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新冠肺炎的防治核心在於組織的扁平化

再說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以經歷過非典的經驗,非典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勝,主要原因是針對傳染源的隔離措施。非典的時候,大概在4月20日進行隔離措施,五一前後疫情基本得到遏制。而5月1日,隨著小湯山醫院的建成,大量的病人轉移到小湯山醫院,戰役就發生轉折。隨著傳染源的切斷,病毒也就漸漸消失了。所以,認為天氣原因讓冠狀病毒消失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讓病毒消失的原因應該是隔離措施。


雖然現在新冠肺炎的形勢比非典嚴峻的多,病例要比非典的時候要發生指數量級的增長,但是隻要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新冠肺炎還是可以戰勝的。說到底,傳染病的防疫,還是拿時間換空間的戰役。隨著雷神山醫院的建成,各地隔離病房的建設,被隔離的病人越來越多,傳染源就會越來越少,最終就會打贏這場戰役。

新冠肺炎的防治核心在於組織的扁平化


打贏這場戰役,關鍵還是還是考驗組織的應急反應時間和執行力。而新冠肺炎之所以發展到今天,跟我國中心化的疾控中心組織有直接關係。中國疾控中心,作為一箇中心化的組織,組織主管領導和婆婆太多,大家的顧慮都太多,決策鏈條太長。即便有那麼多專家和科研力量,但是這些專家都沒發言權,最終拍板的還是領導。領導瞻前顧後,最終貽誤了戰機。


對於隔離措施來說,本來就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說到底最考驗的就是組織的應急反應能力。社會網絡學家巴拉巴西在《鏈接:網絡、科學、生活新思維》中指出,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一個企業的組織模型應該由中心化的樹型結構向扁平化的網狀結構轉換。而對於關係到每個人的防疫體系,也應該趨於去中心化和扁平化。

新冠肺炎的防治核心在於組織的扁平化


所以說,我國傳染病的防治和防疫的組織架構,應該在這場戰爭中吸取教訓,建立扁平化的防疫和應急組織,可以把權力下放到市區一級的衛生部門。區一級的防疫負責人,最好由醫療專家擔任,直接可以拍板。一旦發生疫情,在管轄範圍內就可以進行隔離和強制措施,大大降低應急反應時間。而省市級以及國家級的疾控中心,只負責基礎科學研究、物資調配和科學指導。


這次戰勝新冠肺炎已經時間問題,而冠狀病毒和傳染病卻不會消失,以後只會越來越兇悍,波及的範圍更大。希望我國能在這場戰役中吸取教訓,逐步建立扁平化的疾控和防疫組織,大大提升應急反應速度。不然的話,下次如果再發生大規模傳染病毒,人類就不會這麼僥倖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