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上週,我的高中群炸了!

某位男同學得了罕見惡性腫瘤,已經到了晚期,家裡人為了幫他看病債臺高築,實在沒有辦法了找到他幾個好朋友,在微信上幫他募捐,消息傳到了高中群裡。

看到他因為化療而掉光頭髮的照片,整個人都浮腫變形,妻子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在病房前淚流滿面,心裡無比難過。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大家當然是積極踴躍的為他捐款,事情過去一段時間後,幾個要好的同學紛紛給自己買了重疾險。

可能是因為做了媽媽,危機感前所未有的強烈,從前排斥保險,現在卻主動去了解。

畢竟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讓我們的家庭在每個階段都能實現四平八穩,在關鍵時刻守護我們的尊嚴。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這些年給家裡人林林總總的保險買了不少

掉的坑說起來全是淚!

可這筆投資也不是小數目,為了能買到真正靠譜的,適合自己的,沒少做功課。

比如你花了別人一倍的錢卻只得到了三分之一的保障,再比如因為條款審核不夠清晰到了需要賠付的時候對方拒絕,這些簡直是遭遇困難時的雪上加霜

而且,市面上那麼多險種到底買什麼?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樣的保險才是最合理的?能不能能花最少的錢獲得最高的保障?

這種經濟學問題真的是難哭了對數字不敏感的阿姨本姨!

但沒關係,經驗不夠人品來湊,託了好幾層關係,找到信任的朋友推薦了一位超級大咖!在加拿大讀金融的精英學霸,用專業和學識點亮了我們知識的盲區,並且為郭小蟹推薦了非常划算且保障高的保險!(好氣,我為什麼買那麼早!)

每次有收穫,就總忍不住分享給你們,所以以下是滿滿的乾貨!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先保誰?給誰買?

買保險之前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不敢深究。我們每個人的家庭結構、成員年齡、職業、家族病史或收入與負債情況都千差萬別,

所以千萬不要別人買什麼自己就跟風效仿。

吳老師嚴肅批評了郭小蟹企圖懶省事兒跟我買一模一樣保險的想法,畢竟我是一個要成為海賊王的女人,而她不是。

沒有啦,其實只是因為她房貸比我多個十幾倍而已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好了嚴肅點,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兩個有著許多細微的差異。比如:雖然我們兩個的父母都有過住院史,但由於病例和病因不同,就直接影響到是否能為父母購買保險,以及購買何種險種。

另外,糖妹和米姐雖然都已經交過了統一的社會醫保,但是兩個人的年齡不同,情況不同,再次購買商業保險的時候就可能會不太一樣。比如我為米姐買了重疾和成長險,但是後期發現兩個不同公司的險種上存在重合,並且在住院醫療方面也真的沒有很划算。

而邦主就逃離了這種苦惱,因為她一直猶豫沒有購買,所以可以重新規劃更合理的組合。(衝動消費是魔鬼啊朋友們!)

好啦,課代表奉上知識點:在購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家庭情況有一個評估。把收入、負債、結構、病史等等全部列一個表格,再去匹配適合自己的保險和保額。

吳老師建議:

基礎風險的保障不超過年收入的10%-15%,中端風險和高端風險建議按需規劃。

最後,需要如實告知身體狀況,尋求專業人士核保建議。

8張保單,按順序來

市面上那麼多保險,我們究竟該選哪一種?

說實話,每次光是分辨五花八門的險種名稱都用盡了本阿姨的洪荒之力,什麼重疾險、醫療險、消費險、教育險、分紅險、壽險balahbalah,聽到這些就只想對保險顧回說一句:大兄弟,你憋說了。

這個時候吳老師的學霸屬性就暴露的一覽無餘,他用了8張保單的形式為我們這些一臉懵逼.jpg的老阿姨做了一節科普,淺顯易懂,愛學習的請仔細看,不愛學習的可以直接按照這個順序。

NO.1 社保醫保:

屬於國家福利,作為基礎保障,非常全面建議每個人都參加醫保,千萬要重視!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NO.2 重疾險:

重疾險的主要作用是在罹患重病的時候,拿來做恢復和維持日常生活的。(注意,是恢復和維持生活,不是用來看病的不要搞錯!)

