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出名的舞蹈院團之一,代表著俄羅斯芭蕾舞藝術學派的最高水平。作為俄羅斯芭蕾藝術的金字招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與馬林斯基大劇院芭蕾舞團、艾芙曼芭蕾舞團並稱為俄羅斯“國家藝術團”。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不僅是世界芭蕾舞史上的不朽經典,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團之一,一部部經典舞劇在此誕生,許多部芭蕾舞劇也再次復排,莫斯科大劇院由此成為了世界芭蕾藝術的發展中心。同時,莫斯科大劇院也為世界芭蕾舞壇輸送了大批傳奇藝術家,如加琳娜·烏蘭諾娃、瑪雅·普利賽茨卡婭等。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以其輝煌的藝術成就和璀璨的群星而成為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 。

下面,我們通過經典芭蕾舞劇作品《海盜》和《巴黎的火焰》來深入地瞭解一下吧!

01、舞劇《海盜》劇情介紹

舞劇《海盜》講述了一群海盜在逃避追捕時受到希臘少女們的保護,他們又以感恩之心解救了危難中的少女,歷經波折,最終女主人公梅多拉與海盜首領康拉德彼此相愛且結為夫妻的故事

莫斯科大劇院

芭蕾舞劇《海盜》宣傳片

在暗藍色的海上,海水在歡快地飛濺,

我們的心如此自由,思緒遼遠無邊。

廣袤啊,凡長風吹拂之地、凡海波翻卷之處

量一量我們的版圖,看一看我們的家鄉!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序幕

一群不屈從於土耳其佔領軍的海盜奮力搏擊狂濤巨浪, 終至桅傾船覆, 海盜船為海浪所吞沒。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第一幕:奴隸市場

海盜首領康拉德和他的朋友阿里、比爾邦託掙扎上岸,卻又昏倒在海灘。風暴停息,梅多拉、勾爾娜拉等漁家姑娘在海邊發現了康拉德,並在搜捕海盜的士兵們到來之前將他們隱藏起來。然而姑娘們卻都不幸的落入人販子阿赫麥特之手。港口的奴隸市場上, 阿赫麥特開始拍賣戰利品——姑娘們和沉船後被俘的海盜們。大部分俘虜被巴夏總督收買。巴夏在佔有勾爾娜拉後,又想買下美麗的梅多拉。這時候 族長甩下身上的斗篷,原來他是海盜首領康拉德。一聲槍響,康拉德和他的夥伴救下所有的俘虜,並抓獲人販子阿赫麥特。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海盜》劇照

第二幕

凱旋的海盜們在山洞裡歡慶勝利。康拉德與梅多拉相愛。梅多拉決定留在康拉德身邊。康拉德命令海盜們護送被俘姑娘們回家,並將所獲戰利品分贈給她們。比爾邦託不想放姑娘們回去,與康拉德發生爭吵。他因嫉妒和不滿,趁機煽動眾海盜反對康拉德,卻因懾於康拉德及忠誠朋友阿里的正義與威嚴而未得逞。人販子阿赫麥特乘機向沮喪的比爾邦託獻計,用藥燻倒康拉德,想乘機殺死他,想將梅多拉提走獻給巴夏, 反叛者陰謀得逞。甦醒後的康拉德與他的朋友阿里決心拯救梅多拉。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第三幕

在巴夏的總督府裡,被人販子提來的梅多拉與其女友勾爾娜拉相會。巴夏在後花園尋歡作樂,康拉德與阿里等眾海盜扮作僧侶深入巴夏總督府中,贏得機會襲擊成功。康拉德與比爾邦拖決鬥,並把他刺死,再次和梅多拉幸福重逢。眾海盜與獲得自由的奴隸們看著愛琴海上風帆再起。康拉德、梅多拉、勾爾娜拉與阿里啟航——奔向自由之岸。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02、舞劇《海盜》經典特色

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標誌性劇目,《海盜》是古典芭蕾舞劇中情節最豐富,演出時間最長的舞劇,一直以清朗的異國風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超高難度雙人舞編排而聞名於世。舞劇第二幕的海盜雙人舞,用驚心動魄的跳躍、目眩神迷的旋轉、極具衝擊力的肢體語言,將舞者的力與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一直被認為是考驗古典芭蕾舞演員的“試金石”。特別是男主角的變奏舞段,挑戰和刷新了人體極限,健壯的身體盡情揮灑著海盜形象的野性與魄力,使《海盜》男變奏成為了眾多芭蕾舞比賽和Gala中必不可少的精彩選段。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為了完整體現這部古典芭蕾的集大成之作,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不僅設計了數百套色彩豔麗的服裝,還為了配合壯觀絢麗的土耳其風格場面,將逼真大氣的宮殿式舞美搬上舞臺,令觀眾應接不暇、歎為觀止。尤其是那段演員人數最多時超過60人,時長二十多分鐘的“花園之舞”,層次豐富、構圖無數,是芭蕾舞劇中極少出現的大群舞,整段群舞極為考驗舞團的綜合實力和舞蹈演員們的整體水平。花環、花束的層巒堆疊使整個舞臺變成了美麗的花海,再加上眾多女演員華美的服飾和靚麗的外形條件,整個場面讓觀眾沉浸在花舞的海洋中無法自拔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巴黎的火焰》

莫斯科大劇院

芭蕾舞劇《巴黎的火焰》片段

舞劇背景

這是—部特殊的舞劇音樂。音樂中充滿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激越奮進的音調。可以聽到不懈進擊的《馬賽曲》;可以聽到昂揚有力的《共和黨歌》;可以聽到宏偉雄勁的《大家向前進》;也可以聽到那個時代許多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中的音調。 有趣的是,就連作曲家本人寫出的音符也鮮明地打上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烙印。這位作曲家就是前蘇聯著名音樂學者兼作曲家阿薩菲耶夫(1884--1949)。1984年,在他百年誕辰之際,前蘇聯發行了—枚印有其肖像的郵票以示紀念。阿薩菲耶夫曾經寫過多部芭蕾舞劇。充滿法國大革命時期音調的這一部舞劇叫作《巴黎的火焰》。

這部舞劇首演於1932年11月7日,時值蘇聯十月革命十五週年。這是一部歌頌人民群眾革命鬥爭的舞劇,它的情節背景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代。 劇情:馬賽兵營的指揮員菲利浦率領部隊向巴黎進發。部隊在農民加斯帕爾的房子旁邊停下休息。這裡附近住著國王的親信包列加爾侯爵。這天,侯爵打獵歸來,驚異地看到農民的孩子比耶爾拿著一面旗子。這面旗子是馬賽人制作的,上面寫著:“把和平帶到茅屋裡,把戰爭帶到宮廷裡”的革命口號。於是,貴族和農民之間發生了衝突,農民武裝起義爆發了。起義的隊伍手持武器向巴黎進攻。最後,以人民大眾佔領了巴黎忒勒利宮、以歡慶勝利的結局而告終。在前蘇聯發行的一組芭蕾舞劇郵票中,有一枚正是以《巴黎的火焰》的這個終場場景為圖案的.

世界芭蕾舞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阿薩菲耶夫的這部舞劇為了反映風起雲湧的群眾鬥爭,運用了戲劇性的音樂寫法,烘托出了情節的緊張度,表達了人民英勇鬥爭的英雄氣概。同時,又以壯偉的大合唱揭示出人民鬥爭的宏大場面。這部舞劇被視作蘇聯舞劇的“開山”之作。此後,前蘇聯作曲家在繼承俄羅斯古典舞劇音樂傳統的基礎上,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現實主義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