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小山村發生大變化 龍眉村踏上幸福路

金色六月,葉茂雲淡,蛙鳴雞叫,蜂飛蝶舞,豐收盪漾,喜悅流淌。走進江口縣怒溪鎮龍眉村,白牆黑瓦、平坦的水泥路、古色古香的吊腳小木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房屋牆壁上,隨著可見獨特的民族特色手工筆繪畫;村委會前小廣場上,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十謝共產黨》、《打魚灑家》和小品《邁上新時代》每晚7點準時上演,文化走廊、公共洗手間樣樣齊備...好一幅“產業興旺田園美、生態宜居村莊美、和諧淳樸人文美、勤耕善作日子美的”美麗畫卷。

在龍眉村集體經濟香菇種植基地裡,十幾名群眾正在各自崗位上有序的忙碌著,採摘蘑菇、搬運、分揀包裝,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棚架上的蘑菇飽滿色鮮,各個長得很飽滿,有的就像茶杯蓋聚攏在一起,個大傘圓,在基地的4號大棚內,望著滿棚的香菇,該村村民張銀風笑的格外燦爛,這些香菇,是上個月的菌種,現在種植的香菇生長良好,豐收了。

“現在每天務工60元一天,既能照看小孩讀書,還能掙錢”張銀風談起以前在福建泉州務工,每天要通過手機視頻輔導孩子作業的日子,心裡滿是憔悴。

龍眉村系扶貧開發二類重點貧困村,全村國土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1850畝,林地13000畝,荒山3500畝。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733戶2775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0戶398人。“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一擲千金渾是膽,家徒四壁不知寒。”一直以來都是龍眉村的真實寫照,貧窮落後,人多地少,寸土寸金成了制約龍眉村發展的瓶頸。他們祖祖輩輩種的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尤其是旱地種玉米多,效益很低。產業不興,腰包不鼓,農業產業機構落後,農民思想覺悟落後,貧苦的藩籬無法跨越。

窮則思變,變則通。該村立足村情實際,通過就地“造血”和迎來“活水”兩種方式,對壩上800畝土地進行科學規劃,推行土地利用整合化、產業高效化、帶動全村化的“三化”模式。巧借幫扶單位之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產業興,百業興,群眾富。“龍眉村發生的大變化,一方面來自於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幹部、村幹部‘三支隊伍’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的作用。他們因地制宜、因戶施策、苦幹實幹。另一方面是乘鄉村振興的東風,積極探索以‘大園區+小庭院’產業融合發展、‘大產業+小村落’產村一體建設、‘大法規+小民約’德法互補治理方式,通過建立‘租金+薪金+股金’利益聯結機制,實施產業帶動,做實特色。”該鎮黨委書記楊坤說。

在圓心組的小廣場上,一幅《傳播圓心正能量,感恩奮進謝中央》的繪圖格外顯眼,裡面記錄著各級領導、駐村幹部、村幹部鏖戰脫貧攻堅的身影及一張張群眾得到實惠後的幸福笑臉。“家家戶戶通水泥路,晴天走路鞋不佔泥,晚上串門有‘小太陽’(路燈),每天有小販來村裡賣水果,想吃啥就買啥,農民‘開天闢地’頭一回,這生活過得槓槓的。”該村84歲村民姜思建說起村容村貌發生的變化滿是激動。

脫貧路上,“輸血”重要,但是“造血”更重要。要想讓村民們兜裡有錢,就要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通過產業發展達到脫貧目的。龍眉村結合自身優勢,重點發展種養殖項目,通過發展產業,讓群眾增產增收,走向富裕。

“上個季度領到務工費4300元,買得一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可以聽看新聞聽廣播了。”75歲齊心組村民雷汝發拿著新手機笑得合不攏嘴。

“加入龍眉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我們就當上了‘甩手掌櫃’。”龍眉村姜見和悠閒的說。

姜見和,系怒溪鎮龍眉村齊心組人,家有人口5人,2017年計劃脫貧,低保戶,66歲;妻子劉滿妹,60歲,二級殘,2.5畝田入股專業合作社收取租金,加上夫妻倆長期到食用菌基地務工,一年收入5萬元左右。

以深圳勁嘉集團梵淨山公司為主體,委託龍眉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按“統一製作菌種,統一養菌,統一標準化生產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的“五統一”生產方式運營。讓姜見和當上了“甩手掌櫃”。

深圳勁嘉集團梵淨山公司是幫扶單位縣國土資源局2016年引進的幫扶企業,該企業與龍眉村簽訂投資、長期技術指導、回收等相關合同,確保了群眾的利益。目前,共投入食用菌產業資金達300萬元。

現在蘑菇市場走俏,每兩天摘採一次蘑菇,每次摘採量1600斤左右,直接進入銅仁批發市場。該村駐村第一書記衛少江說。

近年來,該村緊扣“引進來、穩得住、見效快、能致富”的發展產業思路,採取“村集體合作社+公司(企業)+農戶”、“村集體合作社+致富能人+鄉賢+農戶”的模式,在齊心組、合心組流轉土地,發展食用菌。精準扶貧戶以“精扶貸5萬元、土地和務工”入股村專業合作社,按照“631”(精準扶貧佔6成,合作社(企業)佔3成,村委會集體佔1成)和入股股金比例兩種方式進行分紅。該村還積極探索“牛糞制菌、菌渣種草、飼草喂牛”變廢為寶的循環產業模式,提升廢棄物資二次利用率。截止目前:該村發展食用菌種植面積80餘畝,大棚50餘個,每個大棚擺放菌棒20000棒左右,年收入450萬元左右,蜜蜂養殖300桶,“稻田+螺”產業3畝,已投放螺苗3000斤;“稻田+魚”30萬尾;肉牛養殖年出欄量800頭,食用菌50萬棒,如今,村裡還採取“農戶+村集體+養殖戶”模式發展養蜂業,由村委會派專人負責實施,貧困戶不需投工投勞,年底可保底分紅。

“龍眉村的各項產業下一步要抓好落實好,儘量把它做強做大,力爭有新的產業引進到龍眉村,下一步,老百姓的包裡面也爭取有更多的錢,不讓任何一戶貧困戶返貧。”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應明說。

晚上,龍眉村的廣場上熱鬧非凡,小品《邁上新時代》如期開播,跳舞的老人,互相追逐嬉鬧的孩子,優美的廣場曲.....呈現出一派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樊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