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本文所談院校為,有自主招生資格的90所院校中非本省招生的77所院校。由於中國石油有二個校區,所以一共是76所院校。既下圖中的上半部分。本文既為自主招生學生了解院校的一個視角,也可為關心院校的朋友增添一份雅俗共賞的談資。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黑龍江省2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HIT),哈工大擁有校本部、威海校區和深圳校區,校本部位於省會哈爾濱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徽是由“展開的書、英文字母、數字、美麗的建築和環繞的齒輪”所組成。校徽似東昇旭日,表現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務社會,追求卓越的開放式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為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世稱“哈軍工”),學校坐落於哈爾濱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第一、校標以藍色基調為主,由三種不同色階的藍色圍成一個整體的圓,緊扣學校"三海一核"的辦學特色,充分體現學校為中國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和核能應用等領域服務的辦學特色。

第二、校標在色彩的區分上,藍色由中心向外由淺變深,寓意著該校肩負著中國船海事業由近海走向遠海的歷史重任。

第三、校標上方鑲嵌毛體字"哈爾濱工程大學",下方鑲嵌學校英文稱"HARBINENGINEERINGUNI(文章轉載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xiaohui/ 請保留此標記)VERSITY",與國際接軌,體現學校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的奮鬥目標。

第四、校標正中鑲嵌學校的標誌性建築"31號教學大樓"和建校時間"1953"字樣,並以背光形成光環效果,象徵著哈爾濱工程大學繼承"哈軍工"的優良傳統。

第五、校標結構嚴謹,色彩和諧,富於表現力。圓形構圖象徵著學校師生凝聚、團結、融合及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展現學校師生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昂首邁進的信心與勇氣。

吉林省2所;

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簡稱吉大,位於吉林長春。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中間是由吉林大學的英文縮寫——“JLU”組成的天鵝飛翔的圖案,寓意著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像飛鳥一樣高高飛向世界;上方有“1946”字樣,代表學校建校的時間;外環上方是“中國吉林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校名。

東北師範大學(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坐落於吉林長春。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標識的造型,以原東北師範大學標識的“筆尖”、“五星”、“書籍”作為基本構成要素,對於造型要素進行整體地重新組構,並賦予其新的內涵與理念精神。標識的底部,處理成三個遞進的“萌芽“造型,象徵“中小學教育“,以此寓意“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與特色。標識的中部,是一本展開的書籍,象徵知識與文化的教育及傳承,舒展的“v“形造型,又與英文”victory“(譯為:成功等涵義)第一字母同構,寓意人才培養目標的取向性。標識的上部,即與展開的書籍“v“形造型相適合,組構成向上拓展的“筆尖“造型,象徵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取精神。標識色彩:藍色----象徵世界的本源色、希望色,寓意無限、理想與永恆。 白色----象徵純潔、高尚。

遼寧省3所;

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大工,坐落於濱城大連。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大連理工大學校徽中心部分呈現的是一個陀螺(top)的形狀,體現“求實”、“創新”的校訓,也蘊含“公平、 正直、 重基礎、 求發展”的寓意。1949代表的是學校創立於1949年,有著長遠的歷史背景。校徽的色彩選擇了藍色,藍色是一種給人冷靜與理性感覺的色彩,符合學校作為理工院校的性質。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簡稱東大(NEU),坐落於東北中心城市瀋陽。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東北大學校徽主體圖案白山黑水, 意長白山和黑龍江 泛指中國東北地區 ,水的線條形為八卦中艮卦代表東北方位。圓形外圍一圈為東北大學中文、英文NORTHEASTERN UNIVERSITY名稱及建校年份1923。原設計是我國國徽的設計者著名建築學家林徽因副教授於1929的作品。現在的在此基礎上做了個別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張學良老校長1992年為東北大學題寫的校名。

大連海事大學(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簡稱海大,位於大連。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大連海事大學整個校徽為一個舵輪,意為航海,說明該校為航海類院校。圖案最外一環,為舵輪的環,環的最下方“1909”字樣,為該校建校時間。圖案外圈第二環,為中英文“大連海事大學”字樣。

圖案中間部分:最下方為兩片嫩葉,意為萌芽,象徵“勃勃生機”和“茁壯成長”,嫩葉上面,為一本打開的書,象徵“學習”、“學校”,這本打開的書,又似“大海”、“海浪”;海浪上面,為一艘船,下為船體,上為風帆,意為揚帆遠航;風帆又似一隻和平鴿,意為“熱愛和平”、“科學航海"。最外圈白色空白部分,和內圈白色環形組成了船舵的圖案。

上海市8所;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名“復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的意義。設計整體以天圓地方之結構,寓意與復旦融天地之氣、博大精深;主體沿用原篆體“復旦”篆刻體來表示悠悠歷史、世代傳承,給復旦學子們親切感拉近距離。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位於中國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同濟大學校徽中:數字“1907”,表明建校年代;前進的龍舟,象徵歷史沿革的進程;三人划龍舟,昭示三人成眾,同舟共濟,向著一流目標奮力拼搏。整個校徽傳達出的精神是:同心砥礪,同窗求索,為振興中華而讀書;濟愚扶弱,濟世興邦,為富國強民而育人。

上海財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上海財大”,位於中國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學校校徽主圖為一本翻開的書和一枚古代貨幣。書籍象徵學問,與校訓“厚德博學”對應。貨幣象徵經濟,與校訓“經濟匡時”對應。該貨幣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安陽幣”,幣身鐫刻古體“安陽”二字,寓意吉祥。

