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魏徵之明為何不勸李建成先下手?玄武門之變後為何還能位極人臣?

農在天涯


《舊唐書·魏徵傳》有這樣一段記載:

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及敗,太宗使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素器之,引為詹事主簿。

魏徵見唐太宗功勳日盛,便經常勸太子李建成早點除去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讓人把魏徵找來,怒斥道:“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總要離間我們兄弟?”

魏徵說:“太子若是早聽我的話,又怎會有今日之禍?”

李世民見魏徵如此耿直不畏死,非但沒有殺他,反而讓他做了詹事主簿。

從記載原文可知,在玄武門事變之前,魏徵是曾經勸過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早早除去李世民的。但在這件事上李建成有些優柔寡斷,或者說他還沒想好是不是用更加激烈的手段來對付李世民,沒想到反而讓李世民搶了先機,終於命喪玄武門。

有人說李建成之所以沒聽魏徵的話,沒有對李世民痛下殺手,是因為他的仁慈,他不想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自古以來,皇權的唯一性決定了它在取得過程中的排他性,李建成身為太子,在面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 攻勢時,更加不可能引頸就戮。事實上,很多事端,反而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引發的。

李建成都做了哪些事呢?

  • 他與李元吉聯手,收買了大量宦官和嬪妃,利用他們時常陪伴李淵身邊的優勢,說李世民壞話,散播不利於李世民的謠言。

《資治通鑑·唐紀》:建成與元吉曲意事諸妃嬪,諂諛賂遺,無所不至,以求媚於上。……世民獨不奉事諸妃嬪,諸妃嬪爭譽建成、元吉而短世民。
  • 李元吉曾與李建成密謀殺掉李世民,事發時李建成發現李淵也在旁邊,臨時反悔,李世民得以逃脫性命。

《資治通鑑·唐紀》: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有!”
  • 李建成私募兵卒,培植了許多武裝勢力散佈在長安各處,隨時準備使用武力對付李世民。

《資治通鑑··唐紀》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餘人為東宮衛士,分屯左、右長林,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

此外,楊文幹謀反和李世民中毒案,也都和李建成脫不開干係,只是李世民比較幸運,每次都能夠安然無恙,最終果斷出手反制,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奪得皇位。

再來說說魏徵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何能夠位極人臣。

魏徵投唐以後一直在太子門下任“太子洗[xiǎn]馬”,很受李建成重視。他時常勸李建成要先下手對付秦王,因此早早便和李世民結下了仇怨。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魏徵也被套上了“太子餘黨”標籤,本應在誅殺之列。

但李世民為何又饒過了他,還對他委以重任,直至位極人臣,排名凌煙閣第四把交椅呢?

我覺得原因有三個:

一、魏徵性格耿直,是個諫臣的好苗子,恰好契合李世民“廣納諫言,勵精圖治”的執政風格,因此兩人算是一拍即合。

二、李世民急於擺脫“殺兄戮弟,逼父讓位”的負面形象,而重用李建成手下以耿直聞名的魏徵,不但可以樹立大度和仁恕的正面形象,還能趁機讓太子門下其他的可用人才消除疑慮,為李世民所用,可謂一舉兩得。

三、魏徵通博古今,頗有才學,自身又很清廉。他的一生都致力於修正李世民的言行,以史為鏡,以先賢為鏡,督促李世民摒棄惡習,做一個賢明守持的君主。

李世民雖然上位的方式讓人詬病,性格中也有肆意妄為的一面,但骨子裡,卻是個有興國夢想的一代明君。他重用魏徵,是因為看出魏徵是個敢於逆著他犯顏直諫的人,而一個興盛的王朝需要魏徵這樣的賢臣,可以提出很多有利於唐朝興盛發展的建議,又能在李世民驕傲自滿,肆意妄為的時候幫他剎車,或是澆上一大盆冷水來幫他降溫。

這樣的唐朝才能健康順利的發展下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正是由於魏徵的犯顏直諫,替李世民把關,才成就了李世民一代明君的名聲,也間接導致了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的出現。

因此李世民才對魏徵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並在李治立為太子後,任他為太子太師,專門給李治壓場子,算是寵信到了極點。

