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讲个鬼故事:过年要准备发红包了。


这种致郁的话题,我先说为敬,也算是有什么不开心的让大家开心开心。


过春节的中年人有多苦呢?


早就没有红包拿,家里的小辈,挨个都得准备好。以前觉得双胞胎要多出一份血,现在二胎放开,已经心如止水。


成人了,爹妈不能忘吧,得给红包。成家了,对方爹妈不是爹妈吗?一视同仁,得给红包。


开公司创业,小朋友们含辛茹苦一整年,也没少加班,这钱不给说不过去吧。各个微信群里散红包,抢红包一时爽,发的时候还能铁公鸡附体视若无睹吗?


大家一年一年看我的文章,逢年过节的,不得给大家发点红包聊表心意吗?(此处高亮提醒,春节记得来拿红包呀)


养了条狗,虽然给不了现金,从圣诞到新春的衣服礼盒,一样也没少过。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我没有勇气去计算,过个年得掏多少钱。五位数开始起跳,六位数近在眼前。


怪不得现在流行一个说法:过年式破产。


勤勤恳恳攒点钱,过完年,我们就破产了。


一想到这些,我就心里苦。向来讲同理心的我,问了身边好多朋友,想看看他们有多苦。毕竟,就我一个人苦,实在太孤单了。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问了一圈我发现,生活把每个人逼成了经济学大师。


90后IT男Zii,听到过年时内心的OS是,“卧槽,又要包红包出去,两双鞋就没了……”同是90后的广告Sasa已经想到了春节之后,“妈诶又要交房租了,闲鱼为啥还没人找我买东西啊。等回一点微不足道的本。”


Sasa平日里显然是受惯“OMG!!!买它!!!”冲击的人,以至于一想到过年,就自觉回溯了从双十二到平安夜到圣诞再到新年的集中又漫长的消费历程。而春节,无疑是重磅炸弹狂轰滥炸之下的最后一击。


购物和红包,成了春节压在90后青年身上的两座大山。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Zii已经是久经考验的红包战士,他委屈地描述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成年人的世界,红包达到收支平衡是不可能的。


他说:“20年前爸妈说红包存起来给我交学费。20年后爸妈说红包存起来给我交首付。”爸妈骗起人来,真是从一而终。


当然,也有反向的例子。比如自称家在广东小地方的公务员Fish就不反感过年式破产。


因为不会破产。不仅不会破产,还有假期,能睡懒觉。


我问他,过年不花钱吗?Fish的原话是:“在小地方供完车后,想花钱不知道去哪里花。”


???


他是这么描述的春节红包:

在广东小地方一般就是给爷爷奶奶几百块就好了。爸妈的话,我是严格遵守我们当地习俗,收长辈的红包收到结婚摆酒为止。(踢踢补充:Fish至今母胎单身,快30了还能收红包)连朋友同事们在春节里的黄道吉日接踵而来的婚礼,也只需要随一两百的份子钱。就算参加十场,也只需要一千多。(踢踢再补充:上海参加一场,基本500起步,1000也正常。)


听到这里的我心情如下图。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不过,给得多也有给得多的好处。Sasa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每人1000元的红包。她说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孝顺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是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不要催我家人不要逼我考公务员”。因此,红包是一张单身狗的“赎罪券”。


同理,虽然平日里亲戚走动不多,过年忽然莫名热络,Sasa还是会给家里的长辈和小孩塞小红包(100到200)。很简单:当家里亲戚准备和你大战三百回合,不如以实际行动堵上他们的嘴,并亲身展示什么叫人好话不多的长辈。


Sasa还有自己的小温馨:无论花呗欠了多少,工作后的每一年,她都会单独留一笔“私房钱”,在离家那天之前压在枕头底下,然后在上车的那一刻给妈妈发微信:私房钱藏在枕头底下啦。


就像念书时,妈妈也会偷偷在她口袋里再塞点零花钱一样,Sasa用复刻的方式来回报母女间的浪漫。


有人欢喜有人愁。当90后和80后都在为过年式破产发愁,00后微微一笑,就笑纳红包。


大学生米米就有红包收。于是过年特别开心。身为“盲盒女孩”,米米决不手软,愿意抽盲盒抽到破产,还要为了见亲戚把自己打扮成整条街最潮最靓的仔,红包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米米还说了一个陡峭的逻辑,是我完全没想到的:对00后大学生来说,过年=寒假=有家可回=衣食无忧=爸妈不再给你生活费。


包吃包住了,零花钱没了。去年过年时,米米和男朋友分手,因为他说没钱赞助她买手办。今年米米在想,新的现任还保得住吗?


00后闲闲和米米有点不同。虽然她是温州人,但温州也不是家家暴富。闲闲已经几年没怎么拿过红包了。但她一直在攒钱换个好点的相机,摄像时不能自动对焦的5D3,让她在追星的时候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其他亲戚在18岁之后就中断了红包供给,爸妈和奶奶的红包加起来,才够买一个(二手)机身的十分之一。过年期间,她想努力打工,争取早日攒够剩下的十分之九。


弟弟想做闲闲攒钱路上的拦路虎,给她发了8.8的红包,祝她跨年快乐。这个欲擒故纵的戏码被她一眼看穿,于是她回复弟弟:谢谢,可惜姐姐真的比05后还穷。


还没开始过年,我就快破产了


除了上述几位,我还采访了很多人,希望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状态,来看待“过年式破产”带给我们的细微影响。他们都给我很具体的触动。


看完那么多好玩的行为和言论之后,我想再补充几句。


我们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强大,能够自如地应付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我们也与烦恼和困扰相伴。赚得不够多,忙得停不了,遇不到对的人,有心事无处说,这些我都理解,因为谁都如此。


而过年就像一个强行融汇的时空,把每个努力了一年的人聚拢到一起。在那里,我们会遇到温暖的亲情、久违的陪伴,也会遇到聒噪的探听和无理的干涉。


不同代际不同观念的人,因为家的名义共处一室,难免冲撞。买礼物给红包,是我们缓和冲撞最普遍也最直接的方式。


“过年式破产”当然是一句玩笑,可玩笑背后有真心。它一方面暗示我们,拼命努力也都过得并不是那么丰裕,一方面又提醒我们,付出了很多钱,作为一种应急手段,也只是换来暂时的耳根清净。


我30岁之后懂得,独立是好的,省心是好的,可只图自己省心,往往会给亲近的人增添麻烦。只是他们爱我,所以他们不说。


年纪往上走,亲人会越来越少,离别会越来越多。所以,再不济的亲戚朋友,只要没有坏心,既然因为春节聚在一起,就开开心心地相处吧。


在不违背自己底线的基础上,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远比用红包买个心安理得来得重要。


破不破产,家都要回,年都要过。多一点耐性去陪伴和倾听,换一个心境去接纳那点唠叨,几天的功夫,天塌不下来。那些唠叨背后,也不过是已经对人生感到焦虑和恐惧的老人,最后一点彰显存在感的方式而已。


别用“破产”解决过年的一切。如果一定要花点什么,记得多花点时间。


毕竟总有一天我们会理解,独行了那么多深夜的路,也不过是为了看一眼,家里为我们留着的那盏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