華東師範大學(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華東師範大學校徽整體體現出一個“華”字,新校徽以“華”、“東”兩字及校樹“水杉”作為基礎造型元素,“華”代表華師大前身:大夏、光華大學,取“華夏”之意,“東”則泛指中國東部,融入“水杉”形象,寓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整體效果以漢字為主體,凸現東方屬性,代表來自東方的文明。深紅色,象徵活力、理性和包容。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圖案為齒輪鐵砧錘鏈和書本。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線裝書和三本豎放的現代書籍,示工程教育工讀並重,融匯古今、學貫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表明交通大學的創辦年份。砧外為齒輪,內部為一船舶形狀,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齒和48齒兩種規格。

華東理工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華理”,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以大學的英文首字母"U"為元素,將化工塔、管道與過程工業中的設備進行抽象表現,既體現了該校化工特色的悠久歷史,也寓意該校向過程工程學科群拓展。兩個抽象元素也形同兩本書,共線共形,互相滲透、迭合,寓意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同時也寓意嚴謹學風。

齒輪造型體現了該校以工科為主的特色,也衍生為太陽光芒,左西右東,寓意該校在祖國東部,日出東方。

這些元素之間互連,富有動態,表現了實踐與試驗、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其兼具現代標示形象與傳統徽章特點,展現了新時期該校的新面貌。

上海外國語大學(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簡稱“上外”,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徽以展開的書本及茁壯的橄欖枝為主體構型,書本象徵對學問與真理的求索,橄欖枝象徵對和平與友誼的嚮往。兩者襯托並環繞著代表我校的三個文字元素,依次為中文校名簡稱(上外)、英文校名縮寫(SISU)、建校時間(1949年)。

東華大學(Donghua University),簡稱“東華”,地處中國上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內含“Donghua”拼音首字母DH的 變形;標誌中的圖案意指太陽、月亮,寓意東華傳承的人類文明與日月同輝;圖案也意指經線和緯線繡成的錦緞,表明東華大學源自以紡織為特色的學校,蘊含了東 華大學學科發展的歷史,同時也昭示東華大學在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學科領域不斷拓展,科研成果被廣泛應用於航天、軍事、建築、環保、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創 造出頂天立地、與日月同輝的光輝業績,表示東華大學蒸蒸日上,蘊含著勃勃的生機。


陝西省6所;

西安交通大學(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位於古都西安。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為圓形,中間有一鐵砧,向左斜靠著一把鐵錘,右邊有五節鏈條垂下,鐵砧上面擺放著中西書籍數本,寓意工程教育以及工讀並重,學重中西之意。鐵砧底座上刻有創校年代1896年,後面的背景為一盾形,有勉勵交大人當忠於一己,勇於前進,庶幾能縱橫天下之意。環盾牌是一圈齒輪(Gear)形,略似電機中轉核(Armature)的橫截面,表示工程與交通之意,也可比喻其為交通事業。外圈還刻有學校的中英文校名,期望交大聲名遠揚的美好願望。


西北工業大學(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簡稱“西工大”,位於古都西安。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標誌為圓形,中間三角代表飛行器,示意西工大“航空”特色;中間浪花代表海洋,示意西工大“航海”特色;中間點狀圓環代表大氣層,示意西工大“航天”特色。標誌中“1938”字樣表明學校的建校時間,同時標誌中還有學校的中英文標準字及標準譯文。校徽望予以莊重、大方之感,又有衝破陳規約束、大膽創新、永攀高峰、銳意進取的思想。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idian University),簡稱“西電”或“西軍電”,位於省會西安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1、主體圖標由XD組成,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的頭字母的簡寫。上書毛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表示學校為毛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等所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下為學校英文名稱“XIDIAN UNIVERSITY”。

2、其中X為兩面軍旗交叉而成,整體為展翅高飛信鴿形象。底部為“八”字樣,亦為無線電波形象。D整體為書籍,象徵知識,亦為“一”字樣,同時位於東南角,暗含學校的誕生地紅都瑞金。內環為一電子旋繞軌跡。1931為學校創建時間。

3、電子、電波、信鴿體現學校的信息與電子學科特色。軍旗,八一、及內雙環及外環的八瓣花,即暗含前身——“西軍電”背景。

整體設計簡約、有力、莊重、向上,信鴿左部,書籍右部突破圓圈軌跡,表示學校不拘成規,敢於突破,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

八個瓣,(大的集體)唯有一點(西電)。取自,八份子中有我一點的含義。既有默默奉獻的精神。信鴿與圓環交織,取自不拘一格的意思。其實,校徽與黨徽如出一轍的。還有一個特別鮮明的特色,校徽是白色的,圖案是黑色的。不但取自黑白分明的意思。白色意思就更深遠了,學校建於1931,那時中共可謂是艱難時期!大家都知道1931年,的“9.18”事變,而學校是在10月建立的。那時,中共面對日本的威脅還有國民黨的壓迫,生存與危難之間。白色,警告我們周圍的環境的惡劣程度。

長安大學(Chang'an University)座落於世界歷史名城古都西安。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長安大學的校徽由城牆圖案環狀包圍,裡面由繁體字“長”和“安”上下壘砌。其中城牆代表著學校位於著名古都西安,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長安”二字一是代表“長安大學”,二是形似一把鑰匙,寓示著長安大學像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神聖使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Northwest A&F University)簡稱“西農”或“西北農大”,坐落於中國農科城楊凌。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徽採用DNA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學校因小麥而聞名於世,兩條螺旋向上並排的遺傳物質DNA鏈,構成聞名於世的小麥,體現了學校(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業的特點,表達由教學和科研院所合併組建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傳承農業文明的重任,肩負解決廣大民眾賴以生存的糧食問題的歷史使命。

陝西師範大學(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陝西師大”、“陝師大”,坐落於古都西安。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陝西師範大學校徽標誌標誌的設計概念,即基於中華漢字的筆畫結構、字意訴求以及解讀意念而成——以古老而精美的篆書“陝”與“師”二字為基礎,進行藝術化與想象力相結合的變形、演化及組合,使之由簡單的文字發展為一個清朗而不失典雅、古樸而內蘊現代的標誌圖形。同時,標誌構圖以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形象的“印章”為視覺表現,使古典文化與現代思維、人文理念與精美藝術等解讀、識別要素予以合理的表現及傳達。並且印章象徵著誠信、合作與榮譽。

