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本文所谈院校为,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所院校中非本省招生的77所院校。由于中国石油有二个校区,所以一共是76所院校。既下图中的上半部分。本文既为自主招生学生了解院校的一个视角,也可为关心院校的朋友增添一份雅俗共赏的谈资。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黑龙江省2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哈工大拥有校本部、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校本部位于省会哈尔滨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校徽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学校坐落于哈尔滨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第一、校标以蓝色基调为主,由三种不同色阶的蓝色围成一个整体的圆,紧扣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学校为中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等领域服务的办学特色。

第二、校标在色彩的区分上,蓝色由中心向外由浅变深,寓意着该校肩负着中国船海事业由近海走向远海的历史重任。

第三、校标上方镶嵌毛体字"哈尔滨工程大学",下方镶嵌学校英文称"HARBINENGINEERINGUNI(文章转载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xiaohui/ 请保留此标记)VERSITY",与国际接轨,体现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的奋斗目标。

第四、校标正中镶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31号教学大楼"和建校时间"1953"字样,并以背光形成光环效果,象征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

第五、校标结构严谨,色彩和谐,富于表现力。圆形构图象征着学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展现学校师生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昂首迈进的信心与勇气。

吉林省2所;

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位于吉林长春。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的英文缩写——“JLU”组成的天鹅飞翔的图案,寓意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像飞鸟一样高高飞向世界;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的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校名。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于吉林长春。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标识的造型,以原东北师范大学标识的“笔尖”、“五星”、“书籍”作为基本构成要素,对于造型要素进行整体地重新组构,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理念精神。标识的底部,处理成三个递进的“萌芽“造型,象征“中小学教育“,以此寓意“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标识的中部,是一本展开的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的教育及传承,舒展的“v“形造型,又与英文”victory“(译为:成功等涵义)第一字母同构,寓意人才培养目标的取向性。标识的上部,即与展开的书籍“v“形造型相适合,组构成向上拓展的“笔尖“造型,象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取精神。标识色彩:蓝色----象征世界的本源色、希望色,寓意无限、理想与永恒。 白色----象征纯洁、高尚。

辽宁省3所;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坐落于滨城大连。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中心部分呈现的是一个陀螺(top)的形状,体现“求实”、“创新”的校训,也蕴含“公平、 正直、 重基础、 求发展”的寓意。1949代表的是学校创立于1949年,有着长远的历史背景。校徽的色彩选择了蓝色,蓝色是一种给人冷静与理性感觉的色彩,符合学校作为理工院校的性质。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东北大学校徽主体图案白山黑水, 意长白山和黑龙江 泛指中国东北地区 ,水的线条形为八卦中艮卦代表东北方位。圆形外围一圈为东北大学中文、英文NORTHEASTERN UNIVERSITY名称及建校年份1923。原设计是我国国徽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副教授于1929的作品。现在的在此基础上做了个别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张学良老校长1992年为东北大学题写的校名。

大连海事大学(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简称海大,位于大连。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大连海事大学整个校徽为一个舵轮,意为航海,说明该校为航海类院校。图案最外一环,为舵轮的环,环的最下方“1909”字样,为该校建校时间。图案外圈第二环,为中英文“大连海事大学”字样。

图案中间部分:最下方为两片嫩叶,意为萌芽,象征“勃勃生机”和“茁壮成长”,嫩叶上面,为一本打开的书,象征“学习”、“学校”,这本打开的书,又似“大海”、“海浪”;海浪上面,为一艘船,下为船体,上为风帆,意为扬帆远航;风帆又似一只和平鸽,意为“热爱和平”、“科学航海"。最外圈白色空白部分,和内圈白色环形组成了船舵的图案。

上海市8所;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设计整体以天圆地方之结构,寓意与复旦融天地之气、博大精深;主体沿用原篆体“复旦”篆刻体来表示悠悠历史、世代传承,给复旦学子们亲切感拉近距离。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位于中国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同济大学校徽中:数字“1907”,表明建校年代;前进的龙舟,象征历史沿革的进程;三人划龙舟,昭示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整个校徽传达出的精神是:同心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

上海财经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上海财大”,位于中国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学校校徽主图为一本翻开的书和一枚古代货币。书籍象征学问,与校训“厚德博学”对应。货币象征经济,与校训“经济匡时”对应。该货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安阳币”,币身镌刻古体“安阳”二字,寓意吉祥。

