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白兵戰:極為殘酷的戰鬥,一般來說雙方的傷亡率基本是1:1,這就不僅要求士兵有很好的刺殺技術,而且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穩定的心理素質。

語言,是人類最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它不僅是一個文明的傳承、思維的載體、邏輯的運用,也是情感的傳遞。

當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行業內競相追逐的新熱點。基於人類自然語義理解的人工語音助手,也正被推向科技行業的風口浪尖。從2011年蘋果推出智能語音助手Siri開始算起,陪著我們走過“七年止癢”的語音助手,如今也早已不再拘泥一種形態,開始變得無處不在。

繼去年智能音箱被行業內視為智能家庭以及服務的入口而迎來爆發增長之後,今年,廠商們開始將智能語音助手與耳機向結合,智能耳機產品如雨後春筍般紛至沓來。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圖為出門問問TicPods Free

在近日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出門問問推出小問智能耳機TicPods Free,並表示“AI無線智能耳機將成為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於此之外,科大訊飛聯合咪咕推出了自家的智能耳機產品莫比斯,而汪峰的FIIL智能耳機則選擇了與百度Duer OS進行深度合作。

用“智能”裝點自己,實際是“沒斷奶的孩子”

在蘋果iPhone的帶領之下,如今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摒棄了行業沿用了二十餘年的3.5mm耳機孔,轉而踏入了便攜、無障礙式連接、小巧精緻的無線耳機陣營。

起初耳機行業所謂的“智能”,與現在的語音助手並沒有很大的關係,而是表現在智能連接設備、智能識別場景降噪、智能模式切換等提高聽覺體驗的功能。

而當耳機遇上了語音助手,這種新“智能耳機”在廠商眼中卻彷彿看到了無限商機:在智能音箱作為固定場景最適合的語音交互載體攻佔萬千家庭的客廳臥室時,在移動場景下,這個最佳載體的位置就非耳機莫屬了。甚至有業內人士表示“無線耳機是天生的人體可穿戴設備,其最適用於移動的 Handfree 語音交互場景,未來將會誕生比語音音箱成百倍數級應用機會。”

於是乎,不少強調語音交互、卻在音質上寥寥帶過的智能耳機如雨後春筍般誕生。雖然當下智能耳機來自不同廠商,但從形態上其實無非兩種:一種是接觸式,代表如出門問問TicPods Free、蘋果AirPods、谷歌Pixel Buds,通過耳機上的按鍵、手勢或是觸控區喚醒語音助手;另一種是非接觸式,直接通過特定的語音喚醒詞,直接與語音助手交互。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圖為谷歌Pixel Buds

但無論喚醒方式如何,目前的耳機產品出於平衡體積與功耗的考量,還無法加入功能強勁的基帶以及芯片處理語音數據,都需要將語音信息發送到特定手機App進行處理,然後再將收集處理過的反饋信息發送到耳機上。語音識別技術其實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智能音箱出現之前更多的是應用在搜索上或以語音助手的形式存在,實話實說,即使是Siri體驗上也並不完美,安卓機上的語音助手更是顯得雞肋。

換言之,目前智能耳機都是“沒斷奶的孩子”,不過只是起到了喚醒以及收發語音的功能,耳機並不是真正的“智能”,真正智能與否全靠手機端App的智能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推出AirPods時並沒有稱其為“智能耳機”,只是重點強調了輕便易用的特性,順帶演示了雙擊呼出“Siri”的功能。而國內智能耳機則更傾向於強調了“智能”二字,可見對於國內廠商來說,相比耳機本身,更加看重其背後的互聯網服務。

都在追逐的風口,真能成為入口嗎?

自亞馬遜推出Echo同時趕上AI在國內大火,語音識別技術開始再次煥發青春,如雨後春筍的智能音箱開始出現在市面上,當時就有聲音認為智能音箱將是繼移動設備之後的有一大入口,語音助手將成為如安卓般存在的底層系統。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結果,能像亞馬遜那樣在智能音箱方面推出不同革新產品的國內廠商幾乎沒有,風口終究沒有變成入口。如今,人工智能耳機再次變成了風口,而隔壁智能音箱的屍體還沒有變涼……

本質上,人工智能耳機同樣是以語音識別為核心提升原有的硬件產品的用戶體驗, 但兩者背後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都是對於移動互聯網服務入口的爭奪。所以,在智能音箱火起來的時候,阿里、百度、京東、喜馬拉雅等等都有推出自己的產品,無論是巨頭還是新晉獨角獸企業都不願放棄這次技術東風。