甘肅省1所;

蘭州大學(Lanzhou University),簡稱“蘭大”,位於甘肅省省會蘭州。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一、標誌形狀

1、由同心兩個圓構成。

2、內圓中上方為蘭州大學圖書館圖樣,下方為“1909”字樣。

3、外圓中上方為漢字毛體“蘭州大學”字樣,下方為英文“蘭州大學”字樣。

二、標誌釋義

1、標誌主體為蘭州大學圖書館正面視圖,恰似一個展翅欲飛的鯤鵬,寓意蘭州大學面向21世紀的騰飛。

2、圖書館主體部分寬厚莊重,表示蘭州大學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寬厚的基礎;塔樓挺拔峻峭,象徵蘭州大學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雄心壯志和向上、奮進的力量;三個臺階表示蘭州大學完整的辦學體系(學士、碩士、博士)或高等學校的三項功能(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服務);“1909”為蘭州大學建校的年份。

3、外圓中上方為漢字“蘭州大學”字樣,表明蘭州大學是中國的大學;下方為英文“蘭州大學”字樣,表明蘭州大學是一所向國際開放的大學。

江蘇省10所;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位於江蘇省會南京。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大學校徽(校標)是由南大中英文校名、學校成立時間與金陵辟邪、南京市市樹雪松、書本等圖案組合而成,特定的標誌色南大紫的盾形標誌。

南京大學校徽外形採用盾形的設計風格,該風格是中央大學時期流傳下來的。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校徽正中為南京市樹——雪松,寓意南大堅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為書圖案及“1902”字樣,點明南京大學的建校時間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間部位為由“南京大學”的藝術字體所組成的圓形圖案,其兩旁各有一隻金陵辟邪(貔貅),象徵著南京。

東南大學(Southeast University),簡稱“東大”,位於江蘇省會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1、東南大學現使用的校標於1997年5月由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張道一教授設計完成。

2、校標整體圖案呈圓形,由兩個同心圓組成。外環線條用外粗內細“文武線”裝飾,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外環上半部分為東南大學英文名稱“SOUTHE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為集王羲之書法體校訓“止於至善”。

3、標識中間主體部分延續了中央大學時期校徽的倒三角圖形。倒三角形內部為東南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四牌樓校區大禮堂。細線為大禮堂輪廓線,中間黑實線為大禮堂正立面愛奧尼亞柱式和山花構圖。內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衝破內圓,含“遵守規則又敢於創新”之深意。內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圓形分別代表東南大學的歷史與現實、舊我與新我。兩者的配合,既體現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滲與融合,也凸現出歷史與現實、舊我與新我之間的張力,預示了東南大學無限美好的輝煌的未來。

4、內圓中還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個弓形區域,上方標明校名“東南大學”,也為集王羲之書法體;下方左側“1902”, 表明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902年張之洞等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下方右側“南京”,表明學校的辦學地點。

5、校標的顏色選取黃色和綠色。外環和大禮堂為黃色,三角形內大禮堂背景為綠色。黃色是中國的傳統色,同時也表明我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宮內苑和國子監所在地。綠色喻意青年學子風華正茂,代表六朝松歷經千年仍然生機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時表明我校位於長江之濱、玄武湖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簡稱南航(NUAA),位於江蘇省會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校微傳遞著負重奮進、獻身國防,唯實創新、志在超越的精神,寓示著莘莘學子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勇攀高峰、不斷創新不斷超越。

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簡稱“蘇大”,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蘇州大學校徽標誌採用紅黑二色原是法學院的院徽顏色,反映了當時強調鐵血精神的時代背景,其後紅與黑成為東吳(蘇州)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詮釋,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原文出自1923年元月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墨寶,溯其淵源可至《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後經宋朝文天祥《正氣歌》的引用進一步拓展了其內涵:“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培養天地間堅毅不屈的氣節,師法古今完美道德的聖賢,蘇州大學校訓蘊含著“仰以察古,俯以觀今”的氣度,又滲透著“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傳統文化底蘊,如同《正氣歌》一樣引人進入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

南京理工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南理工”,位於古都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理工大學校徽標誌底色為紫色,校徽邊框為同心圓,圖案中心由盾牌、橄欖葉、校門縮影構成;盾牌是學校常用的代表圖形,寓意守護正義、捍衛知識、勇於戰鬥,也與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工國防特色相吻合,而盾形之中的校門更是學校的直接象徵,將校門納入盾牌之中,也提醒著學子們時刻需要捍衛母校、捍衛母校的尊嚴與榮光;盾形之外採用交織的橄欖枝,橄欖枝體現了學校樂於與各國各校合作的辦校心境,也體現了學校對於和平的期許。

南京農業大學(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坐落於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南京農業大學校校徽主體造型採用同心圓環圖形,似充滿動感的車輪,寓意著學校滾滾向前的發展態勢,象徵全校師生員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兩圓環之間上半部分為學校中文手書體名稱 (費新我題寫),下半部分為英文校名“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標識內心設計以大寫的英文校名簡稱(NAU)變形組合成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主樓”的造型圖案,其下方為我校辦學起始年份“1902”,其外部採用兩株交叉聯結的成熟麥穗向上環抱,象徵學校的發展系建立在原中央大學農學院和金陵大學農學院兩個重要前身及眾多先輩們奮鬥成果的基礎之上,構圖簡潔,尊重歷史,彰顯了我校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以農科為優勢的辦學特色,寓意著我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各項事業不斷取得累累碩果。

