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講個鬼故事:過年要準備發紅包了。


這種致鬱的話題,我先說為敬,也算是有什麼不開心的讓大家開心開心。


過春節的中年人有多苦呢?


早就沒有紅包拿,家裡的小輩,挨個都得準備好。以前覺得雙胞胎要多出一份血,現在二胎放開,已經心如止水。


成人了,爹媽不能忘吧,得給紅包。成家了,對方爹媽不是爹媽嗎?一視同仁,得給紅包。


開公司創業,小朋友們含辛茹苦一整年,也沒少加班,這錢不給說不過去吧。各個微信群裡散紅包,搶紅包一時爽,發的時候還能鐵公雞附體視若無睹嗎?


大家一年一年看我的文章,逢年過節的,不得給大家發點紅包聊表心意嗎?(此處高亮提醒,春節記得來拿紅包呀)


養了條狗,雖然給不了現金,從聖誕到新春的衣服禮盒,一樣也沒少過。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我沒有勇氣去計算,過個年得掏多少錢。五位數開始起跳,六位數近在眼前。


怪不得現在流行一個說法:過年式破產。


勤勤懇懇攢點錢,過完年,我們就破產了。


一想到這些,我就心裡苦。向來講同理心的我,問了身邊好多朋友,想看看他們有多苦。畢竟,就我一個人苦,實在太孤單了。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問了一圈我發現,生活把每個人逼成了經濟學大師。


90後IT男Zii,聽到過年時內心的OS是,“臥槽,又要包紅包出去,兩雙鞋就沒了……”同是90後的廣告Sasa已經想到了春節之後,“媽誒又要交房租了,閒魚為啥還沒人找我買東西啊。等回一點微不足道的本。”


Sasa平日裡顯然是受慣“OMG!!!買它!!!”衝擊的人,以至於一想到過年,就自覺回溯了從雙十二到平安夜到聖誕再到新年的集中又漫長的消費歷程。而春節,無疑是重磅炸彈狂轟濫炸之下的最後一擊。


購物和紅包,成了春節壓在90後青年身上的兩座大山。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Zii已經是久經考驗的紅包戰士,他委屈地描述了一條樸素的真理:成年人的世界,紅包達到收支平衡是不可能的。


他說:“20年前爸媽說紅包存起來給我交學費。20年後爸媽說紅包存起來給我交首付。”爸媽騙起人來,真是從一而終。


當然,也有反向的例子。比如自稱家在廣東小地方的公務員Fish就不反感過年式破產。


因為不會破產。不僅不會破產,還有假期,能睡懶覺。


我問他,過年不花錢嗎?Fish的原話是:“在小地方供完車後,想花錢不知道去哪裡花。”


???


他是這麼描述的春節紅包:

在廣東小地方一般就是給爺爺奶奶幾百塊就好了。爸媽的話,我是嚴格遵守我們當地習俗,收長輩的紅包收到結婚擺酒為止。(踢踢補充:Fish至今母胎單身,快30了還能收紅包)連朋友同事們在春節裡的黃道吉日接踵而來的婚禮,也只需要隨一兩百的份子錢。就算參加十場,也只需要一千多。(踢踢再補充:上海參加一場,基本500起步,1000也正常。)


聽到這裡的我心情如下圖。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不過,給得多也有給得多的好處。Sasa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每人1000元的紅包。她說一方面是為了弘揚孝順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是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不要催我家人不要逼我考公務員”。因此,紅包是一張單身狗的“贖罪券”。


同理,雖然平日裡親戚走動不多,過年忽然莫名熱絡,Sasa還是會給家裡的長輩和小孩塞小紅包(100到200)。很簡單:當家裡親戚準備和你大戰三百回合,不如以實際行動堵上他們的嘴,並親身展示什麼叫人好話不多的長輩。


Sasa還有自己的小溫馨:無論花唄欠了多少,工作後的每一年,她都會單獨留一筆“私房錢”,在離家那天之前壓在枕頭底下,然後在上車的那一刻給媽媽發微信:私房錢藏在枕頭底下啦。


就像唸書時,媽媽也會偷偷在她口袋裡再塞點零花錢一樣,Sasa用復刻的方式來回報母女間的浪漫。


有人歡喜有人愁。當90後和80後都在為過年式破產發愁,00後微微一笑,就笑納紅包。


大學生米米就有紅包收。於是過年特別開心。身為“盲盒女孩”,米米決不手軟,願意抽盲盒抽到破產,還要為了見親戚把自己打扮成整條街最潮最靚的仔,紅包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米米還說了一個陡峭的邏輯,是我完全沒想到的:對00後大學生來說,過年=寒假=有家可回=衣食無憂=爸媽不再給你生活費。


包吃包住了,零花錢沒了。去年過年時,米米和男朋友分手,因為他說沒錢贊助她買手辦。今年米米在想,新的現任還保得住嗎?


00後閒閒和米米有點不同。雖然她是溫州人,但溫州也不是家家暴富。閒閒已經幾年沒怎麼拿過紅包了。但她一直在攢錢換個好點的相機,攝像時不能自動對焦的5D3,讓她在追星的時候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因為其他親戚在18歲之後就中斷了紅包供給,爸媽和奶奶的紅包加起來,才夠買一個(二手)機身的十分之一。過年期間,她想努力打工,爭取早日攢夠剩下的十分之九。


弟弟想做閒閒攢錢路上的攔路虎,給她發了8.8的紅包,祝她跨年快樂。這個欲擒故縱的戲碼被她一眼看穿,於是她回覆弟弟:謝謝,可惜姐姐真的比05後還窮。


還沒開始過年,我就快破產了


除了上述幾位,我還採訪了很多人,希望從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狀態,來看待“過年式破產”帶給我們的細微影響。他們都給我很具體的觸動。


看完那麼多好玩的行為和言論之後,我想再補充幾句。


我們都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強大,能夠自如地應付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我們也與煩惱和困擾相伴。賺得不夠多,忙得停不了,遇不到對的人,有心事無處說,這些我都理解,因為誰都如此。


而過年就像一個強行融匯的時空,把每個努力了一年的人聚攏到一起。在那裡,我們會遇到溫暖的親情、久違的陪伴,也會遇到聒噪的探聽和無理的干涉。


不同代際不同觀念的人,因為家的名義共處一室,難免衝撞。買禮物給紅包,是我們緩和衝撞最普遍也最直接的方式。


“過年式破產”當然是一句玩笑,可玩笑背後有真心。它一方面暗示我們,拼命努力也都過得並不是那麼豐裕,一方面又提醒我們,付出了很多錢,作為一種應急手段,也只是換來暫時的耳根清淨。


我30歲之後懂得,獨立是好的,省心是好的,可只圖自己省心,往往會給親近的人增添麻煩。只是他們愛我,所以他們不說。


年紀往上走,親人會越來越少,離別會越來越多。所以,再不濟的親戚朋友,只要沒有壞心,既然因為春節聚在一起,就開開心心地相處吧。


在不違背自己底線的基礎上,讓他們感受到尊重和理解,遠比用紅包買個心安理得來得重要。


破不破產,家都要回,年都要過。多一點耐性去陪伴和傾聽,換一個心境去接納那點嘮叨,幾天的功夫,天塌不下來。那些嘮叨背後,也不過是已經對人生感到焦慮和恐懼的老人,最後一點彰顯存在感的方式而已。


別用“破產”解決過年的一切。如果一定要花點什麼,記得多花點時間。


畢竟總有一天我們會理解,獨行了那麼多深夜的路,也不過是為了看一眼,家裡為我們留著的那盞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