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古瓷碎片也很值錢,明宣德雲龍紋大盤殘器拍出1500萬元

  有人說,現在真正的古董越來越少了,其實是你缺少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古董越來越少的今天,完好瓷器也是少之又少,一片殘片價值也可能不菲。

  現在殘片新的價值被挖掘出來了,將瓷器局部做成現代飾品,充滿時尚感與古樸美感,成為了文藝範兒必備之裝飾品。

  因為古代瓷器的工藝非常講究,雖為日常使用之物,但細節之處一絲不苟,還有那種嫻熟,熟練掌握毛筆的提按,用色的濃淡,這是現代很難模仿出來的。

  殘缺有時候是一種別樣的美。欣賞之餘,試想它們經歷拉胚,上色施釉,燒製,售賣,使用,打破,掩埋,又被後人掘出,欣賞,歎服,彷彿它們經歷了一世輪迴,處處有點滴故事。

古瓷碎片也很值錢,明宣德雲龍紋大盤殘器拍出1500萬元

>

  近十幾年來,收藏市場不斷的升溫,收藏隊伍不斷的壯大。其中瓷器收藏佔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驚訝。在2010年倫敦一家拍賣行拍賣中,“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近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再次刷新中國最貴藝術品紀錄。這極大地鼓舞了國內收藏愛好者對陶瓷收藏的熱情,一些業內人士也分析,繼中國書畫之後,下一個價格瘋漲的板塊將是古代瓷器。

  收藏界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瓷器有毛,不值分毫”,說的是瓷器上的瑕疵對其價值的影響。中國傳統收藏觀念裡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損,會使觀賞價值和交易價格大打折扣。

  眾所周知,瓷器是較難收藏的一類收藏品,陶瓷的燒製、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都易損、易壞,又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戰亂、變遷等,能流傳至今且又完好無損的寥寥無幾,像世界各大博物館中的現存名窯藏品也是以件計,幾件、幾十件。

  因此,對一些較稀有的、典型年代的瓷器,雖然殘缺,但因其具有名窯口、存世較少的特點,目前依然不失其較大的市場價值,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可以通過高科技手段,利用新材料將殘器修復完整。而隨著國人對瓷器修復的重視,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技藝高超的專業人士對瓷器進行修復,使其迴歸完美。

  在2012年的倫敦蘇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雲龍紋大盤殘器就以15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而一件明宣德雲龍紋瓷片,在2011年的一場拍賣會中也以36萬元人民幣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