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貞觀政要·任賢第三》

醉眼觀唐


魏徵是李建成的鐵桿嫡系,他很早就開始跟著李建成,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比如:當初李世民拿下洛陽功高蓋太子之後,魏徵就建議李建成親征劉黑闥,去戰場上建功立業,否則很有可能被李世民取而代之。隨後,李建成平定了劉黑闥,並建立了自己的以羅藝為統帥的嫡系軍隊。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了皇位之爭,魏徵向李建成建議幹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心下手,結果卻李世民來了個一箭穿心。隨後,李世民抓住了魏徵,並詢問他:為啥離間我們兄弟。魏徵說:“太子要早聽我的話,估計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於是李世民就把魏徵給放了。

魏徵能夠活下來全靠賣主求榮: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想法,他會在玄武門之變後大開殺戒,把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全部殺掉,出一口惡氣,但是尉遲恭阻止了他。本來李世民是要殺魏徵的,但是在尉遲恭的勸說下,李世民才放了魏徵的。而且魏徵曾多次置李世民於死地,李世民對他是恨之入骨,但是為了顧全以大局,於是就放了他。

後來魏徵為了配合李世民的政策。於是決定親自去河北安撫以羅藝為代表的的叛軍。走到半路,遇到了兩個李建成的嫡系大將正被押解去長安,魏徵命士兵放了他們。並一起去了河北,叛軍一聽李世民既往不咎,於是都放下了心。但是羅藝仍然要起兵造反,最終被部下殺害。

魏徵立了大功以後,並不是說李世民就不殺他了,卸磨殺驢的事情李世民還是做得出來的,於是魏徵為了討好李世民,他決定做一諍臣,處處給李世民作對,但是,李世民卻看上了他這一點。其實李世民知道魏徵這樣做,就是為了給自己博得一個明君的好名聲。魏徵一輩子都非常小心,他生活勤儉克己,李建成時候,他從沒有參與任何黨派的鬥爭,一直在河北群雄、山東豪傑、關隴集團之間來回遊走。因此李世民在貞觀之治之後對魏徵是非常的信任,並給予起高官厚祿。


公元前


魏徵其實已經勸過李建成了,只是李建成不聽勸罷了。

在成為貞觀名臣以前,魏徵的身份是太子洗馬。這個職位是皇太子東宮的隨從官員,始設置於漢朝,主要負責的工作是輔佐太子,教導太子政事。

根據史書記載,“隱太子聞其名,引直洗馬,甚禮之”,就是說李建成對魏徵非常禮遇,很看重他的意見。

魏徵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能夠威脅李建成地位的人,一直在勸諫李建成乾脆點直接動手,但李建成沒有聽這條建議,只是想軟刀子割肉,最後等來了玄武門之變。

根據《舊唐書·魏徵傳》的記載:

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及敗,太宗使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素器之,引為詹事主簿。

這條記錄是魏徵勸李建成先下手的證據。

至於李世民對魏徵的寬縱也很好理解——他是靠著政變上臺的,可以將李建成本人殺個乾淨,但如果株連太廣,就會影響政局不穩。

李世民是通過重用魏徵,才塑造了自己寬仁聖明的形象。


HuiNanHistory


看魏徵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三國時期的呂布,兩個人都是多次更換陣營,但是兩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呂布最後是身敗名裂,而魏徵成為了一代名臣,究其原因,無非是魏徵投奔一個陣營之後,忠心耿耿直到這個陣營倒臺,而呂布卻反覆無常,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在背後坑主公了。

魏徵畫像

魏徵輔佐李建成,為何沒讓李建成先下手為強?