江南大學(Jiangnan University)坐落於江蘇省無錫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江南大學標誌中心圖案為太陽光環中的宛如浩淼太湖上乘風破浪的帆船。寓意“學海無涯苦作舟”,教導學子要刻苦努力,勤於自省。也希望能夠“直掛雲帆濟滄海”,實現美好願望。  圖案又像是一尊金字塔,一座高山,屹立在地球之巔,寓意江南大學人才肩負著攀登科學高峰、認知宇宙萬物、探索未來世界的歷史使命;造型下寬上窄,代表著知識的累計,厚積薄發,到達學習的新境界。  圖形下部線條猶如海浪,也像是一摞書籍,代表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體現著江南大學人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

學校中英文校名環繞,顯示出學校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開放辦學模式,也表達了江南大學立足傳統,面向世界、開拓未來的理念,寓意創建國內知名的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決心。

整款標誌色彩為藏藍色,穩重中透著靈動氣息,象徵著智慧與希望。標誌無一不透漏著“篤學尚行、止於至善”的精神。

中國藥科大學(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簡稱“中國藥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藥科大學的校徽圖案為三個苯環圍繞著一個人型圖案。苯環意為製藥方法,包圍的核心是一個人,寓為以人為本製藥。人形圖案還像一個英文字母“Y”,是“藥”字拼音的首字母,說明是“藥科大學”。校名“中國藥科大學”幾個大字是由胡曜邦題字。

河海大學(Hohai University),簡稱“河海”,位於江蘇省會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河海大學校徽為梅花形圖案。校徽中間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藍字的整體色系是繼承1915年學校創建時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校徽圖樣和色系,選取河海藍為標準色,體現了河海大學具有大江大海的寬廣胸懷和磅礴氣勢,代表了河海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為、順水而長的水利專業辦學特色。篆字圖樣的上方是1985年恢復傳統校名時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校名標準字,圖樣下方是學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稱,凸顯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校徽外圈是繼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學時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圖樣,象徵河海大學傲雪凌霜、堅韌不拔的崇高品質,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學校所在地,同時梅花瓣形圖樣與水波浪圖樣暗合,也喻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整個圖形直觀、樸素,又不失莊重、典雅,既蘊含了學校的歷史淵源,又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中國礦業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簡稱“礦大”,坐落於有“五省通衢”之稱的江蘇省徐州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一、校徽主體元素由圓環,地球,鐵錘、礦斧和鋼軌圖案組成,寓意礦大既繼承歷史薪火相傳,又面向未來不斷開拓。象徵著礦大在立足礦業和能源、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向著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不斷邁進。

二、圓環內上半部分是中文鄧體“中國礦業大學”,下半部分是其英文翻譯“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選用鄧體校名既標出了學校的名稱,又體現了礦大人要永遠感謝和牢記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校的關懷與期望;中英文結合,表明我校積極參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開放辦學思想和實際行動。

三、中間鐵錘、礦斧和鋼軌圖案下方標出的“1909”數字,意在說明我校是1909年創辦的,是一所已有百年辦學歷史的高校。

四、整體色調為藍色,寓意學校辦學歷史悠久,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表明礦大人以“開發礦業、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為己任。

五、校徽整體設計既繼承傳統,又有時代特徵,並將學校的歷史傳統、辦學特色、辦學定位、發展方向有機融為一體,體現了歷代礦大人從“礦業救國”、“礦業報國”到“礦業興國”的崇高理想與不懈追求。

湖南省2所;

湖南大學(Hunan University),簡稱“湖大(HNU)”,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標誌以嶽麓書院正門為中心,以嶽麓山為背景,象徵著湖南大學這所“千年學府、百年名校”千餘年來始終興學不輟,絃歌相續。中心圓的上方是毛澤東同志1950年8月20日親筆題寫的“湖南大學”校名,下方為湖南大學校名的英譯“Hunan University”。正下方的飄帶上兩組數字“976”、“1926”,分別為嶽麓書院創建和湖南大學定名的時間。兩側共有十四瓣楓葉,代表當時(1986年)全校設立的14個系。

中南大學(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簡稱“中南”,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設計創意來源於傳統的中國結造型。通過對“中南大學”英文縮寫字母“CSU”,3個字母的巧妙安排,形成中國結的造型,其寓意一是象徵團結,強調匯聚原三校之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大學,二是象徵吉祥,預示著中南大學具有美好的未來。整體形象極富動感,剛勁有力,造型美觀流暢,和諧統一,具有很強的形式感和時代感。採用沉穩的藍色,代表了科學和理智,體現了學校雄厚的教學科研實力和冷靜的發展方向。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學(Sichuan University)簡稱“川大”,位於四川省會成都。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四川大學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以錦繡紅為標準色。雙圓之間上方是鄧小平同志校名題字“四川大學”、下方是學校英文名“SICHUAN UNIVERSITY”(AdobeHebrew-Bold字體)。內圓正中是“鳳鐘樓”圖像標誌,該圖像標誌下方是“1896”字樣,代表學校最初創建年份。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於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1. 畫面整體: 整個畫面呈圓形。寓意凝聚、圓滿、至善。 2. 外圈部分: 藍色寓意學校環繞於科技的海洋,學校是創新人才的基地。1956,為建校日期。 3. 中心部分: 中心兩橢圓寓意電子軌跡,其形狀又抽象為兩個搖籃,將“e”抱在懷中,寓意“中國民族電子工業的搖籃”。UESTC,學校名稱英文縮寫。UESTC置於構圖正中,寓意國際化和致力於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追求。深藍軌跡,寓意高新技術源頭。橘紅軌跡,寓意電子科大人豪邁的氣概和蓬勃的朝氣。構圖以“e”為核心,幻化成兩個極具動感的圓弧,團結在UESTC周圍,象徵電子科大人進取、拓新的精神。 4. “e”視覺核心部分: “e” 為Electronic(電子)縮寫。構圖以“e”為視覺核心,表達如下思想:1)、學校的學科特徵,在電子領域的傑出貢獻。2)、學校未來的辦學方向,即堅持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3)、傳達e世紀的時代特徵和電子科大人勇立科技潮頭的時代品質。

