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

由於書寫習慣的改變,很多人已經不再使用硯臺,這些年古硯臺的價格一直不高,甚至新的硯臺都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在市場上古硯的存量還是很多的,但是還是建議大家先讀書,基礎紮實了再上手。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硯臺的鑑別有點“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的意思,因為在對硯臺沒有概念的時候,就不知道硯臺的質地和年代特徵,拿到一塊硯臺,只能感覺好看不好看,不會有更多認識。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人們一旦通讀硯臺收藏的書籍,再收藏到幾個硯臺做標本之後,能很快了解古代硯臺的一些特徵,具備一定的鑑別能力。加之新仿的硯臺和古硯在製作工藝上有比較大的區別,刀工特徵和打磨痕跡都不一樣,同時古硯有很多自然的出土或者磨損痕跡,仿品往往做得不像。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我曾在一個著名硯臺收藏家的著作圖錄裡,發現了一個贗品。此硯臺為長方端石素硯,硯背上分別有清代早中晚三個時期的名人題詩,在右上方、左上方和下方銘刻篆隸行三體詩句。首先我想,清代早期的人,怎麼可能還想著為後來的人留地方,而將字擠在右上角呢?

清中期的人也夠意思,留下整個下半部給後人題刻?雖然字體不同,但是仔細觀察,每筆的刀痕,從角度到深度到筆劃的粗細,均幾乎一樣,說明很有可能是一人偽刻而成了,甚至是知道了該藏家之愛好而專門給他定做的。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在當前很多雕刻作品中,老貨加新款是個普遍做法,更是發財之道。比如硯臺,明明在明清兩代大多作為工匠製作的實用商品銷售,很少刻款留名,但是如今經常看到名人題款的硯臺出現。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一般來說,硯臺的名人署名標準器並不多,目前多數名人落款的硯臺都是老硯臺加新款——畢竟加了款價格至少就加了個零。就連愛好收藏的乾隆皇帝也沒少上當,他令人編輯的《西清古硯》裡就有偽刻宋徽宗和蘇東坡名款的硯臺。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西清硯譜》為于敏中等人奉敕編撰。西清,是指王宮內遊宴之處,而清代乾清宮南書房,亦稱西清,是故本書取此題名。《西清硯譜》是挑選清代內府所藏之硯精美者,由門應兆等人繪圖,于敏中、梁國治等八人撰寫圖說。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西清硯譜》所收硯臺上迄漢代,下至清乾隆年間,時間跨度之大,為硯史有記錄者之最,其中名家名硯,琳琅滿目,囊括了褚遂良、米芾、蔡襄、蘇軾、黃庭堅、趙孟鈷、虞集、文徵明、唐寅等文人曾珍藏使用之名硯,每硯繪有其正面、背面,或側面。硯圖之後詳細描述其尺寸、材質、型制,若有御題、御銘、御璽、前人印記銘跋、收藏賞鑑者姓名亦記錄在圖說之中,這裡推薦大家讀讀這本書或許能避免買到假硯臺。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有人以為真的古硯一定滿是墨跡和汙垢的,其實不然。古人用硯之後,都要清洗乾淨,留有宿墨是邋遢的表現,好硯臺極少有舊墨汙染。古代有錢的文人,往往有書童來做些準備和善後之事,比如裁紙、磨墨和洗筆硯都是書童的工作,文人動手只是因為想享受其中的雅趣。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研究古硯要更多地從實物和當代名家著作入手,萬不可以訛傳訛。比如所謂的澄泥硯的古代製作方法是將絹袋吊掛於汾河中,經年累月後,絹袋的細泥即是澄泥——這怎麼可能呢?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因為河水沖刷之後,最細膩的泥應當最先被沖走,留下的無非是比絹的空隙粗的沙子。上好的澄泥硯是由仔細篩出的細膩泥土經過成型燒製而成,由於質地堅硬緊緻,常常被誤認為是石頭。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對於高檔次高品位的收藏家來說,收藏古硯應該瞄準名貴石料的精品,比如南宋歙石官硯、老坑端硯、名人遺物,這些硯臺存世也少,價格相對明清官窯瓷器來說連零頭都不到,但這些硯臺在當時的檔次和地位遠高於瓷器。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相信在未來幾年,收藏市場經過整合淘汰,高檔次的藏品將越發珍貴,一些高檔古硯也會成為人們爭相追逐的珍寶,而一些普通的古硯,只要古雅可愛,無論價值高低,也能成為古玩愛好者的案頭愛物。

喜歡古硯臺,究竟怎樣才不會買到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