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浙江千名學生穿漢服學國學禮儀,是作秀還是傳承,你怎麼看?


“一拜老師,教我讀書;再拜老師,教我做人;三拜老師,永誌不忘。”這是浙江象山丹城五小的千餘位小學生參加“開蒙禮”。他們穿著中國傳統的漢服,體驗集體拜孔、形體禮儀、硃砂啟智、擊鼓鳴志、齊誦弟子規等完整開蒙禮流程,感受中國傳統習俗,汲取尊師愛學的思想精華。在國學傳統中,開蒙禮是人生四大禮中的第一禮,也是人生成長中一個重要標誌。

活動當天,來自浙江寧波象山丹城五小的千餘師生及學生家長,匯聚浙江象山影視城大理皇宮,這是《琅琊榜》、《羋月傳》等影視劇中重要的重要拍攝場所。參加隆重的“開蒙禮”儀式。傳承華夏文明,學習傳統文化,啟動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對這些剛踏入校門的小朋友來說,既是一次全新的人生體驗,又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

儀式正式開始,第一節“正衣冠”。主持人的話音還未落下,孩子們一個個忙活起來,檢查自己的衣帽。可能是年齡尚小,還有平時在家缺乏訓練,不少孩子做不到位,急壞了一旁的家長。不過還好,很快一個個都變得“衣冠楚楚”,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了。


第二節為“拜師禮”,首先集體拜孔聖人。全體老師列成兩排,整齊的站在學生隊伍的前面,拱手彎腰,連行三個拜師禮,場面莊重。

隨後是學生為自己的老師行禮,敬茶。以茶敬師,一種道德傳統的體現,茶為師,謙和恭敬,德馨兼備,學古起今。

第三節“硃砂啟智”。老師們手拿著毛筆,在一個個小朋友的額頭正中間,點上一個圓圓的紅印。見到老師走近身邊,孩子們一個個按捺不住興奮,早已抬起頭翹首以待。老師們一邊點,一邊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儀式第四節“擊鼓鳴志”。學生代表列隊擊鼓。小朋友拿起鼓槌,奮力地向立在一旁的大鼓敲去,咚、咚、咚,激昂鼓聲響起,讓現場每一個孩子都感到振奮。

最後一節是“齊誦弟子規”。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齊誦弟子規的章節,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儘管每一句的內容孩子不一定現在都能懂得,但它的訓導,為孩子們的成長指引了方向。

學校用這種儀式,讓同學們在這場景中,感受先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尊師孝親、崇德立志、仁愛處世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樹立 “ 善 ”、“ 正 ”行為規範,汲取尊師愛學的思想精華。完成生命認知和角色認知,知聰識明,促進學生時代健康成長。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活動是在作秀,但我要說的是,讓孩子多瞭解一點中華傳統文化還是很有必要,也許這一場活動他們未必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所在,但至少他們瞭解了一些中國傳統的禮儀。

與其讓他們在空閒時接觸電子產品,不如帶他們來感受這種莊嚴的氛圍。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又受家裡長悲的溺愛,公子小姐脾氣不說,個個傳統禮儀規範缺失,坐沒坐姿,站沒站像,這點本人深有感觸。

整個儀式幾個小時下來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這些孩子多多少少都有學習到。從剛開始的鬧鬧哄哄,交頭接耳到最後都能安靜的,挺直胸板牢坐在那,這就是進步,這就是他們學到的禮儀。也許我們並不一定要穿著漢服,但我覺得學習一下中國的傳統禮儀很有必要。中華文明需要傳承,中華禮儀就是基石,傳承從你我做起,傳承從身邊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