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李尧民《祭先妻刁孺人服阕》

李尧民《祭先妻刁孺人服阕》

万历庚子嘉平四日,是为事敕封故妻刁孺人殁之三年也,遵制更服。夫节尧民,率子若孙及孀女,南向遥望孺人灵寝而恸哭曰:今日何日,孺人制满。儿女衔悲,相看泪浣。为寒为暑,离母几何。倏忽之间,三年已过。将日已过,夜夜猶梦。母既入梦,释服何用!兴言及此,悲益(此二字原缺,卢明试加)转甚。呼天愈高,招魂难近。儿欲遄归,躬陈三献。女欲同之,亲修母膳。余曰不然,雪花如掌。儿哭吾愁,儿去吾想。吾念尔母,比尔更深。吾且难归,其奈尔心。冢女至孝,视母丘垅。从子比儿,牲礼自整。特遣一仆,肃明祀禋。昭告神祇,听吾苦辛。自失孺人,形神顿劣。弦惟有续,发岂如结。幸我子孙,渐看长大。儿入成均,孙嬉膝下。儿婚有期,孙已聘戴。吾骨吾肉,吾爱汝爱。幽明两殊,精神一贯。服即有期,情则何限。有血在心,触心洒泣。有影在镜,览镜无翼。孺人孺人,知在何所?携汝两儿,讵忍忘所配,无忘所生。荧荧此丹,千载同情。

注释:

万历庚子年:即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

孀:失去丈夫的女子。

成均:古代称官立的最高学府。此处应指李尧民之子李瓒。《郓城县志》载:“李瓒,字他石,以父尧民赠侍郎恩荫。历官太常寺典薄,太朴寺丞,授刑部主事。天启中,魏、崔党炽谄者,倡立生祠。公力阻其事,坐杨、左党,削籍。崇祯改元,起复原官。赐玉环,以表忠贞。升刑部员外郎,诰封‘中宪大夫’,崇祀乡贤。著有《珠树馆集》、《落叶诗》行于世。

倏忽:很快,顷刻。

大明万历庚子嘉平四日,正是受过皇帝封赠的妻刁孺人去世三年的日子。这一天,遵照丧礼脱去孝服。我率领儿孙以及寡居在家的女儿,向南遥望孺人陵墓,放声痛哭说:今日是什么日子?是妻子三年制满的日子。儿女们带着悲伤,相看泪流满面。寒来暑往,孩子们离开母亲多久了?倏忽间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虽说已过三年,但每天夜里还会在梦中相见。既然仍然天天梦到,脱去孝服又有什么用呢?话说到这里,便更加悲伤。呼天天太高,招魂魂难近。儿子想赶快回到郓城老家,亲自为你做上好的祭品,女儿也要和他一起去准备祭物,到你坟前祭奠。我说不要这样,眼下正是数九寒天,大雪纷飞,回老家太不方便了。你们哭,我忧愁。你们离开,我挂念。我想念你们的母亲,比你们更深切。我都难以回到老家,你们虽有这份心,又有什么办法能回去呢!你们的大姐非常孝顺,会到坟上看望你们的母亲。我的侄子就像儿子一样,他也会自备祭物,专门派人到坟上庄重地祭奠。

在这里,请神灵们听我诉诉衷情:自从妻子去世以后,我形哀骨立。按说,殁了妻子是可以续娶的,但续娶的内人,哪里会赶得上结发妻子呢!所幸子孙渐渐长大成人,儿子考入了最高学府,孙子也已嬉戏于膝下。儿子婚期已定,孙子也已定下了聘礼。我们的骨肉,你爱我也爱。我们虽然阴阳两隔,但心心相通。穿孝服时日有限,而情谊却是绵长无边的。心中滴血,触动心灵,便泪流不止。铜镜有景,可是我没有翅膀和你团聚。

妻子啊妻子,不知你在何方。我辛苦地带着咱的两个孩子。你哪里会忍心忘记我,不要忘记你生的孩子。我对你的这一片丹心,千年万载永不改变!

分析:

此文见于《刁氏族谱》。李尧民的发妻,便是刁氏。

此文写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这一年,李尧民已经五十七岁,所以,他的大儿子已经成立,也有孙子定了婚。就在此前的头一年,也就是1599年,李尧民起为大理寺承,转右少卿,此时应在北京任职,所以,此文说他携儿带孙南向遥望孺人灵寝。老家郓城在北京以南。这说明,李尧民是在北京写的这篇文章,他的儿女也是在北京,所以,才有欲归家祭祀的念头。只是儿女的念头被李尧民劝说下了。因为李尧民的大女儿在老家,况且在老家,还有他的侄子(应是李舜民的儿子)可以差人去坟上祭奠。

由此文,我们可以看到,李尧民,不仅当过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应天府尹,以工部尚书致仕,是明代重臣。不仅是饱读诗书的进士,可以写出经天纬地的策论和奏章。而且,他还是一位相当有水准的文学家。你看他这篇文章,言由心出,语言生动,写尽心中情愫,读之令人唏嘘。他重情重义,情深谊长。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孙子绕膝,对亡妻的情谊是如此之深,一点不亚于年轻时,真是让人感叹。文中将自己的情,揉以儿女的情,悲情涌出,仰天长叹,不能自已。其感人之处,不逊于唐代元稹等人的悼亡诗。历史上有李尧民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有这篇情感至深的文章,这是郓城作为文化昌盛之地的一份见证。

李尧民《祭先妻刁孺人服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