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校徽整体体现出一个“华”字,新校徽以“华”、“东”两字及校树“水杉”作为基础造型元素,“华”代表华师大前身:大夏、光华大学,取“华夏”之意,“东”则泛指中国东部,融入“水杉”形象,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整体效果以汉字为主体,凸现东方属性,代表来自东方的文明。深红色,象征活力、理性和包容。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

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理”,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以大学的英文首字母"U"为元素,将化工塔、管道与过程工业中的设备进行抽象表现,既体现了该校化工特色的悠久历史,也寓意该校向过程工程学科群拓展。两个抽象元素也形同两本书,共线共形,互相渗透、迭合,寓意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同时也寓意严谨学风。

齿轮造型体现了该校以工科为主的特色,也衍生为太阳光芒,左西右东,寓意该校在祖国东部,日出东方。

这些元素之间互连,富有动态,表现了实践与试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兼具现代标示形象与传统徽章特点,展现了新时期该校的新面貌。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上外”,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徽以展开的书本及茁壮的橄榄枝为主体构型,书本象征对学问与真理的求索,橄榄枝象征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两者衬托并环绕着代表我校的三个文字元素,依次为中文校名简称(上外)、英文校名缩写(SISU)、建校时间(1949年)。

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简称“东华”,地处中国上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内含“Donghua”拼音首字母DH的 变形;标志中的图案意指太阳、月亮,寓意东华传承的人类文明与日月同辉;图案也意指经线和纬线绣成的锦缎,表明东华大学源自以纺织为特色的学校,蕴含了东 华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昭示东华大学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学科领域不断拓展,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创 造出顶天立地、与日月同辉的光辉业绩,表示东华大学蒸蒸日上,蕴含着勃勃的生机。


陕西省6所;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古都西安。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为圆形,中间有一铁砧,向左斜靠着一把铁锤,右边有五节链条垂下,铁砧上面摆放着中西书籍数本,寓意工程教育以及工读并重,学重中西之意。铁砧底座上刻有创校年代1896年,后面的背景为一盾形,有勉励交大人当忠于一己,勇于前进,庶几能纵横天下之意。环盾牌是一圈齿轮(Gear)形,略似电机中转核(Armature)的横截面,表示工程与交通之意,也可比喻其为交通事业。外圈还刻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期望交大声名远扬的美好愿望。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工大”,位于古都西安。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标志为圆形,中间三角代表飞行器,示意西工大“航空”特色;中间浪花代表海洋,示意西工大“航海”特色;中间点状圆环代表大气层,示意西工大“航天”特色。标志中“1938”字样表明学校的建校时间,同时标志中还有学校的中英文标准字及标准译文。校徽望予以庄重、大方之感,又有冲破陈规约束、大胆创新、永攀高峰、锐意进取的思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位于省会西安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1、主体图标由XD组成,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的头字母的简写。上书毛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表示学校为毛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等所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下为学校英文名称“XIDIAN UNIVERSITY”。

2、其中X为两面军旗交叉而成,整体为展翅高飞信鸽形象。底部为“八”字样,亦为无线电波形象。D整体为书籍,象征知识,亦为“一”字样,同时位于东南角,暗含学校的诞生地红都瑞金。内环为一电子旋绕轨迹。1931为学校创建时间。

3、电子、电波、信鸽体现学校的信息与电子学科特色。军旗,八一、及内双环及外环的八瓣花,即暗含前身——“西军电”背景。

整体设计简约、有力、庄重、向上,信鸽左部,书籍右部突破圆圈轨迹,表示学校不拘成规,敢于突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

八个瓣,(大的集体)唯有一点(西电)。取自,八份子中有我一点的含义。既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信鸽与圆环交织,取自不拘一格的意思。其实,校徽与党徽如出一辙的。还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色,校徽是白色的,图案是黑色的。不但取自黑白分明的意思。白色意思就更深远了,学校建于1931,那时中共可谓是艰难时期!大家都知道1931年,的“9.18”事变,而学校是在10月建立的。那时,中共面对日本的威胁还有国民党的压迫,生存与危难之间。白色,警告我们周围的环境的恶劣程度。

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座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长安大学的校徽由城墙图案环状包围,里面由繁体字“长”和“安”上下垒砌。其中城墙代表着学校位于著名古都西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长安”二字一是代表“长安大学”,二是形似一把钥匙,寓示着长安大学像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中国农科城杨凌。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采用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

