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 總第915期

中間商的價值該被重新重視。

不久前邦君參加一次服裝論壇,有嘉賓拋出問題:“服裝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互聯網又這麼發達,有零售商開始直接從工廠拿貨,做服裝批發的代理商會不會被取代甚至消亡? ”提問之後有人表示擔憂,有人提起有生產廠家線上在淘寶天貓上開店,直接對接零售顧客。現場多多少少,有一些悲觀情緒。

不由想起那句爛大街的廣告語: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買家少花錢,賣家多掙錢。如今互聯網經濟層出不窮,實體店受到的衝擊,不少零售行業都能感受得到,但由此就推斷互聯網能消滅中間商,或者簡單粗暴的給中間商蓋帽子——就是賺取差價的吸血鬼。這樣的判斷,如果不是沒有商業常識就是別有用心,或者說,不瞭解中國經濟現狀。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往往越美好的口號,越透露著無知和虛偽。

中間商只會賺差價?

這個鍋消費者不背,消費者也不答應。

人們的認知中,承認一個商品的生產成本,但不承認它的流通成本、展示成本、品牌成本、信任成本。消費者進行的每一個消費行為,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購物,而是有六種隱形成本在裡面。

時間成本:往返購買地點的時間,獲得產品的等待時間等。例如:便利店很多東西沒淘寶便宜,但你馬上能拿到,不用等。

運輸成本:往返購買地點的運輸成本,也包括商品的物流成本。例如:到樓下便利店買一包泡麵,只需跑腿不需運費,淘寶買則要給運費(免郵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調整成本:產品不符預期而進行退換。例如:在優衣庫實體店買衣服,如果尺碼太大,馬上可以換一件,而上淘寶則需要發貨退換。

心理成本:購物其實是一種心理體驗,無論是零售店鋪的優美環境和笑容服務,還是淘寶賣家熱情膩歪的“親” 都是為了提升購物體驗,降低心理成本。

儲存成本:批量購買日用品或飲品時,需要為存放貨物付出成本,食物可能會過期、佔用的房子面積等。中間商其實一定程度幫節省了儲存成本。

信息成本:獲取商品價格、尺碼、物理屬性和功能屬性等信息,例如:如果需要買一些對尺寸、大小有要求的東西,在實體店眼見為實,比在淘寶購買更合適。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所以,你還覺得“中間商”只會賺差價嗎?很多時候,“中間商”帶給你的價值(上述成本的減少),要高於它賺取的差價,商品有價格也有價值,有售價也有成本,而人的購買行為也一樣。畢竟,金錢只是看得到的成本,看不到的成本更多。

生產商需要中間商

即使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 也幾乎沒有一個廠商能直接就把貨品售賣給消費者,這意味著自建渠道,自建物流,自建的很多東西,成本下來,比中間商參與往往只高不低。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一些基本的營銷和經濟常識不變,上圖揭示:在沒有經銷商參與的經濟交易中,生產者直接聯繫消費者,要進行多達九次的交易,而如果通過經銷商,整個交易流程可減為六次!整個社會交易成本由此下降!

一定有人表示反對:淘寶上很多淘品牌、網紅品牌,很多都是工廠直接設店,直接售賣呀?

但有沒有想過,淘寶,包括京東等很多電商平臺,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中間商。

作為賣方,如果讓商品信息直達客戶面前,有兩種辦法:

1)花費大價錢在天貓首頁上面投放廣告、直通車、充鑽、坑位費等等。

2)尋找網店中間商,天貓供銷平臺就是一種選擇,把貨品分給一些善於營銷或有穩定客群的店鋪,讓自己的商品到達網購人群。

這兩種方式其實和線下區別不大,第一種類似商場租金和廣告位,第二種就是線上的中間商,再加上網店運作的人工成本, 銷售的利潤有的比線下還要低,很多廠商開網店,只是把之作為線下渠道的補充。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一個產業的鏈條,從原料開始到成品展現在顧客面前,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大多廠商以產品為主,核心優勢是品質、技術、設計、生產能力等等先進技術。但對於營銷和銷售,以及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因為離市場終端太遠,沒有條件,也沒有力量去顧及。

沒有一個企業能真正意義上的完成商業閉環。中國廣闊的地理區域和地緣性,以及龐大且多元的需求,共同造就了分工協作的社會,任何一個產業鏈條都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

零售商能擺脫批發商嗎?

