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佳兆业净负债率300%占头把交椅 海外发债风向突变考验新CFO

曾十分依赖金融杠杆放大效应的佳兆业集团,经历风波后仍未在相关方面脱胎换骨。短时间内,该公司或仍需维持较高杠杆率水平

佳兆业净负债率300%占头把交椅 海外发债风向突变考验新CFO

《投资时报》记者 苏慧

四年,对于某些房地产企业来讲,是从千亿至五千亿规模跨越的黄金进击时段,但对于突遭变故的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佳兆业集团”,1638.HK),能够绝处逢生已属最大幸运。

2014至2016年,佳兆业集团及其公司“精神支柱”郭英成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光。由于旗下资产突遭“冻结”,身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的郭随即辞职,并住进了香港四季酒店。坊间,人们戏称后者为“望北楼”。

这一行为以及随后暴露出的“近400亿隐藏债务”问题和多笔债券违约,都使该公司一度受到整个资本市场的抨击,并直接导致融资利率和难度高居不下。最困难时期,有意扮演“白马武士”角色的孙宏斌甚至已搬进佳兆业深圳总部大楼办公。

不过,在资产优质、人脉给力、收购留有回旋余地等众多“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再度回到普宁郭氏治下的佳兆业集团,终于逐渐步入正轨,至少在最新出炉的财务指标上,可做如此判断。

该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佳兆业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447.1亿元,同比上升49.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现营业收入327.8亿元,同比增长84.4%。净利润方面,该公司扭亏为盈,从2016年的-3.48亿元增至2017年的30.44亿元,核心净利润率从亏损23.4%转为盈利7.5%。同期毛利率也录得大幅增长,较2016年的13%上升14个百分点至27.3%。

有鉴于此,佳兆业集团将其2018年销售目标定为700亿元,较去年销售额的增长率为56%,其更宣布三年内将冲刺千亿目标。

奈何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曾经十分依赖金融杠杆放大效应的佳兆业集团,经历风波后,仍未能在此项上脱胎换骨。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佳兆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达85.94%,借款总额为1111.73亿元,有息负债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8.27%。而《投资时报》记者查阅Wind数据发现,其2017年发行的多笔美元票据融资利率也均处7.25%—9.375%高位水平。

在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最新推出的《中国房企缺钱报告·2018》中,佳兆业集团的净负债率及短期负债现金比指标也很不乐观。“港股千亿资产内房企净负债率排行榜”显示,佳兆业集团以300.03%的净负债率在纳入统计的23家内房企中排名第一位,而该指标仅较2016年下降7.89个百分点。在“港股千亿资产内房企缺钱榜”中,佳兆业集团短期负债与货币资金的比值达到1.88倍,亦闯入前三位次。

短时间来看,佳兆业集团或仍需维持较高杠杆率水平,不过其也在逐步调整负债结构,“将债务延后,避免短时间内的政策风险对公司的经营扩张上形成阻碍”或是首选手段。

针对上述数据,佳兆业集团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集团会在企业发展和债务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控制债务规模在合理水平。“2017年,集团的资产总值按年增长约30%至2134亿元,杠杆比率也有所下降。整体而言,2017年的财务状况较2016年更加稳固。”

有一个背景值得注意,自2014年佳兆业集团风波骤起至今,该公司已历任多位CFO。就在2018年5月4日,新一位继任者亮相。

佳兆业集团公告称,公司原首席财务官黄志强于5月3日起辞任。原在德意志银行环球信贷交易部的贷款和结构性融资团队担任董事的刘富强成为继任者。据悉,其将主要负责佳兆业集团的企业融资、投资及融资策略、投资者关系及资本管理。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再强调防范金融风险,连番加速去杠杆的政策更是对房企规模发展之路起到极大威慑作用,也让一众房企在融资等方面层层受压。此时的佳兆业集团无疑亟需相关人才,而从新任CFO个人履历来看,其恰是来自该公司最急需的“融资”领域。

然而计划往往赶不及变化。今年4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披露最新境外融资情况,其指出“除有特别划定外,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得借用外债。”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继续强化“切实有效防范中长期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

强力政策监管下,海外发债风向急转直下。有分析认为,刘富强自身具备的境外融资优势大大降低。

对此佳兆业集团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拟任首席财务官在上市及私人股权以及债务资本市场、贷款及结构性融资方面拥有逾15年经验,其将根据集团的发展需要履行职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