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造假門」背後,智能翻譯尚難取代人工

時代財經APP記者 沈思涵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國內主攻智能語音領域的科大訊飛,近來陷入“造假”的輿論風波。

在前不久舉辦的一場上海國際會議上,科大訊飛作為知名語音識別公司為會議現場提供“AI同傳”。不過,有參會人士在知乎上質疑稱,訊飛的現場翻譯並非機器智能翻譯,而是通過人工同傳之後,由機器進行朗讀。

科大訊飛官方緊急回應稱,該參會人士是把科大訊飛的“訊飛聽見”轉寫功能誤會成“機器同傳”,並聲稱“科大訊飛沒有造假”。隨著這場“造假風波”事件的發酵,關於科大訊飛語音識別和智能翻譯方面的討論不斷。

科大訊飛“造假”背後

從現場會議的演示來看,有參會人士認為,科大訊飛的“AI同傳”是在嘉賓講話的過程中,由人工譯員實時翻譯後說出譯文,然後再通過科大訊飛識別譯文,最後把內容投放到屏幕上的。而這一略顯投機取巧的方式,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時代財經聯繫上科大訊飛市場部相關人士,得到的回應是,“在許多大型會議上,科大訊飛主要有兩套工作方案,除了採用全自動翻譯之外,還有一種是通過直接獲取現場同傳的聲音,再同步到大屏幕上。”

就在本次上海舉辦的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科大訊飛主要提供了語音識別技術,直接轉寫譯員翻譯結果並在會場大屏呈現,同時應主辦方邀約,在直播中合成識別結果,展示科大訊飛語音合成技術。

相關人士指出,在一般的語音應用場景下,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已經足以應付。然而,在某些特定場合下,語音同傳的準確率還難以保證,這其中存在著發言人口音不清的狀況,導致像即時同傳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針對外界的質疑,此次科大訊飛也提出了“人機耦合”的概念,它可以理解為是同傳AI技術的某種形式,其實質上也是進行人工同傳。與此同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表示,當前機器的智能水平暫時還代替不了同傳,“人機耦合”才是未來發展之道。

而對於智能語音技術上的難題,產經觀察人士洪仕斌則認為目前的AI同傳技術還是不夠成熟,依然還處在較為早期的階段。

智能翻譯尚難以替代人工

儘管科大訊飛已在智能語音領域深耕多年,但其也坦言目前的智能翻譯還不足以完全替代人工。

據悉,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已經達到大學六級水平,並聲稱2019年將達到英語專業八級水平。而科大訊飛所說的機器翻譯,指的便是其在今年4月份推出的新款翻譯機--曉譯2.0。該機支持34種語言互譯、4種方言翻譯以及中英文的離線翻譯,最終產品售價為2999元。

據瞭解,這款產品在日常交流體驗上應付綽綽有餘,不過在機器翻譯水平上還不足以代替同傳。

在較為嚴肅的會議場合,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技術和較為敏感或專業的會議上,完全字譯的方式有時候並不能充分恰當地表達演講者的想法,而同聲傳譯員則需要結合演講者的語氣和邏輯,傳達其思想和意圖,這是目前機器翻譯水平都難以做到的。

在網上也有使用過翻譯機的用戶反饋稱,“使用翻譯機進行日常交流對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有時候想翻譯一下古文或者在發音稍有不清晰時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不難看出,目前國內在智能語音識別以及語音翻譯上還是存在著不少短板,其中在遇到讀音有些模糊、環境有些嘈雜等情況下,往往語音的識別率就會大幅下降。

在這其中,首要需要解決的就是對自然語言技術的處理,而這涉及到機器的知識、情感以及邏輯能力。洪仕斌曾告訴時代財經,“要讓機器翻譯實現像人一樣自然的理解與對話,需要涉及到對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整合,這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

由此,無論是對於科大訊飛亦或是其他企業而言,要想讓機器在任一場合、任一方式下均能帶來成熟的“智能語音”體驗,今後的道路都還任重而道遠。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