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武漢要培育1000家科技“小巨人”,哪些企業有機會

武漢要培育1000家科技“小巨人”,哪些企業有機會

2015年以來,“新動能”已多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不過,對任何一個城市而言,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都是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

5月22日,支點財經參加了湖北省委宣傳部召開的“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瞭解武漢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的相關舉措。

圍繞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化的目標,武漢將在今年培育1000家科技“小巨人”。

以新換舊、舊中生新

所謂新動能,指具有創新特徵、領先特徵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舊動能則指低效率、低質量、高耗能、高汙染的傳統產業和經營管理模式。

當然,新舊均為相對概念。舊動能升級改造後可以變為新動能,新動能未來也可能成為舊動能。而武漢的選擇,正是“以新換舊、舊中生新”。

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武漢推出“萬千百工程”,著力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兩大萬億產業集群,裝備製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等若干個千億產業,以及一批百億產業。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武漢出臺了“零土地”技改政策(指工業企業在不涉及新增用地前提下擴建、改建、單純購置等技術改造),鼓勵“機器換人”。2017年,工業技改投資達1172.4億元,佔工業投資的48.8%。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武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組建院士專家顧問團,目前在漢高校院所成果就地轉化率已超過40%。2017年,武漢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量14535項、成交額603.2億元,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總額達427億元。

這一系列新舊動能轉化方面的措施,也直接體現在經濟數據方面。

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洪蘭在發佈會現場表示,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佔經濟總量比重為73.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0.8%;新經濟企業累計105879戶,佔企業總數24.3%。

繼續壯大新動能

下一步,武漢還將有以下舉措。

第一是加快構建高質量產業體系。

以“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為抓手,深入實施“萬千百工程”,加快4個國家新基地建設,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打造一批國之重器,努力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重要戰略支點。

第二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全力打造全國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精密重力測量大科學裝置,爭取建設國家實驗室,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力爭今年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突破1000家。

第三是加快構建高質量市場主體體系。

武漢將確保民營經濟佔GDP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形成大中小企業競相發展、相互支撐的局面。今年將培育瞪羚企業5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0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

第四是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金字塔”體系。

武漢今年計劃留漢大學生達25萬人以上,力爭引進2名諾貝爾獎得主,20名外籍外地院士和商界領袖、世界頂級產業科學家。

培育“小巨人”

在以上舉措中,培育科技“小巨人”這一內容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何謂科技小巨人?

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武漢市政協曾在2016年8月召開“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會議,但市委市政府並未出臺相關專項政策。

不過,國內不少城市在培育科技“小巨人”方面已有經驗。

2006年,上海市科委率先在全國出臺了“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計劃”(下文簡稱“計劃”),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此後,天津、寧夏、合肥、遼寧等地也紛紛就科技“小巨人”推出相應政策。

其中,上海版科技“小巨人”定義為從事符合國家和本市產業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領域產品開發、生產、經營和技術(工程)服務的科技型企業,必須是上海範圍內工商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

具體支持對象,則分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與科技小巨人企業,條件如下:

申請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主要條件:

(一)製造類企業的研發人員人數不低於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軟件或科技服務類企業的研發人員人數不低於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

(二)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於5%;

(三)製造類企業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3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軟件或科技服務類企業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至6000萬元之間;且企業前三年主營業務收入或淨利潤的平均增長率在20%以上;

(四)企業有強健的經營管理團隊,健全的財務制度,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靈活的激勵機制。

申請科技小巨人企業主要條件:

(一)製造類企業的研發人員人數不低於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20%,軟件或科技服務類企業的研發人員人數不低於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50%;

(二)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於5%;

(三)製造類企業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億元至10億元之間,軟件或科技服務類企業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6000萬元至10億元之間;且企業前三年主營業務收入或淨利潤的平均增長率在20%以上;

(四)企業應有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實驗室、測試平臺等)、研發計劃及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含引進)、創新激勵等運作機制和較完善的規範化管理制度,並有良好的經營管理團隊,有較強的風險控制機制和健全的規章制度。

一旦最終認定,上海政府給予的福利如下:市級財政資金按照不超過實施週期內相關研發支出20%的比例給予補助,科技小巨人企業的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150萬元/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家。區(縣)財政資金按1:1的比例給予配套補助。

如何打造武漢版的“小巨人”

如何提升武漢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成效?

對此,中共武漢市委黨校講師、經濟學博士湯達禮曾在《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成效比較研究及武漢模式設計》一文中展開論述,部分建議如下:

首先是強化領導,建立統籌推進工作機制。

第一,建立全市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分管市領導任組長,市發改委、經信、科技、財政、統計、工商聯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定期研究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二,制定具體行動計劃。結合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製造三大優勢產業發展計劃的出臺及武漢市發展實際,以3年為一個計劃單位,確立實施科技“小巨人”工程的發展目標、遴選標準、扶持措施等。

可借鑑上海市的經驗做法,以培育中等規模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為重點,每年培育300家“小巨人”企業和350家“小巨人”培育企業。

第三,建立市領導對口服務科技“小巨人”企業的工作機制。將科技“小巨人”企業分批次納入市領導聯繫對口企業庫,實時掌握企業創新發展需求。

其次是加大投入,引導企業開展創新活動。

第一,引導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整合公共財政資源,設立扶持科技“小巨人”研發補貼專項資金,引導和支持一批行業重點“小巨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第二 ,實施入庫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

在具備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國家產業化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加強加大研發力度。

第三,鼓勵企業用足用好現有政策。

支持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高新技術產品登記備案,優先支持該類企業申報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確保入庫企業可充分享受該政策。

END

記者丨蔣李 胡怡(實習) 編髮丨吳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