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種才是虛榮的人?

我們都知道,因為盛產“物美價廉”的假鞋,福建莆田被稱為“世界假鞋之都”。打著“讓全世界穿得起名牌”的招牌,莆田假鞋整條產業鏈的20萬從業大軍已經把假鞋事業做到:“國內市場上10雙假鞋裡,有9雙從這裡發貨;全球每3雙耐克鞋中,便有一雙是來自這裡的仿品”的層次,不得不令人驚歎。

昨天被一位老同學拉進了一個賣鞋的群,裡面有售各大品牌的潮鞋,款式很是吸引眼球,酷炫前衛、經典復刻,應有盡有。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而店主自己也承認了,這個群裡賣的鞋,無一例外都是來自莆田的高仿假鞋。看著老同學本著大學生賺零花錢的初衷極力推銷自己的產品,我默默把這個群的消息給屏蔽了,直到晚些時候其他好友告訴我群裡發生了一次小爭端,於是我打開這個群,看到了如下的對話: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種才是虛榮的人?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種才是虛榮的人?

這一番小爭論中,虛榮、質量是關鍵詞,也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假鞋的爭論核心所在。質疑者認為,穿假鞋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賣假鞋者則覺得總將正品二次放在嘴邊的才是真正愛慕虛榮的人。那麼,正品和仿品,到底穿哪個才是虛榮?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生產假鞋、銷售假鞋絕對不是正確的行為。假鞋的產業鏈嚴重侵害了原品牌的知識產權,而那些把假鞋當真鞋賣的商家更是欺騙了消費者。將問題再上升一個層次看,假鞋的猖獗透支著國家原創制造業的未來。一家企業不用研發,只需要仿造便能賺得盆滿缽滿,長此以往的話還有幾個人會去死磕研發做創新呢?那些“假鞋比真鞋便宜、比真鞋質量好、假鞋才是‘真鞋’”的論調,無非是利用詭辯來為製售假鞋披上看似合理的外衣罷了。除此之外,假鞋產業的興盛離不開當地高超的發票、稅單仿製以及快遞假髮貨行為,而這些已經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了。

達成了“製售假鞋的是錯誤行為”的共識以後,讓我們迴歸關於虛榮的問題。在中國這個動輒給人貼標籤的網絡社會,由於名牌潮鞋外觀亮眼、價格偏高,有時甚至高到讓人無法理解,穿名牌潮鞋往往被視為是愛慕虛榮的行為。現在我們探討穿正品穿仿品到底哪個才是愛慕虛榮的行為,如果以簡單地一刀切的方式來下結論,和這種貼標籤的行為又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絕對不能一概而論。

一直以來,名牌鞋都被賦予了“新潮前衛,與眾不同”的標籤,並不低廉的價格表明,其目標用戶是那些物質生活較富足的時尚達人。我想,穿名牌就是虛榮的帽子再怎麼扣,也扣不到這群人頭上。如果目標用戶都是愛慕虛榮,那這鞋到底該給誰穿呢?普通人往往需要藉助品牌的力量來彰顯自己的品味,即以物品的價值襯托物主的價值,但是當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或是財富達到一定地位,“穿品牌來彰顯自己的格調”就成了一個笑話。當然,人人平等,並不是只有有錢人才有資格購買名牌鞋,只要有足夠的資金,誰都能買不是嗎?話雖如此,可是虛榮的問題正是在這個環節產生的。

一直以來,青少年甚至是兒童群體中的攀比問題都被社會廣泛關注著。關於鞋的攀比相比大家都見過或是聽過。當未成年人們為了在同伴中更有面子想穿更好的鞋,花家長的錢買著價位與家庭收入並不匹配的名牌鞋,我們稱這是虛榮的攀比行為或者非理性消費。倘若家庭並不能提供足夠的資金來購買正品,這些未成年人消費的慾望便直指仿品,既然外觀一樣、質量差不多、價格低得多,買仿品真是划算的很,反正一般人也看不出來——假鞋製造商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態,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假鞋代理商的吹捧和勸服。

穿正品和仿品,到底哪種才是虛榮的人?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買仿品的人都是為虛榮地攀比。少部分消費者並不認識什麼名牌,他們的要求僅僅只是好看、好穿、不貴,碰巧名牌仿品滿足了他們的所有需求。還有一部分人尊重知識產權的的意識並不那麼強,沒有人與他攀比,只是單純覺得鞋好看,又便宜,便欣然下單了。

在賣假鞋群裡,店主有這樣的說辭,“在我這裡,可以買到跟正版一樣的鞋,還能省不少錢,何樂而不為?”,看似合理到不能再合理,的確對一般手頭並不富裕的大學生來說有很大吸引力。可是這句話和莆田的口號“讓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一樣可笑。當人人都穿著“物美價廉”的“名牌”時,“名牌”還有什麼意義呢?名牌不是你說是就是的,不能因為假鞋好就理直氣壯地認為它理所應當存在。給消費者灌輸“仿品就是好”的觀念的人,乃是中國製造業的罪人。真正“喜歡鞋子的人”,絕不是看假鞋質量好就會下單購買的!

莆田鞋企技術過硬、品控過硬,唯獨精神上得了軟骨病。既然世人皆知莆田鞋質量好價格低,何不擺脫名牌寄生蟲式的生存方式,尊重知識產權,同時打造自己的品牌,讓自己成為名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