山水水


這句話直指農村小姑子和兒媳婦之間的矛盾。畢竟小姑子認為自己才是這家人,而兒媳婦認為自己已經嫁過來了自然就是這家人,就這樣兩個人之間也有了矛盾,都認為對方是外人。而小姑子結婚了之後自然嫂子會開心的笑著。



拔了蘿蔔地頭寬

在農村一般蘿蔔都會種植在田地邊上,因為蘿蔔一般下霜的時候才能收穫,不像其他蔬菜在夏天的時候長出來。而農作物的種植基本上都是春天種,秋天收,只有蘿蔔是秋天種,冬天的時候食用。所以蘿蔔種植的話會妨礙其他農作物的生長,這樣一來蘿蔔都會種在地頭,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其他的農作物。總的來說蘿蔔就是一個礙眼的角色,怎麼放都不合適,只能放在地頭了。而下霜收穫的時候蘿蔔被拔出來,這樣地頭也就空出來了,就不會妨礙到其他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



嫁了姑娘嫂喜歡

而和蘿蔔的形象一樣,小姑子在家裡的地位也非常的尷尬。將蘿蔔拔掉之後土地就變得十分的敞快,而小姑子一旦嫁人,那最高興的一定是嫂子。畢竟在過去小姑子和嫂子之間的矛盾也不少,雙方都認為對方是外人。畢竟小姑子是早晚要出嫁的人,嫂子本來就是外人,所以彼此之間都不相互尊重,多有矛盾的事情。 其實女人的關係最複雜,不管是婆媳之間的關係還是小姑子和嫂子之間的矛盾,說的就是女人的強勢對家庭的影響,而兩個女人在家裡都是被寵愛的人,在一起生活自然會有利益的衝突點。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農村俗語“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借用蘿蔔佔地,來形容媳婦和小姑的微妙關係。婆婆媳婦小姑,這三個女人湊在一塊,三個女人一臺戲,就是一部很長的電視劇。婆媳關係本來就很微妙,如果有小姑子的推波助瀾,這三個在一起女人天天是一部大戲。

1.拔了蘿蔔地頭寬

“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大的蘿蔔佔很大一個坑,蘿蔔葉也是枝葉茂盛,跟其他作物爭肥爭光。在蘿蔔地裡幾乎不能套種其他作物,蘿蔔佔土地,還爭肥爭光。去年就在蘿蔔地裡種了一些小白菜,本想著弄小白菜的菜苗吃,蘿蔔生長迅速,而且枝葉茂盛,嚴重的影響了小白菜的生長。

2.嫁了姑娘嫂喜歡

未出嫁的姑娘和嫂子,也就是媳婦和小姑,也是水火不容。在婆媳關係上經常推波助瀾,挑弄是非,甚至會在哥哥面前說嫂子的不是。小姑在外來媳婦的面前,總是看不順眼,把嫂子當成外人。而媳婦認為,小姑遲早是要出嫁的,是別人家的人,也看不慣小姑經常在自己的男人面前搬弄是非。婆婆媳婦小姑,三個女人一臺戲,經常有大戲看。小姑出嫁了,少個搭臺唱戲,媳婦當然喜歡了。

農村俗語的精髓,就是能把複雜的媳婦小姑關係,用我們最常見的蘿蔔與其他作物爭肥爭光,用通俗易懂的一兩句話一兩句話總結。

更多的農村俗語,三農問題,敬請關注【昕瑞生態】

昕瑞生態


在我國,從古至今婆媳關係就是一大難題,另外姑嫂關係也是很棘手的,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形容姑嫂關係的,“拔了蘿蔔地頭寬,嫁了姑娘嫂喜歡”。

種過蘿蔔或者見過蘿蔔地的人都知道,一個蘿蔔一個坑,地裡的蘿蔔本身是佔不了多大地方的,但是蘿蔔葉子卻是非常寬鬆的,而且往外擴著長,所以看著就比較佔地方,到了收蘿蔔的時候,每拔出一個蘿蔔,地裡就會空出一塊地方,田地自然看著就寬敞了。


自古以來,除了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好相處以外,姑嫂之間的關係也很不好相處。因為男人結婚以後往往會更顧自己的小家,更疼愛媳婦,對於妹妹的關心就會減少,如果兒媳婦再跟公婆有矛盾的話,小姑子肯定是不願意的,這就難免會找嫂子的麻煩。所以一旦姑娘嫁出去以後,嫂子就覺得舒坦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