魏徵在公元619年隨李密一起投奔了李唐,從公元621年開始就一直追隨李建成,說魏徵是李建成的心腹也不為過,李建成任命魏徵為太子洗馬,他非常的賞識魏徵,對魏徵禮遇有加,而魏徵也沒有辜負李建成的期望,經常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當時天下未定,李世民帶著將領們在前線建功立業,李建成待在後方,李世民的勢頭都快超過李建成了。

影視劇中的李建成

魏徵輔佐李建成,自然就要為李建成的未來考慮,所以魏徵提議李建成,不要忽視李世民的威脅,也應當主動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了魏徵的建議,出兵平定了山東,後來局勢逐漸穩定之後,魏徵見李世民黨羽眾多,已經對李建成構成了嚴重威脅,又多次建議李建成一定要想辦法將李世民調到偏遠的地方去。

魏徵人品是比較正直的,他不像李世民心狠手黑,他也不希望李建成成為一個殘害手足的君王,所以他並沒有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剷除李世民,另外一方面如果他真給李建成提了這個建議,魏徵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畢竟手足相殘這是個汙點,如果還是手下的大臣提出來的建議,事成之後,魏徵多半也會被李建成清算,所以魏徵是不會讓李建成先對李世民下手的。

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還會重用魏徵?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魏徵這個李建成重要的謀臣,李世民當然不會放過他,但是魏徵對李世民說,如果李建成聽了自己的建議,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李世民一想,魏徵說的也有道理,而作為李建成的謀士,給李建成出謀劃策也是分內之事,所以李世民也沒有為難魏徵,繼續讓他出來做官。

玄武門之變

而魏徵在李世民手下能夠得到重用,這還和魏徵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魏徵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大臣,也有可能魏徵看李世民不爽,所以李世民在執政過程中,出了點差錯,魏徵常常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來,處理政務的時候,魏徵又非常的公正高效,所以他經常把李世民惹得火冒三丈,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處罰魏徵。

李世民曾說過,在貞觀以前,輔佐自己平定天下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後,矯正自己的過錯,防微杜漸這是魏徵的功勞。在滿朝文武大臣中,只有魏徵敢觸犯李世民的威嚴,進諫矯正李世民的過失。在大唐社會逐漸穩定之後,李世民有些安於享樂,魏徵又及時的進諫李世民,讓他要善始善終,後來李世民又派遣魏徵去輔佐李承乾,為自己培養接班人。

魏徵畫像

結語

魏徵雖然最開始是李建成的謀士,也給李建成出過打壓李世民的主意,但是並沒有對李世民造成直接的威脅,而魏徵也不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大臣,李世民見魏徵能為己所用也就接納了他,而相處下來,魏徵十分的忠誠,不為權貴,還敢對自己直言進諫,讓李世民非常欣賞他,所以魏徵在李世民執政時期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魏徵勸了,李建成沒聽。魏徵之所以能被李世民重用,三條。



第一,李世民為了統戰需要,安定人心,沒有對魏徵下手。李世民本來準備大開殺戒,把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全殺了,但被尉遲恭攔住了。尉遲恭說,你要是這麼做了,就會人人自危,到時候反你的人會很多,得不償失。李世民聽了尉遲恭的進諫,饒了魏徵一命。



二,魏徵為了保命,出賣了李建成。李建成被殺後,他的嫡系都在河北地區,以羅藝為首,準備聯合突厥人跟李世民幹一場,給李建成報仇。魏徵親自前往河北地區,招撫了這幫舊部,羅藝也被部下殺掉。李世民大喜,決定重用魏徵。



第三,大唐有三股力量,關隴勳貴集團,山東豪傑集團,河北群雄集團。魏徵是平衡三股勢力的關鍵人物,所以被李世民所倚重。



以上觀點出自陳寅恪先生《隋唐政治史述論稿》。


唐風宋月


說不定勸過也未可知呢?

魏徵是唐朝貞觀時期的名相,也是有名的直臣,唐太宗李世民以之為自己的鏡子。對於太宗皇帝,魏徵多次在公開場合據理力爭並指出他的錯誤,有時候激動了,唾沫星子都能噴到李世民的臉上,這常常使得李二下不來臺,多次生出殺意,多虧了長孫皇后的勸諫,魏徵才保住了自己的腦袋。當然了魏徵死後還是受到太宗的清算,這是後話了

但是你知道嗎?李世民如此倚重的大臣其實一開始卻是李世民的敵人

魏徵出生於北周末年,此後天下戰亂不斷,隋煬帝即位後東征高麗,修大運河極大透支了民力,於是天下不穩,人心思變。魏徵本是瓦崗麾下,後來王世充打敗了西魏,於是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不久竇建德又俘虜了他,於是魏徵又成了竇建德夏國官員,而後李世民打敗竇建德,魏徵被俘,又轉投李唐。當時魏徵這種經常改頭換面的人是很難被人信任的,但是太子李建成非常賞識他,不僅封為太子洗馬而且待遇深厚,因此魏徵是妥妥的太子黨,和李世民可以說是勢不兩立

那麼問題來了,魏徵是個明白人,那麼他為何不勸李建成先下手幹掉李世民呢?

