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皖南晨昏

黄昏

站在落日的光芒里,我常会有种错觉,认为自己和太阳就是这世界的两端。那时,屯溪的西边还没那么多房屋,我不需抬头便能看见太阳,我们之间隔着清晰可见的河流、田野、炊烟、远山,这是恰到好处的距离。就这样,我看着它回家,不知不觉,浪费了许多时间。然而,我并不为这毫无节制的挥霍感到羞赧。在水边看夕阳,我认为,是有意义的时光虚度。

太阳的光里呈现出繁复的超越语言的色彩,我一直搜索一个词语去描述光亮与温度彼此交融混合而成的视觉基调,但这并不容易。橘红,历经秋霜的浓烈;火红,恣意燃烧的温暖。我怀疑汉语大字典里有没有一个现成的词语可以将这两者彼此勾兑获得的异质味道精准表达出来?在屯溪的水边,当白昼流逝夜晚悄悄靠近时,周遭会发出晃动感,它将理智敲碎,舌头与大脑短路,面对绚丽的夕阳,我处在失语的边缘,在惊讶与尖叫之外,面对西山的一片红,不会有其他的言辞从喉咙里蹦出来。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世间万物,占有光,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生的可能。我站在率水边,看着波光迷离的河面,似乎能觉察到河流在落日的余晖里弥漫出的生命气味。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河水在一天内的形态是不确定的,早晨,它寂静而安然;午间,它在烈日里显得苍白而虚弱;傍晚开始,斜阳赋予它闪动的生命,微风吹过,光线在河面奔跑,彼此拥抱亲吻。水纹在风中闪着金色的光,它们交织在一起。我停在那里,不一会儿双眼失去了聚焦功能,面前只剩一片模糊的光,大脑跟着空白起来。必须承认,我享受这样的时刻。在人间行走,有些物质很柔软,它会轻轻地抱着你,清除你内心的尘埃。这晚间的斜阳,正是此般物质。上帝创造光,而这落日带来的是最美的光,且是只有金色语言才能描述出来的光。它无声轻轻碾压过来,覆盖心事、忧愁及时常困扰我的悲伤。

我知道,落日是写不出来的,因此,我只好在这里做哲理的冥想。但水鸟却用自己的方式歌颂余晖,它们早间出来嬉戏玩耍捕食,中午躲起来,现在又出现了且带着不惧不忧的神色在水面缓行。这些鸟掌握了水上斜阳的所有秘密,它们见过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此刻只是它们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却是我宝贵的虚度。被一条细细的绳子牵着,渔舟以静物的姿态出现,它们卧在落日的光里,主人已踏着渐渐浓烈的暮色回家了。船舷上站着的几只已经停止工作的鸬鹚,挥动着灰色的喙给自己梳理羽毛。我、水鸟、渔舟,此时我们以平等的身份来分享一条河流的黄昏。这水上的一切,获得抵达生命之核的镇静物质,它们慢慢做好准备,等待暮色的渗入。是的,玄妙的绚丽将会迎来深沉的暗夜,其中,我被渲染,也被感染。当星星出现的时候,它们会对黄昏表达谢意,因为它早给它们铺好出门的路。

后来,西边建了不少房屋,我常常会羡慕住在那里的人,因为他们拥有沾满余晖的阳台。如果他们细心,应该会看到挂在窗前的大颗大颗的星星吧。

——选自《散文》201801

朗诵:田静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散文》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以“表达你的发现”为理念的《散文》,是中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专业散文期刊,三十余年来以其“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的格调品位和“敬重名家、扶掖新人”的编辑理念,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批评、出版领域,乃至文化和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散文》被读者和作者誉为“汉语文学的园中之园”、具有“中国文学的巅峰笔意和思想之美”。除自身读者外,《散文》也被文摘类刊物和综合时尚类刊物高度关注。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更多好书

百花文艺

皖南晨昏丨百花丛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