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新华街地处闹市区,天天游人如织。它西起水塔脚东至民主路,全长不过700米,但街上东西两端拥有南宁市两大标志性建筑——水塔和望火楼,最特别的是几乎每栋建筑都有老南宁的记忆: 清真寺、百货大楼、灯光球场、桂剧院、和平电影院、中医院、老邮局、妇幼保健院……,这在全市几百条马路中独具一格,早已植根于南宁本土市民心中。

城墙根踩出的泥巴路

民国之前,南宁市中心四周被城墙包围,城墙是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修建“宋城”筑成。清宣统年(1911年)在城内紧贴着西北城墙的墙根被人们踩出一条泥路,十分狭窄,最先靠近水塔脚那段叫“卖鸡巷”,摆卖鸡鸭的很多。后来小路越踩越长,当局便将“卖鸡巷”取名“新沙街”。1917年当局在“新沙街”的东端开了个新城门,叫“新西门”,不久,在新西门外即现在新华街与兴宁路交界形成个“天光市”,以水果交易为主,尤其在每年七月乞巧节更为热闹。1932年民国政府将“新沙街”改名“新华街”。民国37年(1948)年6月当局拆除新西门一带的城墙,开辟为百货市场,这里更加兴旺。1951年政府把西北城墙全部拆掉扩铺新华街,一直延伸到民主路,并在1956年拓宽成24米的水泥路面。现在新华街的北侧就是城墙的外侧,60年代后期房产局大院(新华书店对面)搞基建还挖出城墙基础片石。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两大标志性建筑

街西端高高耸立的大水塔建成于1936年,全钢结构,塔高35.1米,容积300立方米, 是南宁自来水厂向香港德国西门子洋行订购,由谦德钢铁材料公司建造的,同年6月25日启用。水塔仅能向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和当阳街一带万余人供水,当时达官贵人、商贾富家是装表入户,而平民百姓则需到街头零售水站挑水。那时南宁很小又落后,在市中心每个角落都能一眼看到这座高高的黑家伙,因此水塔就成为市民们各种方位的比照物,水塔脚当做市中心的标志,初时的公交公司把这里作为公交车起终点。“水塔脚”新闻专栏曾多年占据《南宁晚报》头版,其针砭社会万象的幽默风格深受南宁市民欢迎,至今仍令人念念不忘。水塔1965年停止使用,1994年成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街东端的望火楼建于1953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宁市唯一的消防瞭望设施。"塔"式结构,楼高八层29.4米,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南宁第一高楼,也是广西第一高楼。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大厦增多,其消防报警功能已渐渐消失,于1988年停止使用。

望火楼与水塔两相呼应,都是南宁市的地标建筑。 20世纪60年代之前,南宁市中心的楼房都比较低矮,因此水塔和望火楼在南宁人心目在就是最高大的建筑,当时民间流行一句比喻小孩子快长快大的口头禅:“阿弟嘅头高过望火楼,阿弟嘅脚长过水塔脚”。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满街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新华街的房屋不多,可几乎每一座都有故事。

与水塔相邻的清真寺,清顺治年间(1644年一1661年)创建于现三坊街。康熙年间(1717年)改建于现址,并经多次修葺重建。现清真寺共三层,仿阿拉伯建筑风格,寺门圆拱形,寺冠呈圆形拱顶,建筑面积1890平方米,礼拜殿在三楼,可容纳200余人礼拜。寺内现保存有《重建清真寺碑》等文物,常有外地穆斯林来寺礼拜。清真寺过去有很多旧风俗,例如回族人婚嫁丧葬的隆重仪式常常引起市民的围观。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市邮政局新华分局是南宁市邮政事业的摇篮,清末的邕宁一等邮局、民初的广西邮务管理局都设在此。过去这里有全市最大的报刊门市部,全市最早的集邮市场,天天门庭若市的景象是老一代人美好的记忆。邮局至向阳商场一带古代是佛教重地,有乌龙寺、关帝庙、白夫人祠、至富宫、大叶宫等庙宇。乌龙寺建于宋皇祐三年(1051年),此后发展成为南宁佛教中心,寺内的广映和尚成为邕城僧尼的开山祖先师。清光绪23年(1897年)维新人士余镜清先生在此创办了乌龙寺讲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这一片寺院均改为南宁府中学堂。

