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种才是虚荣的人?

我们都知道,因为盛产“物美价廉”的假鞋,福建莆田被称为“世界假鞋之都”。打着“让全世界穿得起名牌”的招牌,莆田假鞋整条产业链的20万从业大军已经把假鞋事业做到:“国内市场上10双假鞋里,有9双从这里发货;全球每3双耐克鞋中,便有一双是来自这里的仿品”的层次,不得不令人惊叹。

昨天被一位老同学拉进了一个卖鞋的群,里面有售各大品牌的潮鞋,款式很是吸引眼球,酷炫前卫、经典复刻,应有尽有。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而店主自己也承认了,这个群里卖的鞋,无一例外都是来自莆田的高仿假鞋。看着老同学本着大学生赚零花钱的初衷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我默默把这个群的消息给屏蔽了,直到晚些时候其他好友告诉我群里发生了一次小争端,于是我打开这个群,看到了如下的对话: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种才是虚荣的人?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种才是虚荣的人?

这一番小争论中,虚荣、质量是关键词,也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假鞋的争论核心所在。质疑者认为,穿假鞋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卖假鞋者则觉得总将正品二次放在嘴边的才是真正爱慕虚荣的人。那么,正品和仿品,到底穿哪个才是虚荣?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生产假鞋、销售假鞋绝对不是正确的行为。假鞋的产业链严重侵害了原品牌的知识产权,而那些把假鞋当真鞋卖的商家更是欺骗了消费者。将问题再上升一个层次看,假鞋的猖獗透支着国家原创制造业的未来。一家企业不用研发,只需要仿造便能赚得盆满钵满,长此以往的话还有几个人会去死磕研发做创新呢?那些“假鞋比真鞋便宜、比真鞋质量好、假鞋才是‘真鞋’”的论调,无非是利用诡辩来为制售假鞋披上看似合理的外衣罢了。除此之外,假鞋产业的兴盛离不开当地高超的发票、税单仿制以及快递假发货行为,而这些已经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了。

达成了“制售假鞋的是错误行为”的共识以后,让我们回归关于虚荣的问题。在中国这个动辄给人贴标签的网络社会,由于名牌潮鞋外观亮眼、价格偏高,有时甚至高到让人无法理解,穿名牌潮鞋往往被视为是爱慕虚荣的行为。现在我们探讨穿正品穿仿品到底哪个才是爱慕虚荣的行为,如果以简单地一刀切的方式来下结论,和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一直以来,名牌鞋都被赋予了“新潮前卫,与众不同”的标签,并不低廉的价格表明,其目标用户是那些物质生活较富足的时尚达人。我想,穿名牌就是虚荣的帽子再怎么扣,也扣不到这群人头上。如果目标用户都是爱慕虚荣,那这鞋到底该给谁穿呢?普通人往往需要借助品牌的力量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即以物品的价值衬托物主的价值,但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是财富达到一定地位,“穿品牌来彰显自己的格调”就成了一个笑话。当然,人人平等,并不是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购买名牌鞋,只要有足够的资金,谁都能买不是吗?话虽如此,可是虚荣的问题正是在这个环节产生的。

一直以来,青少年甚至是儿童群体中的攀比问题都被社会广泛关注着。关于鞋的攀比相比大家都见过或是听过。当未成年人们为了在同伴中更有面子想穿更好的鞋,花家长的钱买着价位与家庭收入并不匹配的名牌鞋,我们称这是虚荣的攀比行为或者非理性消费。倘若家庭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正品,这些未成年人消费的欲望便直指仿品,既然外观一样、质量差不多、价格低得多,买仿品真是划算的很,反正一般人也看不出来——假鞋制造商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态,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假鞋代理商的吹捧和劝服。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种才是虚荣的人?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买仿品的人都是为虚荣地攀比。少部分消费者并不认识什么名牌,他们的要求仅仅只是好看、好穿、不贵,碰巧名牌仿品满足了他们的所有需求。还有一部分人尊重知识产权的的意识并不那么强,没有人与他攀比,只是单纯觉得鞋好看,又便宜,便欣然下单了。

在卖假鞋群里,店主有这样的说辞,“在我这里,可以买到跟正版一样的鞋,还能省不少钱,何乐而不为?”,看似合理到不能再合理,的确对一般手头并不富裕的大学生来说有很大吸引力。可是这句话和莆田的口号“让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一样可笑。当人人都穿着“物美价廉”的“名牌”时,“名牌”还有什么意义呢?名牌不是你说是就是的,不能因为假鞋好就理直气壮地认为它理所应当存在。给消费者灌输“仿品就是好”的观念的人,乃是中国制造业的罪人。真正“喜欢鞋子的人”,绝不是看假鞋质量好就会下单购买的!

莆田鞋企技术过硬、品控过硬,唯独精神上得了软骨病。既然世人皆知莆田鞋质量好价格低,何不摆脱名牌寄生虫式的生存方式,尊重知识产权,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让自己成为名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