其實這還真是冤枉了魏徵,對於李世民魏徵是保持了相當大的警惕,他多次對李建成建議要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小編記得以前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曾有魏徵多次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記載,只不過當時的李建成害怕父親李淵反對,不敢去做罷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魏徵,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此時李密便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招致身邊。到了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武德四年(621年),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重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恐怕其被取而代之,就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了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並建立了以羅藝為統帥的嫡系軍隊。

在記載魏徵的傳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徵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

雖然平定劉黑闥之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嫡系軍隊,但魏徵卻深知李世民對其構成的威脅,所以曾多次勸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只是李建成沒有采納罷了。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事變,太子李建成及李元吉等被誅殺,事後李世民登基為帝。

稱帝后的李世民一面急於治理這個剛剛從戰火中安定下來的國家,另一面也想早日從玄武門之變的陰影中走出來,而這一切都需要寬大的政策和能幹的官員來完成。

而魏徵便是其中一員。

而李世民啟用魏徵,個人覺得還有三個原因:

一、魏徵原是李建成的忠實支持者,重用魏徵能夠更好地安撫動盪不安的人心,以期儘快平息混亂的局面。

二、魏徵是滿有才能之人,用他做事能夠儘快上手處理一些事務。

三、測試一下魏徵的理政能力。

結果就是以上三點都顧到了,而且可以說完成的還很完美。至此以後,李世民對於魏徵更加信任,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諸多事宜,李世民全然接納。


樾檬侃歷史


作為李建成最倚重的幕僚,魏徵應該多次給出鞏固太子地位的建議,其中不排除種種制約甚至除掉李世民的措施(史上雖無明確記載,但理應如此)。然李建成性情直率、寬簡、仁厚,不忍心向兄弟骨肉下毒手;其次,李建成已被立為太子,如平穩過渡,將順理成章地繼承帝位;其三,李建成同樣戰功顯赫,他曾率軍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下長安,功勳不在李世民之下,且手下擁有一批謀士,因而對太子之位沒有危機感。應該強調的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後,為了證明自己獲得帝位的合法性,必須在史書中大書特書自己的戰功,同時貶低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歷史功跡。設使當年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得襲大統,誰敢說他不會成為一位賢明有為的君王?現在來說說魏徵後來為什麼仍然受到李世民的重用?這不能不說是李世民的英明之處了。李世民用人的原則可歸納為“任人唯賢,既往不咎”,除了魏徵外,原來李建成手下的人才在太宗朝大都得到了量才使用,如王珪、徐師漠、歐陽洵、裴矩、羅藝等人,他們都為大唐帝國的強盛作出了貢獻!


宰相門前走狗


作為山東集團的代表人物,魏徵對李建成的穩固皇儲和爭位是有過幫助和建議的。他原是隋末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官員,先歸瓦崗後再歸唐,隨李密歸唐旋即立下大功,以他在山東人士中的人望和瓦崗中的人脈,招降了瓦崗鎮守黎陽的大將徐世勣即李勣,立下大功,恰好竇建德也在攻略瓦崗舊地,魏徵和李淵族弟李神通和新降的李勣都被擒,為竇建德看重,百般攏絡。直到李世民虎牢關之戰,一舉擊敗王世充和竇建德,才再次回唐。

