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苏现彬:在西宁的大街上泪流满面

苏现彬:在西宁的大街上泪流满面

在西宁的大街上泪流满面

西安的北院门回民街上有一家名为“青海人家”的小吃店,我常带朋友去光顾,店面不大但是味道却非常正宗,虽然坐落在人流量巨大的商业区,但是店铺总是被老板收拾得一尘不染,受伊斯兰教习俗的影响,店里是禁酒的。坐在店中,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吃着正宗到极致的牦牛肉,我总会想起西宁大街上的那一幕,以及那位老阿姨。

2016年4月底,人间芳菲尽,桃花始盛开。但是我却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因为在清明节的踏青聚会上牛刀小试,就被隔壁专业的同乡拉来做苦力了。据说搞这次艺术沙龙是为了迎接一个美国考察团,形式主义我来不得,但是就在大家搞得热闹的时候,大洋彼岸却来了信息:不来了。这对朋友他们班的人来说绝对是个福音,对我来说无异于“灾难”——为了能做好这次节目,我已经推脱了两个工作了。得罪了别人却又没让自己落个好处,一时间,乌云占据了我的心头。我坐在教室里,食指转动着铅笔,老师讲的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我不干了,太累了……”不用听也知道,这肯定是隔壁座位上的徐超发出的声音,这小子是全系出了名的导演,自己做了好多部微电影了,真不知道这位风光人物能比我还累?我刚要跟他说句话,转头的瞬间,他也抬起头来,目光的余晖对上了我的眼神:“你‘五一’要出去玩吗?”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清明节去了五台山一趟,就是为了躲开五一黄金周的人流量高峰,但是对我这种“驴友”来说,徐导演的话无异于金钱美人般的“诱惑”啊。我鬼使神差地回答了五个字:“咱们去哪儿啊?”徐导不再说话,低头开始翻阅手机,下课铃响前的五分钟,他还是没想好,毕竟都是学电影专业的,我想到的还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地方:“要不?去宁夏镇北堡看看?”

“没啥意思,去青海吧。”徐导突然抬起头来。

“去去去去……青青……青海,啥时候走啊?”我本来这个决定已经够疯狂了,结果徐导说出了让疯狂的答案:“今晚!”

来不及多想,这也许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去得地方还那么远。现在想想,那天好像是4月29号,预定了凌晨的航班,付款,出票,一气呵成。给自己收拾行李的时间也不过才留了两个小时。在去往机场的大巴上,我才努力开始想象自己印象中的青海是什么样子的:冰山,高原,蓝色湖水,哈达……大厅的广播打断了我的思路,带上行李就这么登机了。机窗外黑乎乎的一片,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逐渐消失在云端之上。

虽然早有准备,但是青藏高原的冷气还是把我们两个山东人吓了一跳。一出舱门,徐导率先感冒了,从曹家堡机场到八一路的大巴上,徐导唠叨了一路“活受罪”。但是我却没那么多讲究了,毕竟在穷游方面,我比徐导更有经验啊。

不知道在大街上走了多久,看看手机已经一点多了,可就在这旅游旺季哪里还有多余宾馆呢?远处的青藏铁路大厦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是受父亲职业的影响吧,我对交通行业有着天然的好感,本想去看个究竟,怎奈徐导此时只有一个要求——找地方睡觉!连着走了三家店,都没有了空房间。我正准备找个网吧包夜度过这一宿,没想到徐导此时找到了一家旅店。

“小伙子住店嘛?”

还没等进门,收银台后面就站起来了一位老阿姨,看样子也就五十岁上下,虽然是临近五月份了,但是高原的寒冷气候还是让阿姨穿着一件绿色毛衣。

“住,开个标间。”

“120。”

我的天,这一星级都不到的宾馆咋这么贵?我差点喊了出来,徐导虽然困成球样了,但这时候还是站在了我这边:“便宜些,100。”“好,一百就一百,身份证拿来。”

答应的竟然如此痛快?我都怀疑这间略带沧桑感的小旅馆是不是藏匿在这座城市中的红灯区,徐导一头栽倒在床上就开始睡了,我却带着一颗警戒之心,那一晚,我没怎么睡好,破败的房间门被风吹得咔咔作响,我依靠在床上,打开了手机。

阳光照入房间,醒来时候已经早上八点半了,我叫醒徐导去退房,要真正踏上旅途了。

“小伙子们,睡得好吗?”

依旧是这位阿姨,她正在收银台前吃着一碗面。看来大西北的饮食习俗都是以面食为主啊。退了押金的我们刚要回头走,阿姨又开口了,这次她是一气呵成的,中间没断句:“我们你们讲啊,你们今天可以去塔尔寺看看,就在门口坐公交,到了湟中县再转车就到了,明天去青海湖的话就得穿厚点,像你们这种外套不太厚,记得里面多穿一层啊,对了,你们可以去八一路客运站坐车,那里比较方便。看你们的身份证,你们是山东人,那可以去尝尝我们这的特色面食,我们这的牛肉面也是不错的呢……”

整整二十五分钟,我和徐导一句话都说,阿姨为我们俩做了一次“纸上谈兵”式的导游。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柜台上的便条没了,阿姨就拿了张餐巾纸,在上面写满了注意事项,她仿佛私人导游,又像是我的妈妈。在没有真正涉足这座城市之前,阿姨深深感动了我,她让我真正了解了这座城市,谁说青藏地区是“化外之地”?这里有中国人遗失的太多东西了,淳朴,热情,好客,善良……世界屋脊灵魂之所在也。

就在前往湟中县的大巴车上,一位藏族的老阿妈坐在我的身旁,她手中转动着经筒,身上的藏袍与现代化的社会格格不入,望着她的背影,我又想起了早上的老阿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的追求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的信仰,在这片洒满阳光的土地上,我找到了最初的人性,它是那么温暖,那么慈祥。车子的前方,冰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倚着车窗,我早已泪流满面。

后记:

去青海旅游是三年前的事了,当时和同学徐超一起去的。如今,回想起在西宁的三天,不免心中激动,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苏现彬,在校大学生。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email protected],读书QQ群:371156841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