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陕西师范大学校徽标志标志的设计概念,即基于中华汉字的笔画结构、字意诉求以及解读意念而成——以古老而精美的篆书“陕”与“师”二字为基础,进行艺术化与想象力相结合的变形、演化及组合,使之由简单的文字发展为一个清朗而不失典雅、古朴而内蕴现代的标志图形。同时,标志构图以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印章”为视觉表现,使古典文化与现代思维、人文理念与精美艺术等解读、识别要素予以合理的表现及传达。并且印章象征着诚信、合作与荣誉。

甘肃省1所;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一、标志形状

1、由同心两个圆构成。

2、内圆中上方为兰州大学图书馆图样,下方为“1909”字样。

3、外圆中上方为汉字毛体“兰州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

二、标志释义

1、标志主体为兰州大学图书馆正面视图,恰似一个展翅欲飞的鲲鹏,寓意兰州大学面向21世纪的腾飞。

2、图书馆主体部分宽厚庄重,表示兰州大学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宽厚的基础;塔楼挺拔峻峭,象征兰州大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向上、奋进的力量;三个台阶表示兰州大学完整的办学体系(学士、硕士、博士)或高等学校的三项功能(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1909”为兰州大学建校的年份。

3、外圆中上方为汉字“兰州大学”字样,表明兰州大学是中国的大学;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表明兰州大学是一所向国际开放的大学。

江苏省10所;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会南京。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大学校徽(校标)是由南大中英文校名、学校成立时间与金陵辟邪、南京市市树雪松、书本等图案组合而成,特定的标志色南大紫的盾形标志。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是中央大学时期流传下来的。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大学”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金陵辟邪(貔貅),象征着南京。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1、东南大学现使用的校标于1997年5月由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

2、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线条用外粗内细“文武线”装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外环上半部分为东南大学英文名称“SOUTHE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为集王羲之书法体校训“止于至善”。

3、标识中间主体部分延续了中央大学时期校徽的倒三角图形。倒三角形内部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校区大礼堂。细线为大礼堂轮廓线,中间黑实线为大礼堂正立面爱奥尼亚柱式和山花构图。内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冲破内圆,含“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之深意。内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圆形分别代表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两者的配合,既体现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渗与融合,也凸现出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之间的张力,预示了东南大学无限美好的辉煌的未来。

4、内圆中还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个弓形区域,上方标明校名“东南大学”,也为集王羲之书法体;下方左侧“1902”, 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下方右侧“南京”,表明学校的办学地点。

5、校标的颜色选取黄色和绿色。外环和大礼堂为黄色,三角形内大礼堂背景为绿色。黄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同时也表明我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宫内苑和国子监所在地。绿色喻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代表六朝松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时表明我校位于长江之滨、玄武湖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NUAA),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校微传递着负重奋进、献身国防,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精神,寓示着莘莘学子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勇攀高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苏州大学校徽标志采用红黑二色原是法学院的院徽颜色,反映了当时强调铁血精神的时代背景,其后红与黑成为东吴(苏州)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诠释,红色象征热诚,黑色象征坚毅与包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原文出自1923年元月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墨宝,溯其渊源可至《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后经宋朝文天祥《正气歌》的引用进一步拓展了其内涵:“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培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气节,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苏州大学校训蕴含着“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的气度,又渗透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传统文化底蕴,如同《正气歌》一样引人进入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

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理工”,位于古都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理工大学校徽标志底色为紫色,校徽边框为同心圆,图案中心由盾牌、橄榄叶、校门缩影构成;盾牌是学校常用的代表图形,寓意守护正义、捍卫知识、勇于战斗,也与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工国防特色相吻合,而盾形之中的校门更是学校的直接象征,将校门纳入盾牌之中,也提醒着学子们时刻需要捍卫母校、捍卫母校的尊严与荣光;盾形之外采用交织的橄榄枝,橄榄枝体现了学校乐于与各国各校合作的办校心境,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和平的期许。

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坐落于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农业大学校校徽主体造型采用同心圆环图形,似充满动感的车轮,寓意着学校滚滚向前的发展态势,象征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两圆环之间上半部分为学校中文手书体名称 (费新我题写),下半部分为英文校名“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标识内心设计以大写的英文校名简称(NAU)变形组合成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主楼”的造型图案,其下方为我校办学起始年份“1902”,其外部采用两株交叉联结的成熟麦穗向上环抱,象征学校的发展系建立在原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两个重要前身及众多先辈们奋斗成果的基础之上,构图简洁,尊重历史,彰显了我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寓意着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累累硕果。