針對病程長、費用高、收入中斷的大病進行理賠,主要提供給患病期間的收入損失、護工費用、生活費用、營業補充等,解決的是醫療險無法覆蓋的的收入損失部分。

建議重疾險保額為年收入的3-5倍。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 一款好的重疾險,不單純要看價格,還需要研讀條款差異,按需選擇,關注幾點:單次賠付or 多次賠付?輕症or中症or重疾?單豁免or雙豁免?返還保費or不返還保費?

NO.3 醫療險:

和重疾險不同,醫療險是真的幫你看病用的,cover掉在醫院看病,社保不能報銷的那部分花費(比如一些進口藥和進口材料),這樣雙重保險下來,看病需要自己支付的費用就會非常少,但是提醒大家,大部分醫療險都需要個人先墊付醫療費用,出院時再報銷結算。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給大家一個實例,你們心裡就會有數。 30歲男,280元/年,保300萬一般醫療(1萬免賠),600萬100種重疾醫療(零免賠)。

NO.4 意外險:

這款保險就是針對生活中的風險——一些小的意外,比如磕磕碰碰;大意外,比如因意外導致的身故、全殘等情況進行費用補償和給付。

小提示:意外險需要根據家庭責任來配置,家庭經濟支柱需要重點配置(也就是你家誰賺錢最多先保誰)建議保額為年收入的10-20倍。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一款好的意外險,槓桿可達2500倍,400元即可獲得100萬一般意外身故/傷殘保障,所以可以多多對比,選擇槓桿率最高的。

這裡要引用雞湯名句了——人生無常,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對不?

NO.5 定期壽險:

如果我們身上有高額的房貸,如果一個人倒下,另一個人帶著孩子和老人,還貸款會不會有壓力?定期壽險需要匹配負債+家庭責任,一般保障到退休,做到年收入的10倍,儘可能選擇較長的繳費期,降低繳費壓力。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一款好的定期壽險,30歲男,1500元,20年交保20年,可獲得100萬身故/全殘保障。

NO.6 教育金:

老母親們最關注的險種,萬一她們長大的時候錢被我花完怎麼破?所以這是下一步想要為小米配置的險種,絕對安全、強制儲蓄、穩定增值、專款專用。

提前為孩子未來的教育做一個理財規劃絕對沒毛病。

這款保險的好處在於投保人豁免條款,可規避投保人無法繼續繳費的風險,確保教育金目標一定可以達成。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一款好的教育金保險,需要有豁免條款,需要結合需求定製,市場上產品收益相差很大,要多比較和篩選。專業人士還可幫助您徹底隔離教育金與家庭資產,確保孩子的教育品質不受家庭財富波動的影響。

NO.7 養老金:

我們也許一生都不會得大病,但是我們一定會變老,雖然社保已經交了養老金,但退休工資也不是很高。如果不希望自己老年生活的品質要比現在低,可以提前規劃。

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一款好的養老金產品,一定是以終為始,量身定製。最好也能通過保單架構的精良設計,該產品的差異很大,預定收益率從2.5%到4.025%不等(預定利率越高,表示收益也越高)。二次增值的賬戶保底利率也從1.75%到3.0%不等,需要多對比和甄選。

NO.8 財富保全:

這種類型的保單比較適合做企業的大咖們。保障基業長青,確保財富的安全,提前做好財富的隔離與安排(很顯然我沒有這方面的困惑)。

推薦指數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避坑指南財富保全與傳承的保單,需要量身定製,至少需要3-5次的商討、修訂,才能得到最適合家庭的方案。

這種保險非常不適合我們這種被貧窮抑制想象力的人,但是我想也許,maybe,萬一,你們當中有人需要呢?

