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不識字?“鴻鵠”被讀成了”鴻浩”!

昨天是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本來是一個非常喜慶的日子,卻因為校長的一句“口誤”而上了頭條。在林校長髮表的北大120週年校慶演講中,鴻鵠兩字被讀成了鴻浩,引發了網友的一片噓聲。鴻鵠出自史記裡的陳涉世家,在中學語文課本里還是必讀。一個連初中生都能認識的字,身為最高學府的校長卻不認識,這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可能有些人也為校長開脫,校長每天俗事纏身,像最近都忙著開會、接受捐贈去了,像李彥宏剛剛捐贈了6.6億,這才是大事。北大校慶演講可能重要性排不上號,稿子估計也不用自己寫。但無論如何,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稿子怎麼也要先通讀一下吧,不然這就容易出現出糗的情況。


北大校長不識字?“鴻鵠”被讀成了”鴻浩”!

當然,這不是首次校長級別在公開場合唸錯字。清華校長也犯過這類錯誤,2012年宋楚瑜到內地演講期間,時任清華校長顧秉林向其贈送了一副小篆書法,內容是黃遵憲的詩《贈梁任父母年》。裡面有一句“瓠離分裂力誰任”,這瓠字難倒了顧校長,在主持人的提醒下才磕磕絆絆完成。後來顧校長被免職應該也與此事有關,身為最高學府的校長出現這種失誤不應該。無獨有偶,這次中標的是廈門大學校長。當時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被授予了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在其演講後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請連戰題字,連戰題下了“泱泱大學止至善,巍巍黌宮立東南”這幾個字。這可難倒了朱校長,“黌(hong)”字被讀成了皇。

北大校長不識字?“鴻鵠”被讀成了”鴻浩”!

如果說上述都是生僻字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中國人民大學連“七月流火”都不知道啥意思那就實在不應該了。當時新民黨主席鬱慕明到訪人大,時任人大校長的紀寶成致歡迎詞的時候說道:“七月流火,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這樣的話語,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七月流火這個詞和天氣沒啥關係。大學校長在文字上接二連三的出錯,這也反映了國內對於傳統文化培養的缺失。在目前教育越來越西化的今天,語文很多時候都被人忽視了。當前國際上英語是通用語言,英語成為了每位家長培養孩子必備的技能。家長都在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補習語文的有多少呢?很多人覺得認字就可以了,而我們祖先留下的那些文學精粹又有誰去繼承呢?

北大校長不識字?“鴻鵠”被讀成了”鴻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