西南交通大學(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南交大,學校主體坐落於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有犀浦、九里和峨眉三校區。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沿用土木系李汶教授設計的唐山交通大學校徽 校徽成盾牌狀。 在校徽的左上角是地質錘; 右上角是“唐山”字樣和鐵軌; 左下角是荒地上的兩棵大樹; 右下角為水準儀。 在大樹與水準儀之間是“交大”字樣; 中間的“西南交通大學”字樣是後人加上的。

西南財經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於天府之國——成都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是由一朵蒲公英組成,蒲公英象徵著自由、堅韌、無私、傳播。學校希望每個天府學子都具有自由的追求、堅韌的意志、無私的胸懷,最終能傳播到全球各地。西南財經大學校徽由核心圖案、背景圖樣“S”及其中英文校名中西合璧而成。

背景圖樣“S”是西南財經大學英文校名的首字母,其圖案也是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華大學校名由來“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視覺化表述,變體“S”寓意日月交替,循環往復。

核心圖案有三層含義:

(一)造型取自古代布幣,體現西南財經大學財經為主,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辦學特色;

(二)造型為頂天立地的“人”字形,寓意西南財經大學以人為本、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師生大智為人、大氣謀事、大愛行天下的境界追求。

(三)它是西南財經大學標誌性建築“光華樓”的抽象圖形。

廣東省2所;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位於廣州-珠海-深圳。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山大學校徽logo以中山大學發源地「大鐘樓」為設計主體,運用中國園林的意境與現代的設計手法,借用園林中的海棠式洞窗(圖二)與大鐘樓(圖一)形象組合成「中山」二字圖案,兩邊的樹林由大到小形成一個深遠的空間,增強標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標誌中間的負形(圖三)巧妙形成一朵紅棉花(圖四),點明中山大學的地理位置。圖形與綠色相襯,象徵著南國蒼鬱的康樂園充滿活潑、盎然的生機,綠色暗喻著生命、發展、永恆。與建校年代「1924」形成的一條縱深大道,意蘊大鐘樓既是中山大學的光輝歷史見證,同時也是激勵全體師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鬥的時代召喚。

校徽莊重大方,具有強烈的張力。其內聚性、外拓性、向上放射性凝聚了中山先生提倡的「博學、審問、明辯、慎思、篤行」的治學精神,也體現了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團結奮鬥的精神和強烈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華南理工大學(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華南理工,位於廣東省廣州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以華南理工大學的標誌性建築牌坊以及廣州市市花木棉花為設計主題,整體為圓形輪廓,以藍色為主基調,藍白相間,中英文對照。牌坊下面白色橫條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襯托整體給人向上的感覺,表示辦學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 是廣州市市花,寓意學校的蓬勃發展,也表明學校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預示學校欣欣向榮,人才輩出。“1934”表明華南理工大學校園於1934年興建。新校徽內涵豐富,寓意深遠,特色鮮明,彰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彌補了老校徽沒有中文,難以識別的缺憾。

重慶市2所;

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簡稱重大(CQU),位於中央直轄市重慶。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重慶大學校徽標誌主體是座山,有兩點含義,第一就是象徵著重慶是座美麗的山城,第二就是代表勇攀高峰的精神。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簡稱“西大”,主體位於重慶市北碚區。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西南大學校徽整體呈圓形,白底藍字。主體圖案為西、南、大、學四個字的小篆體組成一口象形大鐘。鐘的下面是阿拉伯數字“1906”,代表西南大學最早的辦學源頭——1906年創立的川東師範學堂。圓環低端文字是西南大學的英文。鍾型校徽的內涵是:鍾通常放置於高處,且聲音洪亮,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且能傳千里之遙。鐘的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很高,有“黃鐘大呂”之說。寓意西南大學在中國教育界的地位,也暗喻西南大學辦學精神之源遠流長。

湖北省7所;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位於省會武漢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現行武漢大學校徽為1993年慶祝百年校慶時設計的圖案。校徽圖式為圓形,上方為武漢大學英文校名,呈弧形,表達學校國際化辦學理念和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與價值追求;中居學校老圖書館造形,表達學校獨有地標特徵和文化標誌;中間下書阿拉伯數字“1893”,表明學校建校年代;下方為中文漢字毛體校名。

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華中大”,位於省會武漢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中的橢圓形富有新意,地球寓意辦學國際化。同時,校徽中含有該校的中英文校名、校訓以及校標,信息量大。校徽由藍色、紅色和灰色組成。藍色是該校的基準色調,代表素雅和純潔,寓意著天、海一般廣闊的文化包容的精神,兼聽各種文化的聲音,思想具有自由性。紅色是熱火般的顏色,積極熱情,寓意對學習的熱情,積極開拓進取,不斷求實創新。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地質大學的校徽外圓圈內上方是漢字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

中間圓形為放大鏡,內置地質錘和指南針,顯示學校優勢與特色,以及久遠的辦學歷史,指明學校向綜合性穩步發展的方向。

放大鏡外圍為地球經緯線,不僅代表著中國地質大學與地球的親密關係,同時蘊含著地大人對實現開放型、現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學辦學目標的矢志追求和豪邁情懷。

武漢理工大學(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T),簡稱“武理工”,位於省會武漢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該方案以武漢理工大學的英文縮寫“WUT”為基礎,以動感的形式構成流暢的圖形,形態和色彩組合上既有時代特徵,又不乏理性與文化內涵。圖案以流暢的線條和形體,形象地構成了“武漢理工大學”的英文縮寫“WUT”,同時還呈現出漢字“山”的草書形式,具有流動、飄灑的“水”的表徵。標誌以旋轉、交融、發散和飛揚的形體,動感、緊湊的造型反映了武漢理工大學“以人為本、求是創新、強化特色、協調發展”的辦學思路。

