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蘇現彬:在西寧的大街上淚流滿面

蘇現彬:在西寧的大街上淚流滿面

在西寧的大街上淚流滿面

西安的北院門回民街上有一家名為“青海人家”的小吃店,我常帶朋友去光顧,店面不大但是味道卻非常正宗,雖然坐落在人流量巨大的商業區,但是店鋪總是被老闆收拾得一塵不染,受伊斯蘭教習俗的影響,店裡是禁酒的。坐在店中,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吃著正宗到極致的犛牛肉,我總會想起西寧大街上的那一幕,以及那位老阿姨。

2016年4月底,人間芳菲盡,桃花始盛開。但是我卻沒有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因為在清明節的踏青聚會上牛刀小試,就被隔壁專業的同鄉拉來做苦力了。據說搞這次藝術沙龍是為了迎接一個美國考察團,形式主義我來不得,但是就在大家搞得熱鬧的時候,大洋彼岸卻來了信息:不來了。這對朋友他們班的人來說絕對是個福音,對我來說無異於“災難”——為了能做好這次節目,我已經推脫了兩個工作了。得罪了別人卻又沒讓自己落個好處,一時間,烏雲佔據了我的心頭。我坐在教室裡,食指轉動著鉛筆,老師講的什麼,我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我不幹了,太累了……”不用聽也知道,這肯定是隔壁座位上的徐超發出的聲音,這小子是全系出了名的導演,自己做了好多部微電影了,真不知道這位風光人物能比我還累?我剛要跟他說句話,轉頭的瞬間,他也抬起頭來,目光的餘暉對上了我的眼神:“你‘五一’要出去玩嗎?”

一時間我竟無言以對,清明節去了五臺山一趟,就是為了躲開五一黃金週的人流量高峰,但是對我這種“驢友”來說,徐導演的話無異於金錢美人般的“誘惑”啊。我鬼使神差地回答了五個字:“咱們去哪兒啊?”徐導不再說話,低頭開始翻閱手機,下課鈴響前的五分鐘,他還是沒想好,畢竟都是學電影專業的,我想到的還是和本專業相關的地方:“要不?去寧夏鎮北堡看看?”

“沒啥意思,去青海吧。”徐導突然抬起頭來。

“去去去去……青青……青海,啥時候走啊?”我本來這個決定已經夠瘋狂了,結果徐導說出了讓瘋狂的答案:“今晚!”

來不及多想,這也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去得地方還那麼遠。現在想想,那天好像是4月29號,預定了凌晨的航班,付款,出票,一氣呵成。給自己收拾行李的時間也不過才留了兩個小時。在去往機場的大巴上,我才努力開始想象自己印象中的青海是什麼樣子的:冰山,高原,藍色湖水,哈達……大廳的廣播打斷了我的思路,帶上行李就這麼登機了。機窗外黑乎乎的一片,萬家燈火猶如繁星點點,逐漸消失在雲端之上。

雖然早有準備,但是青藏高原的冷氣還是把我們兩個山東人嚇了一跳。一出艙門,徐導率先感冒了,從曹家堡機場到八一路的大巴上,徐導嘮叨了一路“活受罪”。但是我卻沒那麼多講究了,畢竟在窮遊方面,我比徐導更有經驗啊。

不知道在大街上走了多久,看看手機已經一點多了,可就在這旅遊旺季哪裡還有多餘賓館呢?遠處的青藏鐵路大廈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許是受父親職業的影響吧,我對交通行業有著天然的好感,本想去看個究竟,怎奈徐導此時只有一個要求——找地方睡覺!連著走了三家店,都沒有了空房間。我正準備找個網吧包夜度過這一宿,沒想到徐導此時找到了一家旅店。

“小夥子住店嘛?”

還沒等進門,收銀臺後面就站起來了一位老阿姨,看樣子也就五十歲上下,雖然是臨近五月份了,但是高原的寒冷氣候還是讓阿姨穿著一件綠色毛衣。

“住,開個標間。”

“120。”

我的天,這一星級都不到的賓館咋這麼貴?我差點喊了出來,徐導雖然困成球樣了,但這時候還是站在了我這邊:“便宜些,100。”“好,一百就一百,身份證拿來。”

答應的竟然如此痛快?我都懷疑這間略帶滄桑感的小旅館是不是藏匿在這座城市中的紅燈區,徐導一頭栽倒在床上就開始睡了,我卻帶著一顆警戒之心,那一晚,我沒怎麼睡好,破敗的房間門被風吹得咔咔作響,我依靠在床上,打開了手機。

陽光照入房間,醒來時候已經早上八點半了,我叫醒徐導去退房,要真正踏上旅途了。

“小夥子們,睡得好嗎?”

依舊是這位阿姨,她正在收銀臺前吃著一碗麵。看來大西北的飲食習俗都是以麵食為主啊。退了押金的我們剛要回頭走,阿姨又開口了,這次她是一氣呵成的,中間沒斷句:“我們你們講啊,你們今天可以去塔爾寺看看,就在門口坐公交,到了湟中縣再轉車就到了,明天去青海湖的話就得穿厚點,像你們這種外套不太厚,記得裡面多穿一層啊,對了,你們可以去八一路客運站坐車,那裡比較方便。看你們的身份證,你們是山東人,那可以去嚐嚐我們這的特色麵食,我們這的牛肉麵也是不錯的呢……”

整整二十五分鐘,我和徐導一句話都說,阿姨為我們倆做了一次“紙上談兵”式的導遊。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櫃檯上的便條沒了,阿姨就拿了張餐巾紙,在上面寫滿了注意事項,她彷彿私人導遊,又像是我的媽媽。在沒有真正涉足這座城市之前,阿姨深深感動了我,她讓我真正瞭解了這座城市,誰說青藏地區是“化外之地”?這裡有中國人遺失的太多東西了,淳樸,熱情,好客,善良……世界屋脊靈魂之所在也。

就在前往湟中縣的大巴車上,一位藏族的老阿媽坐在我的身旁,她手中轉動著經筒,身上的藏袍與現代化的社會格格不入,望著她的背影,我又想起了早上的老阿姨。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的追求已經大大超過了人的信仰,在這片灑滿陽光的土地上,我找到了最初的人性,它是那麼溫暖,那麼慈祥。車子的前方,冰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倚著車窗,我早已淚流滿面。

後記:

去青海旅遊是三年前的事了,當時和同學徐超一起去的。如今,回想起在西寧的三天,不免心中激動,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

蘇現彬,在校大學生。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