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普及電動汽車:富鋰材料或促進動力電池發展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若要談一談錳基富鋰化合物作為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那麼可以從其電化學性能,包括其結構,合成和電荷補償機制來認識它。

我國的實驗表明,在80毫安每克的充放電的電流下,在300次的時候,富鋰材料仍然能夠給出220毫安時每克的容量。表現出很好的循環穩定性。這種材料,比容量很高,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點。比如倍率性能差,也就是其低溫性能不好,制約了其實際應用。同時,它也容易出現低壓衰退和電壓滯後的現象。在結構方面,通過其不同化學式的表達,也展現了人們對富鋰材料的不同認識。富鋰材料的合成方面,主要涉及到三種方法:高溫固相法,水熱法和溶劑熱法,還有其他方法,比如熔岩法等。相比較而言,從工業化角度來看,用固相的方法可以進行量大面廣的生產。富鋰材料的充放電機理方面,其首次充放電不可逆容量在4.5V處發生的氧脫出與第二次充放電不可逆容量有很大不同。

在未來,若富鋰材料的首次效率與循環穩定性得到改善,將會極大的促進其應用。這也意味著動力電池將得到實質性發展,必將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化。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絡傳播合作伙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