華中農業大學(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華農”,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南湖獅子山腳。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華中農業大學校徽採用圓形造型,主體部分以楚國“編鐘”和傳統農具“耒耜”為基礎,在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鑑了中國傳統紋樣造型和篆刻技法,給人以濃厚的歷史感,體現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以農科為優勢的辦學特色。校徽主題圖案寓意著學校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象徵著學校團結、勤儉、求是、奮進的優良傳統和校風。

華中師範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中師大”,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之濱的桂子山上。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華中師範大學校徽設計十分簡潔。以青綠為底色,外層同心圓包裹著鄧小平同志為學校親筆題寫的校名和學校的英文全稱“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內層實心圓形反襯的白色印篆“華大”二字,既是學校簡稱,又寓意學校主要前身之一的“華中大學”。

漢字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華”字似宮房屋舍,“大”字既像單人獨立又如莘莘學子背靠建築稍作休憩,整體風格明快活潑,隱有生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位於省會武漢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1、中間圖案實體部分為一「人」字,虛體部分為一「文」字,表示學校人文社科類大學的性質。人形還表示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張開雙臂以示開放辦學,邁開雙腿以示穩步發展。

2、中間圖案為一奮發向上的箭頭,衝破內圈,表示「衝出中國,走向世界」,代表學校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人文社科類大學的奮鬥目標。

3、「1948」和「中國武漢」表示學校建校的時間和學校所在地點。

4、上半圈為鄧小平題寫的學校校名。下半圈為校名英文,代表學校面向世界、建設國際知名人文社科類大學的奮鬥目標。

山東省3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校有青島、東營兩個校區。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以學校的標誌性雕塑“創造太陽”的抽象體為核心元素,外環弧形上方為英文標準字校名,下方為學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標準字校名。

核心元素“創造太陽”:雕塑的圓球象徵太陽,周圍的短管道比喻太陽輻射出的萬丈光芒,長管道是油氣集輸管線。人物象徵著開發能源、從事高等教育的園丁,她高高舉著的是一本厚厚的書,象徵著書山有路勤為徑,指引萬千石大學子在科學的殿堂上勇於攀登。從正面看這個人,她的衣服有個飄帶,有兩層寓意:一是象徵著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徵著一層一層的地層,指現今我們的採油是從海上和陸地兩個方面進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鑽井平臺的樣子。整個雕塑還意味著運用知識能源開發物質能源,創造出一個新的太陽。雕塑的設計思路主要源於老校長楊光華先生倡議,其核心內容是集中展示中國石油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即以石油開採和利用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養為己任,以科技知識為國家奉獻能源為使命的深刻內涵。

山東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簡稱山大(SDU),一校三地(濟南、青島、威海)。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1)圖案核心以漢字“山”、“大”為設計基本元素,運用現代變形手法進行變化,具有易於識別的特徵。標誌簡潔、明快,便於製作和傳播。校徽圖形線條曲直結合,剛柔相濟、穩中有動,向上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現代感和節奏感,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和豐富的想象空間。

(2)整個圖案對稱、穩定、平衡,富有大家風範、名校風采。圖案上部“山”字是中國象形文字“山”的變形,富有中國文化特色。“山”字變形具有上升態勢,寓意山東大學不斷髮展,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底部是“大”字變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學海無涯。“山”、“海”一體,極易使人聯想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表現山東大學師生勤奮求知,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同時又強調“山之魂,海之韻”的大學文化。

(3)“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黃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4)圖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燈塔,寓意在知識的海洋中,山東大學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引領莘莘學子學海泛舟,為莘莘學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為山東大學“引領文明進步”的歷史使命。

(5)“1901”表明山東大學創建時間;“山東大學”四個字採自毛澤東同志給高亨教授的信;外環中“shandonguniversity”是“山東大學”的英文翻譯。

(6)山東大學校徽的色彩用山東大學主色調——山大紅。

中國海洋大學(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國海大、海大(OUC),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海洋大學校徽主要構圖為藍天和海浪,上方寫有學校的建校時間;校徽採用藍色為主色調,與海洋顏色相符;中英文校名在外圓內上下呼應。

安徽省2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科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啟用。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

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奮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撓、永不言敗和勇於創新、銳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徵。

2、火箭:騰空飛躍的火箭,表達了科大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勇於擔當國家使命、攀登科學高峰的壯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線條,代表了中國科大的人才培養目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科技英才。

3、打開的書:書本是知識的象徵,知識就是力量。一代代青年學子在這裡勤奮學習,汲取豐富的知識素養,為攀登科學高峰打下堅實的基礎。書本經過修飾之後,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飛翔的海燕,象徵著中國科大這所充滿新鮮活力的年輕大學展翅翱翔。

4、正圓形外圍輪廓:加工後的校徽增加了莊重典雅的外圍輪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稱,使校徽與國際化接軌。圓形輪廓將傳統的梅花校徽包蘊其中,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元素,而顯得更為突出。

5、深藍色主色調:校徽以深藍色為主色調,體現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寬容的文化品格,與中科院院徽的色調一致,表明中國科大作為中科院所屬的大學和母體文化傳統的一脈相承。

合肥工業大學簡稱“合工大(HFUT)”,始建於1945年,坐落於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合肥工業大學校徽呈圓形,內外雙環結構顯示了學校上下萬眾一心、團結努力的精神;採用紅、白、黑三色,紅色選取的是學校1958年建成的主教學樓的紅磚顏色,與黑、白搭配,鮮明協調的色彩展示出工科院校穩重大方的氣質。標誌主體是該教學樓的正面視圖,莊重典雅的造型,象徵了合工大厚重的文化積澱、紮實的人才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以及求實的學術態度。標誌上的中文校名是1979年鄧小平同志為學校題寫,1945為建校年代。