江南大学(Jiangnan University)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江南大学标志中心图案为太阳光环中的宛如浩淼太湖上乘风破浪的帆船。寓意“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导学子要刻苦努力,勤于自省。也希望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美好愿望。  图案又像是一尊金字塔,一座高山,屹立在地球之巅,寓意江南大学人才肩负着攀登科学高峰、认知宇宙万物、探索未来世界的历史使命;造型下宽上窄,代表着知识的累计,厚积薄发,到达学习的新境界。  图形下部线条犹如海浪,也像是一摞书籍,代表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现着江南大学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

学校中英文校名环绕,显示出学校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开放办学模式,也表达了江南大学立足传统,面向世界、开拓未来的理念,寓意创建国内知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决心。

整款标志色彩为藏蓝色,稳重中透着灵动气息,象征着智慧与希望。标志无一不透漏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

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药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药科大学的校徽图案为三个苯环围绕着一个人型图案。苯环意为制药方法,包围的核心是一个人,寓为以人为本制药。人形图案还像一个英文字母“Y”,是“药”字拼音的首字母,说明是“药科大学”。校名“中国药科大学”几个大字是由胡曜邦题字。

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河海大学校徽为梅花形图案。校徽中间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蓝字的整体色系是继承1915年学校创建时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校徽图样和色系,选取河海蓝为标准色,体现了河海大学具有大江大海的宽广胸怀和磅礴气势,代表了河海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为、顺水而长的水利专业办学特色。篆字图样的上方是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时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校名标准字,图样下方是学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称,凸显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校徽外圈是继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学时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图样,象征河海大学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学校所在地,同时梅花瓣形图样与水波浪图样暗合,也喻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整个图形直观、朴素,又不失庄重、典雅,既蕴含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一、校徽主体元素由圆环,地球,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组成,寓意矿大既继承历史薪火相传,又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象征着矿大在立足矿业和能源、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向着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圆环内上半部分是中文邓体“中国矿业大学”,下半部分是其英文翻译“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选用邓体校名既标出了学校的名称,又体现了矿大人要永远感谢和牢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怀与期望;中英文结合,表明我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思想和实际行动。

三、中间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下方标出的“1909”数字,意在说明我校是1909年创办的,是一所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

四、整体色调为蓝色,寓意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表明矿大人以“开发矿业、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为己任。

五、校徽整体设计既继承传统,又有时代特征,并将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发展方向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历代矿大人从“矿业救国”、“矿业报国”到“矿业兴国”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

湖南省2所;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HNU)”,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标志以岳麓书院正门为中心,以岳麓山为背景,象征着湖南大学这所“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千余年来始终兴学不辍,弦歌相续。中心圆的上方是毛泽东同志1950年8月20日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下方为湖南大学校名的英译“Hunan University”。正下方的飘带上两组数字“976”、“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创建和湖南大学定名的时间。两侧共有十四瓣枫叶,代表当时(1986年)全校设立的14个系。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简称“中南”,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设计创意来源于传统的中国结造型。通过对“中南大学”英文缩写字母“CSU”,3个字母的巧妙安排,形成中国结的造型,其寓意一是象征团结,强调汇聚原三校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二是象征吉祥,预示着中南大学具有美好的未来。整体形象极富动感,刚劲有力,造型美观流畅,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时代感。采用沉稳的蓝色,代表了科学和理智,体现了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冷静的发展方向。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四川大学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以锦绣红为标准色。双圆之间上方是邓小平同志校名题字“四川大学”、下方是学校英文名“SICHUAN UNIVERSITY”(AdobeHebrew-Bold字体)。内圆正中是“凤钟楼”图像标志,该图像标志下方是“1896”字样,代表学校最初创建年份。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1. 画面整体: 整个画面呈圆形。寓意凝聚、圆满、至善。 2. 外圈部分: 蓝色寓意学校环绕于科技的海洋,学校是创新人才的基地。1956,为建校日期。 3. 中心部分: 中心两椭圆寓意电子轨迹,其形状又抽象为两个摇篮,将“e”抱在怀中,寓意“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摇篮”。UESTC,学校名称英文缩写。UESTC置于构图正中,寓意国际化和致力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追求。深蓝轨迹,寓意高新技术源头。橘红轨迹,寓意电子科大人豪迈的气概和蓬勃的朝气。构图以“e”为核心,幻化成两个极具动感的圆弧,团结在UESTC周围,象征电子科大人进取、拓新的精神。 4. “e”视觉核心部分: “e” 为Electronic(电子)缩写。构图以“e”为视觉核心,表达如下思想:1)、学校的学科特征,在电子领域的杰出贡献。2)、学校未来的办学方向,即坚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3)、传达e世纪的时代特征和电子科大人勇立科技潮头的时代品质。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南交大,学校主体坐落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有犀浦、九里和峨眉三校区。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沿用土木系李汶教授设计的唐山交通大学校徽 校徽成盾牌状。 在校徽的左上角是地质锤; 右上角是“唐山”字样和铁轨; 左下角是荒地上的两棵大树; 右下角为水准仪。 在大树与水准仪之间是“交大”字样; 中间的“西南交通大学”字样是后人加上的。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是由一朵蒲公英组成,蒲公英象征着自由、坚韧、无私、传播。学校希望每个天府学子都具有自由的追求、坚韧的意志、无私的胸怀,最终能传播到全球各地。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由核心图案、背景图样“S”及其中英文校名中西合璧而成。

