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太阳系的“难民区”,所有失败星球都蜗居在此

小行星带的最早预测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那时候的天文学家根据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预测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一条小行星带。


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太阳系的“难民区”,所有失败星球都蜗居在此​后来人类逐渐观察到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确实存在着大量的小行星,它们组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带。对于小行星带的形成,科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它们是某些未能形成行星的天体分解而成的。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小行星带原来是空旷的区域,后来被各种小天体、陨石和碎片填满了。

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太阳系的“难民区”,所有失败星球都蜗居在此​无论它们的身份是什么,科学家认为这里的星球是所有“进化”失败星球的归宿,也被称为太阳系的“难民区”。很早之前的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初期形成的基石,它们由均匀分布的微行星组成。照这样计算,小行星总质量应该是地球质量的好几倍。

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太阳系的“难民区”,所有失败星球都蜗居在此​但是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分析,现在的小行星带的总质量还不到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这不禁引起科学家的思考了,理论上小行星带所拥有的绝大部分质量怎么不见了呢?于是有科学家重新思考小行星带存在的可能性,来自波尔大学的天文学家西姆·雷蒙德和安德鲁·伊基多洛开始思考小行星带一开始是否是存在的。他们认为原始的小行星带是空旷的,他们将他们的论文发表在《科学进取》杂志上,该论文名为《空旷的原始小行星带》。
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太阳系的“难民区”,所有失败星球都蜗居在此​也许这种理论听起来很难令人信服,但是科学家已经在系外行星找到了相关的发现。在2014年的时候,阿塔卡玛毫米望远镜观测到距离地球有450光年的金牛座HL行星盘,其行星盘里的物质呈密度不均匀的带状和环状,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太阳系的“难民区”,所有失败星球都蜗居在此​对于这种结构的起源,存在着多种说法,大部分科学家认为HL行星盘里的物质是由尘埃物质迁徙而来的,当这个地方的密度积累到一定程度,一颗微行星就会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