對於AI來說,大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人工智能耳機和智能音箱最後都可能會轉變為對語音搜索大數據的爭奪。數據的積累,對於第一階段的勝利尤為重要。

在智能耳機方面,谷歌要比亞馬遜走得更快一些,該公司在去年10月發佈了一款可以支持40種語言實時翻譯的耳機,當然,這款產品除了翻譯只包含了一些比較基礎的語音服務。

相比之下,國內的同類產品在功能要更為“花哨”,比如咪咕在CES發佈的莫比斯耳機,日程管理、心率監測、翻譯、生活服務應有盡有,但就實時翻譯這一方面來說,即使只騰訊依靠自己語音識別技術翻譯出來的字幕依然有很多錯別字,莫比斯能做到何種程度仍需要打個問號。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圖為科大訊飛聯合咪咕推出的莫比斯智能耳機

除了咪咕,汪峰的FIIL耳機也在新一代的產品中加入了AI的功能,DIVA2系列接入百度的DuerOS系統,但由於FIIL本身在市場的聲量問題,加入AI功能總給人一種蹭熱度的感覺,但畢竟DuerOS是百度重點推廣的平臺,體驗上應該相對會好一些。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說到底,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成為入口的可能,但不同的是,有些企業的佈局更深、更廣。

百度算是巨頭企業裡第一家公開大力推廣自家AI技術的企業,雖然李彥宏最近澄清“ALL in AI”不是他的原話,但是百度在AI的佈局不可謂不全面,智能家居、語音識別領域有DoureOS,無人駕駛有Apollo,以及百度人工智能學院大量的人才積累。

雖然騰訊、阿里宣傳的比較少,甚至阿里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直到去年天貓精靈發佈前才被曝光,但兩者的佈局可一點不比百度少。

騰訊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方面都有佈局,人才培養上也有騰訊研究院。而阿里算是三家企業裡在人工智能領域佈局較為神秘的企業,其核心佈局在於阿里雲計算平臺。

當然,在人工智能垂直領域的企業同樣做得風生水起,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等同樣有不錯的成績。

每一個風口都不缺少玩家,重點在於風口能否成為入口,即便成為入口,在行業泡沫破裂、洗牌之時,這些入口終究會歸於誰的手中?可

以確定的是,AI的技術壁壘要高於以往任何一個風口,這也避免了這個行業的野蠻生長,最終比拼的是技術而非運營和資本,智能耳機或許不過是另一個語音識別可行性的驗證。

AI現狀:感知有餘、認知不足

在這場人工智能入口之爭的“白兵戰”中,那麼人工智能本身究竟發展到了怎樣的水平呢?

出門問問、科大訊飛、FIIL的智能耳機“白兵戰”

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喻友平曾在接受速途網採訪時坦言:“目前通過大數據學習,人工智能在感知層面(圖像、語音、視頻等)已經可以做到高度可用的精確識別,但在認知層面(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還需要未來技術的不斷升級探索。”

對於語音助手來說,雖然廠商都稱自己識別率高達97%,但這隻能代表AI可以講97%的預言準確轉化為文字,但能夠讓機器理解文字的含義甚至情感並作出反饋的,目前在行業內還是空白。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是重要的機遇。

喻友平同時也表示,雖然目前人工智能還遠無法達到與人類同等的認知水平,但這並代表智能硬件不能替人類完成一些事情。相反,目前人工智能已經開始進入到各行各業,賦能物聯網、智能家居、自動駕駛、金融投顧等領域,憑藉海量的數據以及更快的處理速度,提高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效率。

從目前看來,智能耳機更多隻是為語音助手增加了一個全新的入口,算不上真正的智能,但是這並不妨礙在智能硬件形態的探索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可能性,通過服務改善用戶的體驗。

無論是手機上的智能語音助手,還是智能音箱、智能耳機,可能都未必是智能硬件的最終形態。

也許,真正的智能硬件的形態,在於人機之間可以產生更多的依賴,人工智能的發展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智能硬件不在將“智能”掛在嘴邊,但可以完美分擔我們生活中一些事情、提高效率,成為雖然感受不到卻又離不開的一部分的時候,人工智能的時代才真正算得上全面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