背景图样“S”是西南财经大学英文校名的首字母,其图案也是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校名由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视觉化表述,变体“S”寓意日月交替,循环往复。

核心图案有三层含义:

(一)造型取自古代布币,体现西南财经大学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

(二)造型为顶天立地的“人”字形,寓意西南财经大学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师生大智为人、大气谋事、大爱行天下的境界追求。

(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

广东省2所;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位于广州-珠海-深圳。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山大学校徽logo以中山大学发源地「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图二)与大钟楼(图一)形象组合成「中山」二字图案,两边的树林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标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标志中间的负形(图三)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图四),点明中山大学的地理位置。图形与绿色相衬,象征着南国苍郁的康乐园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绿色暗喻着生命、发展、永恒。与建校年代「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意蕴大钟楼既是中山大学的光辉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激励全体师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时代召唤。

校徽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张力。其内聚性、外拓性、向上放射性凝聚了中山先生提倡的「博学、审问、明辩、慎思、笃行」的治学精神,也体现了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南理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以华南理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牌坊以及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为设计主题,整体为圆形轮廓,以蓝色为主基调,蓝白相间,中英文对照。牌坊下面白色横条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衬托整体给人向上的感觉,表示办学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 是广州市市花,寓意学校的蓬勃发展,也表明学校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预示学校欣欣向荣,人才辈出。“1934”表明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于1934年兴建。新校徽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特色鲜明,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弥补了老校徽没有中文,难以识别的缺憾。

重庆市2所;

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简称重大(CQU),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重庆大学校徽标志主体是座山,有两点含义,第一就是象征着重庆是座美丽的山城,第二就是代表勇攀高峰的精神。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西南大学校徽整体呈圆形,白底蓝字。主体图案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面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源头——1906年创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圆环低端文字是西南大学的英文。钟型校徽的内涵是:钟通常放置于高处,且声音洪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且能传千里之遥。钟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很高,有“黄钟大吕”之说。寓意西南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也暗喻西南大学办学精神之源远流长。

湖北省7所;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位于省会武汉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现行武汉大学校徽为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设计的图案。校徽图式为圆形,上方为武汉大学英文校名,呈弧形,表达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中居学校老图书馆造形,表达学校独有地标特征和文化标志;中间下书阿拉伯数字“1893”,表明学校建校年代;下方为中文汉字毛体校名。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中大”,位于省会武汉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中的椭圆形富有新意,地球寓意办学国际化。同时,校徽中含有该校的中英文校名、校训以及校标,信息量大。校徽由蓝色、红色和灰色组成。蓝色是该校的基准色调,代表素雅和纯洁,寓意着天、海一般广阔的文化包容的精神,兼听各种文化的声音,思想具有自由性。红色是热火般的颜色,积极热情,寓意对学习的热情,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

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徽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

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

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T),简称“武理工”,位于省会武汉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该方案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为基础,以动感的形式构成流畅的图形,形态和色彩组合上既有时代特征,又不乏理性与文化内涵。图案以流畅的线条和形体,形象地构成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同时还呈现出汉字“山”的草书形式,具有流动、飘洒的“水”的表征。标志以旋转、交融、发散和飞扬的形体,动感、紧凑的造型反映了武汉理工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华中农业大学校徽采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为基础,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和篆刻技法,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校徽主题图案寓意着学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象征着学校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设计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印篆“华大”二字,既是学校简称,又寓意学校主要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

