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病理分析——痹证

病例分析

李某,男,30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觉左半身及双目发凉,即在夏天,怕凉部位也需盖衣被,平时易疲劳,劳累后头蒙疼,休息后可减轻,时觉腰痛,纳可。病情症状加重与感受风寒、劳累有关。现症见:左半身及双目发凉,头蒙疼,腰痛,纳可,二便正常,舌质稍暗红,体胖大,苔白腻,脉沉弦细。

病理分析——痹证

中医诊断:痹证(脾虚肝郁,外受寒湿)。

方药:党参12g,土炒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旱半夏10g,香附10g,砂仁10g,厚朴10g,西茴10g,乌药10g,桂枝5g,白芍10g,枳壳10g,木香6g,郁金10g,沉香3g,干姜10g,鸡血藤30g,威灵仙15g,川芎10g,甘草3g。14剂,水煎服。

二诊

症状有所好转,今来复诊。现症见:左侧肢体劳累时发凉,双目偶有发凉,常觉咽部疼痛、咽干。舌质淡红,体稍胖大,苔白腻,脉弦滑。守上方加知母12g,桔梗10g,牛蒡子10g以清热利咽,14剂,水煎服。

三诊

左侧肢体及双目发凉症状较上次明显减轻,讲话后咽喉部不适也有所减轻(以前讲话10分钟后自觉咽喉部不适)。现症见:左侧肢体稍觉发凉,双目轻微发凉,咽喉部不适,长时间讲话后咽喉部疼痛,有时咽中有痰,色白而粘,易咳出,舌质淡红,体稍胖大,苔薄白,脉弦滑。守上方加独活10g、丹参15g以增强祛湿活血之功,15剂,水煎服。

病理分析——痹证

四诊

患者左侧肢体发凉明显改善,立秋后肢体偶有发凉感觉,双目发凉症状消失。舌质稍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稍腻,脉弦细。守上方加制川乌6g,制草乌6g,羌活10g,苍术10g,制附子10g以增强温阳祛风除湿之力,15剂,水煎服。

五珍

患者症状消失,饮食可,二便正常,舌质淡,体胖大,苔稍白腻,脉沉弦。守上方去制附子、藿香,加党参15g,泽漆15g,秦艽12g,白芷10g。15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治疗结果:左半身及双目发凉、头蒙痛等症状消失。

随访结果:停药半年后追访患者,病症未再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