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北大校長誤讀“鴻鵠”,我有三點感受!

事件回放: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紀念日,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慶典活動中致辭,當讀到“立鴻鵠志”時,不肯定“鵠”的讀音,誤讀為“鴻浩”。

5日下午,林建華髮布回應稱“親愛的同學們,很抱歉,在校慶大會的致辭中讀錯了“鴻鵠”的發音。說實話,我還真的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這次應當是學會了,但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些。”

北大校長誤讀“鴻鵠”,我有三點感受!

致歉信全文

首先要說的是尊重和理解

第一,這封致歉信寫到校長本人受教育的艱辛以及接受基礎教育的不完整、不繫統,我本人上學的年代比他晚十幾年,但對農村偏遠地區當時的教育的狀況,記憶猶新,感同身受,我的小學1至3年級也沒有見過課本,沒有作業本,寫字、算術作業就用廢電池碳棒在地上書寫,只有到了考試的時候,老師才會發一張紙,所以,我對過去的那個時代和象林校長這代人表示敬重,他們這代人做了很多犧牲和付出,非常不容易。

第二,致歉本身就是表明一種謙虛、真誠的態度,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術業有專攻,林校長是理學出身,我們更能理解。每個人學到的知識就象海洋中的一滴水,所以才有學無止境。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文字上的修煉並非一日之功,不認識的字在所難免,捫心自問,我們中間有誰沒讀錯過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在學生時代經常掛在嘴邊,兩個字放在一起,不易唸錯,但如果突然讓寫個“鵠”字出來,你有100%的把握?尤其是電腦普及的今天。

其次,不得不說的三點遺憾

其一:“鴻鵠”不屬生僻字,不象“耄耋”、“饕餮”、“貔貅”等這些字,貌似認識,但能寫出來的人不多,作為北大校長不應該唸錯。其二:此事發生在雙一流高校的北大,發生在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校長身上,自己付出代價的同時,對北大這所頂級學府造成了不小影響。其三:此事發生在北大建校120週年校紀念日,在這麼隆重而有儀式感的場合,唸錯致辭,殺傷力之大,影響面之寬,不可小視。

最後,文字是個基本功,必須有嚴謹的致學態度

不管是多大年齡,多高職務,不管從事什麼職業,諸如講話稿之類的東西,一定要親自熟悉、親自審定,事先充分準備,才能避免出錯。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別人,也可查字典,這才是嚴謹的致學態度,林校長對此事坦率以對,真誠道歉,雖不影響公眾形象,同時也能得到別人的理解,但也正如他所言“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些”。

類似讀錯事件,在重大場合絕非孤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講出幾個讀音錯誤的故事,有的甚至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笑話,所以,文字功底都非常重要,必須長期學習並不斷積累,才能避免被“坑”,這次“鴻鵠”坑了北大校長,下次有可能“坑”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