汉字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华”字似宫房屋舍,“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位于省会武汉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1、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一「人」字,虚体部分为一「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

2、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3、「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

4、上半圈为邓小平题写的学校校名。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山东省3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以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为核心元素,外环弧形上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标准字校名。

核心元素“创造太阳”:雕塑的圆球象征太阳,周围的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长管道是油气集输管线。人物象征着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园丁,她高高举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指引万千石大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勇于攀登。从正面看这个人,她的衣服有个飘带,有两层寓意:一是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样子。整个雕塑还意味着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雕塑的设计思路主要源于老校长杨光华先生倡议,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展示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价值理念,即以石油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为己任,以科技知识为国家奉献能源为使命的深刻内涵。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SDU),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1)图案核心以汉字“山”、“大”为设计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变形手法进行变化,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标志简洁、明快,便于制作和传播。校徽图形线条曲直结合,刚柔相济、稳中有动,向上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现代感和节奏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2)整个图案对称、稳定、平衡,富有大家风范、名校风采。图案上部“山”字是中国象形文字“山”的变形,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山”字变形具有上升态势,寓意山东大学不断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底部是“大”字变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学海无涯。“山”、“海”一体,极易使人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表现山东大学师生勤奋求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又强调“山之魂,海之韵”的大学文化。

(3)“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黄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4)图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灯塔,寓意在知识的海洋中,山东大学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引领莘莘学子学海泛舟,为莘莘学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为山东大学“引领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

(5)“1901”表明山东大学创建时间;“山东大学”四个字采自毛泽东同志给高亨教授的信;外环中“shandonguniversity”是“山东大学”的英文翻译。

(6)山东大学校徽的色彩用山东大学主色调——山大红。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国海大、海大(OUC),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海洋大学校徽主要构图为蓝天和海浪,上方写有学校的建校时间;校徽采用蓝色为主色调,与海洋颜色相符;中英文校名在外圆内上下呼应。

安徽省2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科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

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征。

2、火箭: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3、打开的书: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展翅翱翔。

4、正圆形外围轮廓:加工后的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称,使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

5、深蓝色主色调: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科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和母体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工大(HFUT)”,始建于1945年,坐落于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合肥工业大学校徽呈圆形,内外双环结构显示了学校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努力的精神;采用红、白、黑三色,红色选取的是学校1958年建成的主教学楼的红砖颜色,与黑、白搭配,鲜明协调的色彩展示出工科院校稳重大方的气质。标志主体是该教学楼的正面视图,庄重典雅的造型,象征了合工大厚重的文化积淀、扎实的人才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求实的学术态度。标志上的中文校名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1945为建校年代。

福建省1所;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主校区位于福建省会厦门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渐江省1所;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北京市18所;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

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为C0M100Y100K45) ,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由88级校友章叶青历时七年设计而成.。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为"圆形篆书人字图案",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经专业设计而成。其中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大校徽校名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揭示了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传统;三个"人"字排列,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向并行"、"目标一致"、"辛勤耕耘"、"团结协作"等意,象征学校师生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兼容并蓄、开放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首都北京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图案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砧外为齿轮,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的外部为内外两层的同心圆形,和谐而自然,象征宇宙的无限深远、时空浑一而又参差多态的多层次结构。其核心图案,昂扬向上的双箭头(飞行器)乃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图形,和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共同组成了北航认同的一种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中的1952字样,不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从特殊的历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那是国家的重托和一个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体系: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显示了北航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英文校名则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北航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决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的基础色调为科技蓝,具有开放、严谨、稳重、进取的内涵,呈现出北航文化中独有的志在蓝天、勇于探索的特质,也是北航人倾注特殊感情的一种色彩。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简称“北科大”。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外环由北京科技大学中英文名称和建校年份“1952”组合而成;内环以“鼎”为主体造型,嵌入校训“求实鼎新”。

