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爱一座城,

因为生于斯,长于斯,

城里有父母和爱人;

爱一份事业,

因为立业于斯,成熟于斯,

事业里有我的专业和理想。

作者 | 刘倩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刘倩,女,生于奎文,长于奎文,华政大学四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建设奎文。2009年--2013年在奎文区法院工作,2013年12月遴选至潍坊市检察院。全市侦查监督业务标兵,2017年被市检察院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潍坊市委组织部嘉奖。

与潍坊检察相伴的五年里,不论是长途跋涉在提审路上,还是写意见书加班到深夜,在这样的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是我的内心始终是快乐的、满足的。

初见

2008年的夏天,我来到潍坊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实习。记得当时,望着雄伟的办公大楼,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正义”二字。看到检察官们能从事这样一份守护公平正义的事业,不禁心生羡慕,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跟他们一样,能在这里上班就好了。或许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戏剧,一时的一个小念头,突然有一天实现,便会让人倍感神奇与幸福。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这,就是我与潍坊检察的初见,初见倾心。

相识

冥冥之中有安排

2013年冬天,得知潍坊市检察院要遴选,并且此次遴选针对所有公检法基层单位,自己符合报考条件时,内心欢喜。或许是考试的心情比较轻松,或许是自己当时正处在一个比较适合考试的状态中,也或许,这就是命运。顺利的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之后,因缘际会,我又一次站在了这座大楼下。这次,我告诉自己,我不再只是匆匆过客,从此我就是一名潍坊检察人。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这,就是我与潍坊检察的相识,相识有缘。

相知

为伊消得人憔悴

2014年春天,我被分配到侦查监督处工作。说起侦监处的同志们,一开始的几个月,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压力”。大家的工作状态和业务水平,让我感觉到深深的压力。记得第一次参加讨论案件时,同志们各抒己见。“某某罪名的起刑点是几万,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各是几万。本案中的情节是几万,差不多能判几年……”,我一听,顿时感觉自己的水平好LOW,压力山大。自己对各种罪名的认定尚需要翻翻书,同事们都张口即来各种量刑起点、法院裁判意见、《刑事审判参考》上的典型案例等等。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刚开始的几天,夜不能寐。后来的几个月,恶补各种案例、会议纪要和立案追诉标准。于是,案子就这样越办越多,经验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然而每办一件案子,仍像经历一场涅磐。审查逮捕阶段证据有限,但做出的决定却要对整个案件的审判结果负责。虽然办案期限通常只有短短的7天,但是需要考虑的却很多。不仅要分析案件事实、界定罪与非罪,还要考虑捕后判刑情况是否符合径行逮捕的情形,更要考虑社会危险性以及如果不捕是否会影响案件侦查工作等等。正所谓,办一个案子,心都操碎了。

相守

衣带渐宽终不悔

转眼间,已与潍坊检察相伴走过五年的时间。去过了许多没去过的地市,办过了许多感慨良多的大案要案,因为领导的批评哭过,也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沾沾自喜过。总之,喜怒哀乐,与她相守。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来到侦监处后发现,工作总是不那么规律,有时候放假前突然来了一批案子,有时候下班的前一分钟接到一个通知。记得外出培训回来的那一周,一上班就接到了海关提捕的一个案子,四五本大厚卷宗堆在桌上。恰逢月底,有四五个报表也需要报送。办理着海关案件的同时,来了两起延押案件。记得那一周,感觉自己变身成了超人,好几次怕打断写作思路,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但是忙碌的工作,不仅锻炼了自己统筹规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一个团结、优秀的团队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每辅助办理一起案件,自己都会从主办的检察官那里学到对案件分析的思路、对证据把握的要求;每撰写一篇材料,领导都会亲自给我修改,从满眼红字到红字少一点,自己从完全不会写材料到渐渐了解了写材料的思路和要求。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在工作中忙碌着,又在工作中学习、成长着,因此“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然我只是潍坊检察的小小一员,但是,很高兴可以在潍坊检察的陪伴中慢慢变老,很高兴我的青春,我的所学,可以为这样一份令人骄傲的事业贡献力量。

我与潍坊检察的不解情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