福建省1所;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主校區位於福建省會廈門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圖案是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確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內涵,簡要說明如下:徽標圓環上方為繁體字“廈門大學”,下方為拉丁語“廈門大學”;盾形上的三顆五角星圖案代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三才”,即所謂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類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門圖案象徵著廣納賢才、開放辦學;綬帶上的“止於至善”四字為建校初期校訓。

漸江省1所;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浙江大學的校徽分內外兩圈,兩圈之間的中英文浙江大學字形內含著今日之浙江大學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學的創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書院,校徽中央展翅飛翔的求是鷹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著浙江大學師生,繼承發揚“求是創新”的優良傳統,嚴謹治學,銳意進取,勇攀科學高峰,為將浙江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風貌。

北京市18所;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清華大學校徽為三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外環為中文校名(繁體)、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時間,中環為校訓字樣,中心為五角星。

外環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環左右並列著"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兩個詞組,出自《易》乾坤兩卦的大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 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個詞組基本上概括了《易經》的全部內涵,實際上也就體現了孔子對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 “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學在2007年修改了標誌,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誌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佈《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修改後的北大標誌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CMYK色值為C0M100Y100K45) ,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許多畢業了多年的北大學生回想起來,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幷蓄”的精神。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徽由88級校友章葉青歷時七年設計而成.。

中國人民大學校徽為"圓形篆書人字圖案",以三個並列的篆書"人"字圖形為基礎,結合學校中英文校名全稱及建校時間,經專業設計而成。其中三個"人"字分別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大校徽校名人民的大學"、"以人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特色",揭示了學校的特色、優勢和傳統;三個"人"字排列,隱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成眾"、"攜手勞作"、"同向並行"、"目標一致"、"辛勤耕耘"、"團結協作"等意,象徵學校師生實事求是、注重實踐、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兼容幷蓄、開放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於中國首都北京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圖案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表示工程教育工讀並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表示本校創辦之年份。砧外為齒輪,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簡稱北航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徽的外部為內外兩層的同心圓形,和諧而自然,象徵宇宙的無限深遠、時空渾一而又參差多態的多層次結構。其核心圖案,昂揚向上的雙箭頭(飛行器)乃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圖形,和展開的書卷、橢圓的衛星軌道以及星座閃爍的太空,共同組成了北航認同的一種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徽中的1952字樣,不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從特殊的歷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負的歷史使命,那是國家的重託和一個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

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鮮明的比照體系:中國書法的文化意蘊,顯示了北航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英文校名則展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北航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決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徽的基礎色調為科技藍,具有開放、嚴謹、穩重、進取的內涵,呈現出北航文化中獨有的志在藍天、勇於探索的特質,也是北航人傾注特殊感情的一種色彩。

北京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簡稱“北科大”。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科技大學校徽是由兩個同心圓構成的圖案。外環由北京科技大學中英文名稱和建校年份“1952”組合而成;內環以“鼎”為主體造型,嵌入校訓“求實鼎新”。

鼎作為“國之重器”,是中華悠久文化的象徵和我國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這一圖案生動準確地反映了北科大的學科背景、行業特色和文化根源,體現了學校建校60年來引領鋼鐵行業發展、支撐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卓越貢獻,彰顯了學校在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創新發展的堅定信心。在漢語中,“鼎”還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聯想和竭盡全力、團結同心、國家興盛、社會和諧等一系列正面引申義,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穩剛毅、眾志成城、為中華之崛起、奉科技以強國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體書寫的校訓,具有鮮明的歷史厚重感、文化傳承性和視覺衝擊力。校徽與校訓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僅便於識別和記憶,更能體現和激勵全體師生“求實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調為“科技藍”,與整體設計風格和校訓內涵達到高度統一,充分體現了學校堅實深厚的學術底蘊、樸實嚴謹的治學準則和開放包容的大氣姿態。

北京理工大學(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北理工。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理工大學校徽周圍標明瞭由趙樸初題字的“北京理工大學”中文字體及英文翻譯。校徽中心的標誌以“培養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時表現青青校園的人文氣息。標誌根植於中國教育的傳統文化,整體造型為頂天立地的大樹形,以“樹人”表達教育的理念,同時寓意棟樑之材。

發展國防科技是學校的使命,也是學校的特色,發展國防科技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和平。標誌最下方是勇猛的鷹,展翅高飛,到頂端演變成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熱愛和平是學校永恆的追求 。

標誌以大樹和白鴿為顯形,標誌主色為綠色,突出表現學校的人文氣息,而沖天白鴿的昂揚氣勢,象徵學校不斷進取,不斷髮展。

標誌下方的寶塔山和延河大橋以及1940的字樣,表示北京理工大學源自1940年由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

北京化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簡稱,北化、化大、北化大(BUCT)。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化工大學校徽標誌以中國傳統的銅鐘為主體,使人耳邊彷彿迴盪起淳樸厚重、穿越時空的鐘聲。校園鐘聲猶如激越的人生號角,象徵有序和諧的校園環境。鐘上鐫刻著學校“宏德博學”的校訓,中部橫豎直線條構成的是漢字“工”字,與頂部祥雲圖案的融合,暗喻了校訓的下半句“化育天工”。銅鐘底部“1958”則是學校建校時間的鐫刻。

北京郵電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簡稱北郵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郵電大學校徽標誌圖案由著名設計家、高級工藝師李印清設計,圖案內以鴻雁象徵郵,以右下方半圓形天線象徵電,圖案的顏色採用翠綠和紅色兩種,圖案單純、醒目、易懂。該校徽從1994年10月份開始啟用。

北京林業大學(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簡稱北林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林業大學校徽圖形抽象簡練且有內涵,立意表達還不錯,體現了林業與院校學府的雙重概念。校徽圖形的構架細節、視覺上還有調節的空間,以致更趨完美。