市中医院新华街分院,过去是中医院的老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黄道存、曹思秋、陈鲁伍、罗皇中等老中医的名声在南宁人中如雷贯耳,拿现代话语说是粉丝无数。他们走到哪求医的人追到哪,比现在的追星族还厉害。

“大食代美食广场”原来是“二轻经营部”,原址解放前是有名的“周屋祠堂”,1945年南宁一伙名厨在这里创建了赫赫有名的“万国大饭店”(万国酒家前身),能同时摆下60多台酒席,供应500多个菜式,以及上百种小吃和点心。国民党军政要人和市里的达官贵人常在这里宴请宾客。李宗仁、白崇禧在邕时也专请万国的厨师为其烹调私宴。

新华书店东楼原址为20年代建成的大南戏院,是南宁市最热闹的场所之一,常常有粤剧等大戏演出。1947年改为大光明电影院,1951年改建为和平电影院,1965年更名为新闻电影院。文革被烧毁了部分。80年代新华书店扩建才把影院拆了。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新华街与西关路交叉路口的西关新天地,最初是西壕塘,后来填埋盖成棚架式戏院,此后又成为市场。20世纪60年代这里盖起了“新华旅店”。旅店过去默默无闻,可是文革却出了名,那时被称作“造反楼”,很多所谓的“走资派”在面向大街的飘台上被“造反派”批斗,震撼全城。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百货大楼南楼是1956年建成的南宁市最大国营商场,开业那天轰动全市,从此成为市民购物天堂,天天顾客盈门,远道而来的百姓常常把逛百货大楼作为一件盛事,“百货大楼样样有”的口头禅到处传扬。

百货大楼北楼原来是一片洼地---西濠塘,种满西洋菜。1953年洼地填平后,建起了 5000平方米的“南宁市灯光球场”。球场几乎每晚均有活动,篮球赛最多,也举办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赛事或体操、杂技表演,还有些全国巡演的活动如马戏等。入夜,悬挂高空的数排弧光灯亮起,远远看见犹如一个巨大的光体,将邕城一隅的天空耀得通明,极其诱人,如潮的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经常人满为患。1994年球场被拆除,1996年建成百货大楼北楼。

桂剧院(现钻石广场)原址很早以前是个大菜园,1953年广西省政府在此地盖起1200多个座位的“桂剧院”,各种设备当时在全广西首屈一指,常年有文艺演出,上座率一直很高,尤其外地有名的演出团体到来,更是一票难求。剧院门前的花坛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1988年剧院拆除后1994年建成钻石广场.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百货大楼、灯光球场、桂剧院构成南宁市夜生活的金三角。入夜,这一带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年的热闹场面至今仍为老市民津津乐道。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朝阳广场过去是西壕塘(护城河),堆满垃圾,臭气冲天,行人路过避之不及。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填埋, 1964-1965年间全部填平,铺上草皮,种了树木,初时绿地命名为“人民广场”,成为市民纳凉的好去处。曾经有马戏团在此搭棚演出。1971年4月正式命名为“朝阳广场”。60年代—70年代,群众大会频繁地在这里召开,尤其是1968年和1969年这里欢送知青上山下乡的泪漰震撼场面,令人终身难忘。

钻石广场旁边的“ 卫生大楼 ”,原址是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一栋小巧玲珑的西式楼房,附带的小花园备有滑梯,在儿童游乐设施极度匮乏的年代,小小滑梯可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天堂。我和弟妹常常溜进院子坐滑梯,兴奋得不得了。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很多市民说,要寻找老南宁的记忆,去走走新华街吧,它会打开你满盈的往昔时光闸门,让你穿越时空,回到童年。(原作于2016年5月20日,现重新整理修改)

城墙根踩出的马路,新华街满满地都是老南宁的记忆

注:1、本文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复制。抄袭者必追究。已与“维权骑士”签协议,提供站外抄袭维权「快速删文」功能。

2、在网络平台,本人的昵称分别为“陈说往事”与“老豆有话”。

3、本人致力于公开出版物没有记载或没有详细介绍的南宁往事与历史的写作与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