攻打王世充之役,雖是以李世民為統帥,其四弟齊王元吉也在軍中,為副統帥,圍城打援時,李元吉與屈突通負責圍城任務,王世充派出人馬與竇軍呼應準備前後夾擊,洛陽軍被元吉設伏擊破,斬首八百,並生擒大將和甲士千餘人。在戰勝後,李世民把本應歸於朝廷的將官收歸秦王府時,李淵已感到有些不對勁,曾對裴寂說,此兒非舊時兒也!建成元吉也沒有閒著,他們也招人,魏徵就在此役後被招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甫一歸順,魏徵敏銳的察覺到秦王的野心,地位所限,由不得他中立,擒竇建德第二年,其部將劉黑闥再次糾集舊人反唐,北聯突厥,聲勢大震,大敗淮安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聯軍,一路勝仗,半年便恢復竇建德故地。李世民再次出征,在秦叔寶等勇將的襄助下,洺水大戰擊敗劉黑闥,瓦解其勢。不久,劉黑闥捲土重來,李元吉掛帥出征,失利。在再派援軍的事上,魏徵就為李建成出主意,要求他爭取掛帥出征,以此收拾山東人心。(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唐初期,由於人手不足和信任等的原因,李淵三個嫡子各自被派往前線作戰,各有勝負,隨著形勢漸穩,李淵便讓太子多練習處理政事,軍事多交給李世民和元吉及親人李神通之類。這次魏徵勸太子親征,正是為了鞏固他的權位,李建成聽從了,督兵進討劉黑闥,取得節節勝利,在洺州將劉黑闥及弟劉十善一併斬首,山東平定,人心悅服,魏徵此策為太子增輝不少。而李世民最終的僥倖勝出,關鍵在於擒賊先擒王的玄武門之變,斬首成功。不然怕是難以擺脫敗將命運。

李世民雖在玄武門中以奇兵設伏,殺死建成元吉,並威逼李淵,但這二人原先在長安與李世民爭鬥時,太子府齊王府也有不少心腹雄兵,主將雖死,舊部仍在,李世民多方施策收這些人的心,重用魏徵便是一種政治姿態,又讓他前往河北安撫太子舊人,表示李世民既往不咎的心思,這些做法,是玄武門武爭後續的重要一步,以武搶天下,以文守天下,魏徵後來也以他傑出才能為李世民治天下出了不少力氣。


南方鵬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確實有很多人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的,以李建成當時的勢力要暗中幹掉李世民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而當時建議幹掉李世民的人當中就包括齊王李元吉和文臣魏徵。但是這個建議一一被太子李建成拒絕了,當然李建成並不是婦人之仁,而是李建成根本無需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就可以成功繼位。但是事與願違,李世民最終還是逆襲了!

為何李建成不採納魏徵的建議

李世民在當時已經是李淵欽定的太子了,這其中不僅是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而且李建成也被李淵栽培多年,他是李淵苦心培養的接班人。所以李建成只要不出現再大的過失,皇位遲早是自己的,根本沒有必要去和別人一較長短。

其二就是李建成其實一直在對李世民進行政治打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因為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失利。此時李世民要麼眼看著被李建成和李淵一點點打壓,一點點削弱實力;要麼就奮起一搏,或許還有勝利的可能,最終李世民選擇了後者。

所以說李建成婦人之仁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一個勝券在握的人完全沒有必要對對手使用陰險的方法,不然可能還會得不償失。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勝券在握也有翻盤的可能,就是因為李建成太厲害了,所以他大意了,被李世民一舉翻盤。


李世民不殺魏徵是為了拉攏李建成舊臣

李建成已經當了多年的太子了,李建成在初唐時期是具備很大的勢力的,雖然李建成已經死了,如果李建成曾經的舊臣全部被逼反的話,李世民能不能做的了皇帝其實還是很難說的,即便李世民將他們鎮壓了,必定也是會大傷元氣的。對此,李世民寬容了所有李建成舊臣,並且重新量才錄用,魏徵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

魏徵的重用讓李建成舊臣投降李世民

魏徵不僅是李建成的屬下,而且是一個很忠心的屬下,即便是魏徵被李世民抓住了,還說是說出了因為太子心軟李世民才能成功的話。面對這樣反對自己的太子黨如果能夠赦免的話,李建成的部下肯定就不會造反了,所以李世民用魏徵給李建成的舊部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魏徵太重要了。

還有就是魏徵本身的能力了。正是因為魏徵具備非常厲害的政治能力和舉世無雙的口才讓李世民越來越器重他,所以魏徵的位極人臣一方面是因為李世民的政治需要,一方面是因為魏徵就很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