簡單來說:這八張保單一共解決了三類的風險,分別是基礎風險、中端風險和高端風險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保費預算:基礎風險的保障不超過年收入的10%-15%,中端風險和高端風險建議按需規劃。

已有保障:每年對家庭全部保單進行檢視和梳理,即使發現風險缺口。按基礎、中端和高端進行梳理。

給娃買保險深坑多!加拿大經濟學碩士權威支招,顛覆你對保險的認知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一次規劃。也可以分期分批結合預算來進行規劃。

為孩子,怎麼買?

哪些保險更適合孩子?

壓軸問題來了!x安符、x慧星、市面上那麼多險種都是針對孩子的,買哪個才好?

首先提醒大家,不要非理性的消費,尤其在配置寶寶保險的這個事情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但其實父母的風險也是孩子的風險。給寶寶們配置保險的前提是,先做好大人的保障,然後才是小孩的。

一個家庭合理的配置保險的順序應該是首先保障家庭的經濟支柱(家裡賺錢最多的人),因為一旦家庭經濟支柱發生風險,他/她就無法繼續工作,風險就會給家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如果有保險的保障,孩子就可以通過保險理賠,得到至少幾十萬的理賠款而勇敢生活下去。

對於家庭來講,大人的平安健康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唯一前提。在大人保障沒有做好足夠配置之前,謹慎為孩子花費太多預算購買保險。

如果說家裡的大人做好了保障,要考慮給孩子配置保險的話,推薦以下順序。

少兒醫保>重疾險>意外險> 醫療險>教育金

身邊很多媽媽選擇到香港給孩子買保險,香港的保險更好嗎?

港保險 VS 內地保險,各有各的優勢。

如果拿香港保險和內地老幾家壽險公司去對比,那麼香港保險完勝。

如果拿香港保險和內地新銳壽險公司、中外合資壽險公司去對比,那麼產品的差異不大 。

對於一個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內工作和生活的普通家庭,選擇和配置國內優質的產品就可以了。

如果是一箇中高淨值或者高淨值客戶的家庭,需要做全球的資產配置,有美元資產配置的需求,那麼可以考慮配置一部分香港保險。

避坑準則看這裡

選擇保險如何避坑?怎樣規避掉看不見的風險?

其實在國外,保險是一個非常良性的金融產品,但是到了國內,就變成了“推銷、暴利、過分營銷”等負面詞的代表。

國內的普通家庭對理財意識非常單薄,對法律條款更是不夠了解,保險顧問為了完成自己的業績常常說一些不負責任的“空頭支票”,結果到了真正需要理賠的時候,發現承諾不易兌現。

這就直接導致了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對保險行業工作人員帶上有色眼鏡,認為他們做的都是“騙人”的事情。

所以,大家在購買保險的時候,不要去盲目推崇什麼大品牌,大公司,而是要仔細看條款。

免責條款、合同生效日期、關於雙方權益的說明、是否有二次賠付、是否有不計免賠、以及關於信息的告知細則等。

保險公司受國家保監會監管,是不能倒閉的,所以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別可能僅僅在服務和險種上,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核心就是條款。

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以下六個問題:1.買對人員了嗎?2.買對功能了嗎?3.買對產品了嗎?4.買對保額了嗎?5.買對架構了嗎?6.買對細節了嗎?

不要盲目,也不要覺得麻煩,保險一旦購買最好不要停止,把它當成一項長期的理財規劃!

最後為了感謝吳老師的免費傾囊相授,我們決定稍微安利一下他,他從加拿大回國後在鄭州從事理財規劃和保險諮詢的服務(不賣保險,只幫你規劃和梳理,收諮詢費),是個完全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完全沒有任何利益驅動下的引導消費。

如果能夠幫到你們,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