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家有偏癱患者,如何進行科學護理

偏癱是中風後最常見的表現,95%以上的患者在中風症狀平穩後均轉入家庭療養。家屬如能及時進行恰當的康復護理,則可以有效地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有助於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家有偏瘫患者,如何进行科学护理

偏癱患者的心理護理

由於突然癱瘓在床,患者心裡往往產生恐懼、不安、急躁和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家屬要特別注意患者的思想活動,耐心細緻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及時解除患者的各種顧慮和精神負擔,使患者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正確對待未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的樂觀情緒和家屬的積極配合,對偏癱患者的好轉乃至痊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要重視豐富患者的精神生活,但要注意方法。對於患者以前喜愛但現在已無法參加的活動項目,如文藝演出、書法、繪畫、比賽等,要儘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提起。患者好轉後可常推至戶外散心,也可幫助患者養花、餵魚,給患者讀讀書報來調劑生活,亦可適當收看一些有趣的電視節目,如喜劇、相聲、文藝晚會,但不要收看時間過長,避免讓患者看球賽、恐怖或悲情內容的節目,以免引起患者情緒緊張、激動,導致失眠。

偏癱患者的居住環境要求

急性期患者要注意安靜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動,儘量減少探視。煩躁不安的患者要選擇安靜避光的房間,以減少心理刺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溼度適宜。溫度應在22℃~ 24℃為宜,溼度在50% ~ 70% 之間為宜。康復期應注意傢俱、物品的擺放位置,方便患者獲取,避免患者發生意外事件。

偏癱患者的皮膚護理

偏癱患者由於不能自己翻身改變體位,身體局部易受到壓迫,加上癱瘓肢體的皮膚營養功能下降,最容易發生壓瘡。對於壓瘡,預防最為重要,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請注意穿柔軟、舒適的棉質衣服,穿衣服先穿患側肢體,再穿健側肢體,脫衣服的時候先脫健側肢體,再脫患側肢體衣服。

2. 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至少2小時1次。

3. 在褥瘡的好發部位加用軟墊、氣圈、海綿墊等。

4. 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嘔吐物時,及時擦洗乾淨。保持床鋪清潔乾燥,不要使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5. 對於已發生的壓瘡,遵醫囑用藥治療,及時處理。

偏癱患者的飲食護理

家有偏瘫患者,如何进行科学护理

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對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總熱能的飲食配比,多食半流質食物。偏癱患者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患者清晨飲1 ~ 2 杯水可預防便秘。日常膳食中也應有幹有稀、有飯有湯,建議常食稀粥。為增加胃腸蠕動,食物不可過於精細,要適當進食含纖維高的食品,以預防便秘發生。忌濃茶、酒類、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偏癱患者的二便護理

偏癱患者體力活動顯著減少,胃腸道蠕動相對減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易發生便秘,常有排便困難,可讓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為了促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覆按摩5~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如果便秘仍未緩解,請遵醫師指導使用通便藥物。

對於尿失禁的患者,可以訓練其按時排尿,建立條件反射;有尿瀦留或尿失禁者,應放置導尿管,要保持尿管的通暢,預防泌尿系感染。

偏癱患者患側肢體功能鍛鍊護理

家有偏瘫患者,如何进行科学护理

患者家屬應與醫護人員配合,儘早進行患側肢體功能鍛鍊,防止關節畸形和肌肉萎縮的發生。鍛鍊原則以主動運動為主,輔以被動運動和按摩,應有步驟、有重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具體方法如下:

主動活動:用健肢做較大幅度的活動,如屈伸、旋轉、上舉等,再用健肢去活動患肢,要告訴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癱瘓的肢體上,做拉、推、揉等動作,先大關節,後小關節,將活動度儘量逐漸增大。這種活動要一天多做幾次,以不感疲勞為度。

被動活動:家屬每天按時活動患者的患肢,以防止患者肌肉發生失用性萎縮和關節僵直。先按摩患肢,由指(趾)開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關節,動作要輕柔、緩和,慢慢地進行,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適為原則,切忌強力牽拉,應每日1~2次。

練習下床:先扶助患者在床上坐起,以後坐在床邊,雙足下垂,由倚人到自己坐穩,然後下床站立。如患者有頭暈不適則立即臥下。開始時間短些,逐漸延長時間,直至站穩。在自己可以站穩後,在有人護衛下走動或患者以健肢扶床,原地踏步或圍床走動,每日2 ~ 4 遍,每遍10 次左右。扶持床欄,倚背站立,一腿提起站立一會兒,再換一腿站立,兩腿交替進行,每日2 ~ 3 遍,每遍10次左右。開始扶床、桌行走,逐漸達到扶杖步行。要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時間,以不使患者疲勞為度,不可操之過急。患者下床活動時要將地面清掃乾淨,護理者在旁守護、幫助,不使患者滑倒或傾斜。

手的鍛鍊:可採取持舉一定重量的物體,在手中握核桃轉動等,以後逐漸練習洗手、洗臉、刷牙、穿衣、進食,並自己行走。

一般肢體活動:先下肢,後上肢,先肢體近端,後肢體遠端,最後為拇指。經過持之以恆的鍛鍊,絕大多數患者可恢復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