北京中醫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北中醫”.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標圖案由蛇、手杖、楊柳枝和心形外框組成。標誌中央“蛇與手杖”圖案是國際通行的醫藥衛生標誌。蛇象徵智慧。手杖變形為針形,象徵東西方醫學的交流與融合。楊柳枝象徵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藥用植物的代表,並寓意中醫藥人才的茁壯成長。蛇與手杖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交叉的楊柳枝分別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狀,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縮寫,突顯我校的地域特徵和高等醫學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頂部鏤刻“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縮寫。圖案選用紅、綠、藍三種顏色。紅色象徵陽光,綠色象徵生命,藍色象徵海洋和天空。標誌的整體寓意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愛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國醫藥造福人類。

北京師範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北師大”。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北京師範大學徽標誌物為“木鐸”。“鐸”出現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古代用以木為舌的木鐸宣佈政令,後來木鐸就成了教師的指謂。《論語》記載:“天下之無道也 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後人將此說法擴展,稱老師為執掌木鐸的人,“木鐸”是以一直作為北師大的校徽標誌物。

中國傳媒大學,學校位於北京城東古運河畔。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傳媒大學校徽是由紅、綠、藍三基色的鋼筆尖和三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構成,外環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國傳媒大學”。

紅、綠、藍是三基色,是數字電視、數字圖像處理中信號的基本元素,源自於電子信息類理工科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標誌徽最早時圖案外圍是三個老式鋼筆的筆尖側面圖,代表用筆書寫的新聞記者;內部圍成一個照相機快門的形狀,代表用圖像表達的攝影專業;整體類似一個發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術支持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文史類、藝術類、理工類,在這個小小的圖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中央財經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中央財大、中財大、中財、央財,英文簡稱CUFE,位於中國首都北京。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央財經大學以該校標誌性雕塑“吞吐大荒”為設計核心。校徽裡面是龍馬圖案,取“龍馬擔乾坤”之意。 整個圖案中,“龍馬”在一個圓的包圍下,又不拘泥於限制,騰空而躍,活力張揚,在時代的發展中充滿活力與朝氣。圖形上“圓”既有傳統的圓滿之意,又有時代的和諧之意。 此外,圖案構成類似印刻的古代錢幣的外圓形象,暗含財經之意。同時,線條和龍馬,以及標誌的外圓,構成類似“太極”的形象,與龍馬的乾坤相得益彰,極富傳統氣息,使其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

北京語言大學(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簡稱北語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校徽突出了北語的國際化特色。校徽以地球為背景,中間為盾型;盾型內是兩個綠色字母“Y”,代表“語言”兩字。整個設計寓意深刻;北語素有“小聯合國”的美稱,地球正是北語國際化的象徵,綠色則賦予了語言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簡稱“對外經貿大學”、“貿大”,英文簡稱“UIBE”,坐落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徽標誌上方是陳雲親筆題寫的校名,校徽主體網狀球體寓意地球,以地球為背景則向人們昭示了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取之於世界、用之於世界”的辦學理念,也寓意學校爭取在各方面都為學生架起與世界連接的橋樑,地球網格中間是學校英文縮寫,數字1951點名了建校時間。

中國政法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法大,誕生於1952年,位於北京市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中國政法大學: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聖潔”是法大學生的莊嚴承諾。校徽中一把懲惡揚善的正義之劍,一座象徵法律公平公正的天平,正是這一追求的體現。橄欖枝則象徵著和諧與生機,其中“1952”表明了中國政法大學 的建校時間。

華北電力大學(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簡稱華電(NCEPU),北京市昌平區北農路2號 ;河北省保定市永華北大街619號。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1.校標採用藍色和紅色為基調色。藍色體現了華電珍視環境,關注生態,實現可持續、科學和諧的發展理念;紅色象徵著華電人激情勃發,迎著朝陽跨越前進的豪情與壯志。兩種色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華電人追求科學、和諧、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的美好願景。

2.校標中心紅色的“E”字是Electric Power(電力)的第一個字母,體現了學校以傳統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學科為支撐的“大電力”學科體系的辦學特色。

3.白色的“U”字端莊穩重,是University(大學)的縮寫,喻示著這所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正朝著多科性、研究型、國際化高水平大學的奮鬥目標努力前進。

天津市2所;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 NKU),簡稱“南開”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南開大學校徽標誌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圖形標誌和字體標誌兩部分構成。其中,圖形標誌是其核心元素,在實際應用中也稱為“校標”。

南開大學校徽的核心圖像為八角形,它既是南開大學校標的原始形態,也是其核心形態。八角星行由兩個正方行疊加、結合而成,八個角皆為直角,分別指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一是體現“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體現南開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懷博大,廣納新知,銳意進取”之精神。

天津大學(TianjinUniversity),簡稱“天大”,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天津

從校徽內涵看院校文化

天津大學校徽圖案由紫紅、純白和金色組成。總體色調稍暗色,古樸、莊重,隱現出學校源遠流長的歷史。校徽中心盾形圖案,為繼承原北洋大學校徽部分。盾形上數字“1895”為創建年代,反映了學校的悠久歷史。英文天津大學後括號內的“北洋大學”與盾形圖案相互映襯,說明天津大學是由北洋大學發展而來的。校徽外齒輪象徵天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管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

校徽外形為圓形,取自《淮南子·主術訓》“智圓行方”之意。校徽中間“1895”字樣為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創建時間,盾形為原來北洋大學校徽的概括,二者說明了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英文為“TIANJIN UNIVERSITY(PEIYANG UNIVERSITY)” 亦為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的英文翻譯。校徽外為齒輪,象徵天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管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

天津大學校旗為校徽的變形和重新組合。整體採用藍、金、白、紫、紅五色,色彩典雅、大方,並給人以青春的朝氣,啟發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