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最近,楊碩對兒子的“打壓式教育”,可以說是引起眾怒。

這事還得從《爸爸去哪兒》說起,不久前,它改名為《一起出發吧》重磅迴歸。

並由“老爸爸”陳小春、包貝爾、“新爸爸”楊爍、耿樂以及“實習爸爸”何猷君,組成新一季的爸爸陣容。

開始我想人家如何管孩子,關咱吃瓜群眾啥事。

結果追了一期之後,確實惱火,節目中凶神惡煞的人確定是暖男小包總?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先和大家簡單回顧一下,看看楊碩在節目中是如何花式“虐”自己兒子楊雨辰的。

初到拍攝地,楊雨辰穿的雨鞋不合腳,走路不舒服,作為父親,楊碩非但沒有停下安慰,而是呵斥兒子原路跑回去再走一遍。

要知道,這可是在高原啊,大人走起路來都上氣不接下氣,何況一個7歲孩童。

孩子聽話乖乖回去後,還是不能讓楊碩滿意,他大聲喊道:“所有人都在等你啊!”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看到這裡,覺得很過分。

即便是規範走姿,言語也大可不必如此嚴苛。但接下來楊碩的表現,才更讓人大跌眼鏡。

路上,楊碩覺得沿途風景不錯,問兒子想不想拍照。

一般家長在外,都喜歡給孩子拍拍照,留紀念。而楊碩的行為真讓人費解,他說:“我不想和你拍。”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說實話,這話真的特傷人心,更何況是自己的父親,楊雨辰不敢吱聲。

他嚴厲問道:“你到底是拍還是不怕。”

如此暴戾的語氣,孩子只能悶頭說“拍”。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結果就有了這一畫面,他像拎小雞一樣,把孩子提起來,沒有半點父親的溫柔。

看到這一幕,我想說,家庭倫理劇裡後爸也不敢這麼演。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再後來,在盲選房子時,楊爍問:“我覺得1號好,你確定要5號嗎?你為什麼要5號?”

楊雨辰說5號是自己的幸運數字,楊爍立馬潑盆冷水:“5號不是我的幸運數字啊。”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雖然楊碩成全了兒子的選擇,可在趕路中,他一直挖苦孩子:“5號不是你的幸運數字嗎?你要選5號,棒棒的。”

看到情緒明顯低落的孩子,楊爍還不放棄攻擊,追問楊雨辰:“那下次你選幾號?”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當孩子試圖討好父親,帶著哭腔回答“1號”時,楊爍的回答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下次1號在最遠!”

寫到這裡,我實在不敢想象一位公眾人物會不顧形象,360°無死角挑剔、嘲諷、打擊、威脅自己才7歲的兒子。

全程都是PUA式教育,畫面令人窒息。這樣的嚴父“人設”,觀眾並不買單。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誠然,身為人父,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

但楊碩對兒子的態度,就連“虎爸”陳小春都看不過去:“他對他兒子好像太嚴厲了。

甚至他與兒子擊掌,都被包貝爾看成是打孩子。可見其嚴厲形象,深入人心。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別的爸爸和兒子在一起時,畫風滿滿的治癒,一到楊碩就變致鬱。

7歲的孩子,本該是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天真爛漫,縱情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即便累,也都是朝氣蓬勃。

而楊雨辰在節目中,卻成熟的讓人心疼,小小年紀表現出來的擔當與責任,在稚嫩的孩子身上實在是有些“格格不入”。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和小夥伴一起撿垃圾時,別的孩子累得幹不動了,撒手停下,此時只有楊雨辰咬牙堅持著。

這或許是楊碩“棍棒教育”成功的一面。

而村長一句的簡單的表揚,瞬間就讓孩子紅了眼眶,但他努力噙著眼淚,強忍不哭。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爸爸楊爍還是在村長的極力暗示下,才勉強地擠出一句:“兒子你真棒。”

誰能想象幾個字,猶如洪荒之力,孩子嚎啕大哭,撲進楊爍懷裡大喊:“我要爸爸。”

看到這一幕,真的特別心疼。

一方面,楊雨辰不敢在爸爸面前撒嬌,努力表現得聽話、懂事,像個小大人;一方面,他又極度小心翼翼,唯唯諾諾,畏縮、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楊碩的教育方式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打是疼罵是愛”。我愛你,所以我在你身上施加的一切,你都得全盤接受,畢竟“我都是為你好”!

畫家幾米說過一句話:“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至少傷痕是看的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福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孩子心裡,父母語言的打擊,甚至動輒跪搓衣板、吃雞毛撣子,也許終其一生,都不能釋懷。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為什麼楊碩引起了大家的抨擊?

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父(母)親的影子

在許多80、90後的記憶中,家裡或許都會有一位不善言辭的嚴父(母)。平常倒是不怎麼和孩子溝通,卻總是不合時宜地潑冷水。

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渴望得到表揚時,他們總是不以為意,甚至嗤之以鼻;當成績下滑,緊張忐忑時,他們又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

殊不知,這些言行分分鐘讓童年的我們懷疑人生,自己難道真是垃圾桶撿來的?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今年夏天,有部特別火的電視劇《小歡喜》。

陶虹飾演的母親,在女兒從第一名下降到第二名,就嚴厲地數落:“這次考成這樣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呢?”

這種打壓式的句子你是不是特別熟悉?估計很多人小時候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

到底要怎樣,我們才能讓爸媽滿意?

就像楊碩在節目中對孩子的態度,引來網友的吐槽:真誠的鼓勵一下自己的孩子,真的有那麼難嗎?

其實這也是我們80後、90後,想要問父母的問題。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看完這檔節目,對父親這個角色有了更深的感悟。

爸爸不應只是家中一個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形象,而是做那個懂孩子的那個人。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碩自己也曾節目中也坦言:

“我從小就在父親的打罵下長大,14歲時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而離家出走,獨自來到北京闖蕩。”

回憶起那段時光,楊爍面露兇光:“擱現在我能告他,都能給他關起來。”

然而今天,他卻活成了父親的樣子。

“嘲諷、謾罵、威脅”:楊碩,你可真是個狠人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也許為人父母,真的要學會好好和孩子說話,多去聆聽他們。

願所有在打壓、批評中長大的人,都能治癒自己。

也希望在我們自己身上,終結這種暴力的“否定式教育”,給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