回到最初的問題,已有零售商跳過批發商,直接去廠商拿貨,或通過各種網批平臺拿貨,批發商將來會不會衰落消亡?

這已不在“中間商會不會消亡” 的問題範疇內了,因為零售商同樣是中間商的一環,但批發代理作為重要的一種商業形式,其未來干係到千千萬萬生意人。

先給出一個大致結論:在科技尚未高度發達(如隔空傳物)之前,大多數行業批發商不會消亡,但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轉型升級和轉變思維。

批發商,承載的是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信息流、物流及現金流的對接。明白了這個意義,就知道其重要性所在。

以服裝行業為例,從貨品上來講,除了區域品牌代理商或工廠自開的檔口,大多批發商都是組貨,選取各個廠商的貨品放在一個檔口裡,從面料到價格,從款式到庫存一應俱全,極大方便了零售商的選貨。

談到這一點,有一個不容忽略到的關鍵詞:服裝批發市場,從2015年開始,電商的興起,使得很多人看衰批發市場,17年北京動批商圈的關閉和遷徙更是讓不少人有了一種:服裝批發這個行業要消亡的感覺。事實遠非如此。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批發市場的區域屬性、行業屬性非常強,不同行業品類有不同特點,不同品類的不同產品也有其不同,客戶需求也是不同,這些巨量不同需要藉助“聚集和溝通”才能高效解決完成, 批發市場成千上萬個品牌及品類,正是這樣一個場所。相比網批的看不到摸不著,也更直觀可信。而地緣性的緣故,很多零售商一天之內就能到達本省或鄰省的批發市場,直接去一家家廠家看貨?大多數情況下路途遙遠,費心費力。

從現金流和物流上更好理解。進貨必然要牽涉到現金投入,批發商能為零售商降低不少資金風險,並且相比零售商的小批量拿貨,有著更高的議價能力,拿50件和500件量的價格,差別不止零星半點。另一方面,批發商直接從廠商大批量運貨,減少了廠商多批次小批量運貨的物流成本,利於整個行業及產業的高效運轉。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因此,批發商和批發市場在可預之期都會長期存在,但一定會升級轉變。批發商,乃至整個中間商,一定要轉變思維,不要利用信息不對稱,簡單的賺個差價,而是要以服務思維,賣服務,賣附加價值。

無需妄自菲薄,但請緊跟時代

中間商的地位和價值一直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經銷商群體的自我認知也不夠。很多經銷商(包括批發商和零售商)做的很大,仍然有低人一等的感覺,覺得自己只是個“生意人”、“做買賣的”。 中間商的作用遠非減少交易環節那麼簡單,如上所述他們還提供:信息收集整理、促銷推廣、談判、訂貨、移庫甚至承擔資金風險等作用。 提供這麼多價值的中間商,真心無需妄自菲薄,但請記得以下幾點:

1、這是一個多元且快節奏的社會。各種新需求、新模式層出不窮,壓力比之前大是必然的事,沒有誰活的輕鬆,但要面對變化,學著變化,保持敏銳,敢於嘗試。

2、從售賣“信息不對稱” 到售賣服務和思維。拋棄以前的固定思維,終端和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比你少,不要再簡單做貨品的搬運工和了了的賺差價。想想自己能給客戶帶來什麼,是營銷技巧,是門店管理,還是陳列布置等等,把你的思維和思想,帶給你的客戶,讓客戶跟著你走,幫助了他們也成就了自己。

3、 條件允許的話,自己開幾個零售店, 去知悉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知悉終端的陰晴冷暖;或自己做牌子做工廠,自己擁有獨立的話語權。雖然中間商意義重大,但單方面經驗不好跳出也最侷限。這是一個多變的時代,永遠不知道風險從何而來,但如果自身能把這個鏈條真正吃透,各種風浪來臨時,也能多一些應對從容,少一些慌張損失。

別鬧了,砍掉中間商?此路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