鼎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我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这一图案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北科大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根源,体现了学校建校60年来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卓越贡献,彰显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汉语中,“鼎”还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体书写的校训,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文化传承性和视觉冲击力。校徽与校训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便于识别和记忆,更能体现和激励全体师生“求实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调为“科技蓝”,与整体设计风格和校训内涵达到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学校坚实深厚的学术底蕴、朴实严谨的治学准则和开放包容的大气姿态。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北理工。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理工大学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简称,北化、化大、北化大(BUCT)。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化工大学校徽标志以中国传统的铜钟为主体,使人耳边仿佛回荡起淳朴厚重、穿越时空的钟声。校园钟声犹如激越的人生号角,象征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钟上镌刻着学校“宏德博学”的校训,中部横竖直线条构成的是汉字“工”字,与顶部祥云图案的融合,暗喻了校训的下半句“化育天工”。铜钟底部“1958”则是学校建校时间的镌刻。

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北邮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邮电大学校徽标志图案由著名设计家、高级工艺师李印清设计,图案内以鸿雁象征邮,以右下方半圆形天线象征电,图案的颜色采用翠绿和红色两种,图案单纯、醒目、易懂。该校徽从1994年10月份开始启用。

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林业大学校徽图形抽象简练且有内涵,立意表达还不错,体现了林业与院校学府的双重概念。校徽图形的构架细节、视觉上还有调节的空间,以致更趋完美。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标志中央“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我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刻“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缩写。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标志的整体寓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是由红、绿、蓝三基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国传媒大学”。

红、绿、蓝是三基色,是数字电视、数字图像处理中信号的基本元素,源自于电子信息类理工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标志徽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文史类、艺术类、理工类,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央财大、中财大、中财、央财,英文简称CUFE,位于中国首都北京。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央财经大学以该校标志性雕塑“吞吐大荒”为设计核心。校徽里面是龙马图案,取“龙马担乾坤”之意。 整个图案中,“龙马”在一个圆的包围下,又不拘泥于限制,腾空而跃,活力张扬,在时代的发展中充满活力与朝气。图形上“圆”既有传统的圆满之意,又有时代的和谐之意。 此外,图案构成类似印刻的古代钱币的外圆形象,暗含财经之意。同时,线条和龙马,以及标志的外圆,构成类似“太极”的形象,与龙马的乾坤相得益彰,极富传统气息,使其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北语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突出了北语的国际化特色。校徽以地球为背景,中间为盾型;盾型内是两个绿色字母“Y”,代表“语言”两字。整个设计寓意深刻;北语素有“小联合国”的美称,地球正是北语国际化的象征,绿色则赋予了语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对外经贸大学”、“贸大”,英文简称“UIBE”,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徽标志上方是陈云亲笔题写的校名,校徽主体网状球体寓意地球,以地球为背景则向人们昭示了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取之于世界、用之于世界”的办学理念,也寓意学校争取在各方面都为学生架起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地球网格中间是学校英文缩写,数字1951点名了建校时间。

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法大,诞生于1952年,位于北京市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中国政法大学: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是法大学生的庄严承诺。校徽中一把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剑,一座象征法律公平公正的天平,正是这一追求的体现。橄榄枝则象征着和谐与生机,其中“1952”表明了中国政法大学 的建校时间。

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简称华电(NCEPU),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1.校标采用蓝色和红色为基调色。蓝色体现了华电珍视环境,关注生态,实现可持续、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红色象征着华电人激情勃发,迎着朝阳跨越前进的豪情与壮志。两种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华电人追求科学、和谐、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美好愿景。

2.校标中心红色的“E”字是Electric Power(电力)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学校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的办学特色。

3.白色的“U”字端庄稳重,是University(大学)的缩写,喻示着这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正朝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进。

天津市2所;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 NKU),简称“南开”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南开大学校徽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南开大学校徽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

从校徽内涵看院校文化

天津大学校徽图案由紫红、纯白和金色组成。总体色调稍暗色,古朴、庄重,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校徽中心盾形图案,为继承原北洋大学校徽部分。盾形上数字“1895”为创建年代,反映了学校的悠久历史。英文天津大学后括号内的“北洋大学”与盾形图案相互映衬,说明天津大学是由北洋大学发展而来的。校徽外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校徽外形为圆形,取自《淮南子·主术训》“智圆行方”之意。校徽中间“1895”字样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创建时间,盾形为原来北洋大学校徽的概括,二者说明了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英文为“TIANJIN UNIVERSITY(PEIYANG UNIVERSITY)” 亦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英文翻译。校徽外为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天津大学校旗为校徽的变形和重新组合。整体采用蓝、金、白、紫、红五色,色彩典雅、大方,并给人以青春的朝气,启发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