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誰該為“鴻鵠”背鍋?

誰該為“鴻鵠”背鍋?

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大會

近日,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京大學校慶大會上因讀錯“鴻鵠”一事被炒得沸沸揚揚,而在校長公開致歉信之後,此事更是被炒到了另一個高度,那麼究竟誰該為“鴻鵠”背鍋?

想必大家都知道鴻鵠一詞出於《陳涉世家》這篇古文,其中片段如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如果小編沒有記錯,這篇課文是在初中學的,當時老師還要求全篇背誦,雖然這個詞到現在基本用不到,但是如果看到,也會立馬讀出來,聯想到北大校長竟然都讀錯了,頓時覺得自己的文化底蘊上了一個檔次。試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普通人身上,那就會不了了之,大不了回去查查字典,糾正過來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了,可這件事有兩個爆點,一個是北大,另一個是北大校長,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北大校長不過如此。

可事實真相到底如何,那篇致歉信有1/3的篇幅在講述他是多麼痛恨文革,文革讓他接受不了正規的文學教育,文革讓林校長沒有系統學習古文,文革讓林校長在求知慾最強的年代讀毛選和培訓幹部教程等內容,看來讀錯鴻鵠的黑鍋該扔給文革。

誰該為“鴻鵠”背鍋?

原來我們和林校長的差距早就再幾十年前分開了,別人從小就有當幹部的契機,也許毛選和培訓幹部教程也多多少少成就了林校長的今天,但從這個致歉信字面意思,把這一事件扔給文革,實屬欠妥。

但也能從這件事看出其他端倪,一是林校長這篇稿子不是他自己寫的,一個人怎麼會把不認識的詞寫進演講稿呢,另一個及時林校長沒有事前進行彩排,如果彩排了這件事也不會發生。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篇致歉信,也會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件事,事情也不會掀起這麼大的波瀾。不過作為一個頂級學府的領頭人物,犯低級錯誤確屬不該。就算文革影響了林校長的學習進程,但在一個文學氣息濃厚的頂尖學府,就算經過後期耳濡目染,學術交流也會學習到這個詞吧,殊不知多少北大學子在還未考進這所學校之前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面對旁人質疑,淡淡的來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還是那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了學習,我們希望林校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看看書,多與學子們交流,畢竟有些知識是課本上學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