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鄧亞萍當年那麼牛,退役後為什麼不留隊任教?

莫xxxx


這個問題鄧亞萍自己也回應過,她表示自己在退役之前思考過自己將來的出路,可她看到自己的教練,就覺得看到了自己未來幾十年生活的樣子,鄧亞萍不喜歡這樣,她希望充滿挑戰的不一樣的生活,所以在退役之後,她選擇去讀書,靠自己真才實學一步一步考學,從清華大學到劍橋大學,鄧亞萍是靠自己的努力拿到相應的文憑的。然後進入體制內工作,再到如今跳出體制自己創業。

鄧亞萍的成績毋庸置疑,18個世界冠軍,大滿貫得主,長期排名第一,但這些也不能保證她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教練。鄧亞萍太要強了,她這樣的個性其實不太適合當教練。鄧亞萍在自己打球的時候就是不服輸、愛專研,她在乒乓球領域達到的高度太高,這會讓其弟子有很大壓力,縱觀國乒這麼多年來,成績好的女運動員退役後幾乎都沒有選擇當教練,可能是因為女孩子心思比較多,帶出好成績的女運動員的也都是男教練。


叮咚體壇


“最大的敵人就是隊友,在國家隊,我沒有朋友。”---昔日乒乓女皇鄧亞萍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第六人覺得這句話已經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何鄧亞萍不留隊任教,具體看法,我們一一道來:

鄧亞萍運動員時期到底有多牛?

鄧亞萍在乒乓球屆的地位和影響力有目共睹,職業生涯巔峰期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時代,號稱“鄧亞萍時代”!世界排名第一保持8年之久,連續兩屆奧運會摘得女單、女雙冠軍,14年摘得18個世界冠軍。在摘得奧運冠軍時,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多次為她頒發獎牌,所有這一切的成就,源於鄧亞萍的超乎常人的辛勤付出,身高僅有155cm的鄧亞萍創造了一個奇蹟!確實夠牛!

為何鄧亞萍不留隊執教?

個人覺得主要還是個人性格導致不太適合當教練。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鄧亞萍直言自己是急性子,做事風格比較直爽,而想當教練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鄧亞萍“傳道授業”沒問題,但是“解惑”卻需要隊員和教練員的彼此信任,敞開心扉才能走進彼此的世界。這一點,鄧亞萍是做不到的!正如開篇所言,她自稱在國家隊沒有朋友,又怎能留隊執教呢?

另外,從國乒傳統上看,女隊員很少有退役執教的。這個很好理解,女隊員把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乒乓球,深知其中的酸楚和不易,再加上鄧亞萍退役時才25歲,這個年齡對於女性來講,更多的是迴歸到家庭,人之常情!

事實上鄧亞萍也是這麼做的,只不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鄧亞萍常年打球,自知文化水平並不高,她又選擇了求學之路,彌補短板,幾年時間先後取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講道理,第六人對於鄧亞萍在求學之路取得的成績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又何嘗不是學業之中的大滿貫啊(學士、碩士和博士)!

在之後,鄧亞萍下過海,從過政,幾經周折,她還是回到了熟悉的體育產業!

是非功過任人評,嬉笑怒罵任評說,這就是人生!您說呢?下期第六人會為大家帶來有關鄧亞萍的其他話題,敬請您的期待!您的點贊和關注是對我的最大褒獎,謝謝支持!

關於這個問題,你有何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交流。


國球第六人


鄧亞萍,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原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現為河南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創始人。當時鄧亞萍在中國乒壇的位置就像中國籃球的姚明一樣舉足輕重。加上乒乓球世家的背景其實沒有理由離開乒乓球離開國家隊。

但是鄧亞萍,1997年,鄧亞萍來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2001年,鄧亞萍取得了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的文憑。2001年9月,鄧亞萍來到了英國的諾丁漢大學,攻讀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研究生。這一年,她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分別擔任職務。2002年12月,鄧亞萍獲得了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獲得碩士學位後,她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

隨後鄧亞萍不但完成著自己的學業,還兼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和即刻搜索公司總經理兩個職位,她帶頭組建了官方搜索平臺即刻搜索,後來失敗又聯合俞敏洪設立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可謂是永不言棄。

但是從來涉及過乒乓球,甚至回隊當教練這類的事業。只能說人各有志,每個人的夢想和境遇是不同的。其實想想也可能和他的經歷有關吧,從開始的“小個子”不被認可,到後來的大滿貫,可能一路走來太多不容易。通過知名度及社會效應去做別的事業,加上她不服輸的性,總是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吧!


二浩老師


作為我國第一個獲得十八枚奧運冠軍金牌的兵乓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過往的履歷簡直是個傳奇,在連續保持了八年世界冠軍的頭銜之後,25歲的鄧亞萍宣佈退役了。

在巔峰時期退役的她,不但離開了國家隊體制,而且也沒有做與乒乓球行業相關的事業,而是跑去清華讀書了,對於此有很多人誤解,甚至有人會問,國家培養了你,你怎麼能一走了之呢?



有人覺得鄧亞萍是浪費了國家資源,雖然在兵乓球球壇中國從來不缺好的苗子和導師,但是女子乒乓球能力和男生還是有差距的,但是鄧亞萍走的原因,無非是那幾點:

其一是受不了體制,國家乒乓球教練是體制內的有行政級別的人員,碰到上面的人不懂,但是瞎指揮確實挺令人頭疼,不懂球的胖子劉國樑,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因為心寒,直接離開了。



其二是待遇福利不好,國家隊乒乓球教練在外人眼裡,可能是一個很高大上的工作,不但年薪幾十萬,而且各種福利補貼,工作相對於運動員也沒有那麼累,但是對於鄧亞萍這類靠拿金牌吃飯的人來說,一塊金牌國家獎100萬,回到家鄉以後,當地的市政府和知名企業都會有獎勵,鄧亞萍是看不上這些收入待遇了。


其三就是鄧亞萍是一個想像前輩李寧那樣,成為一個推動體育事業進步的人,所以她直接讀經濟學讀到博士畢業。後面她又成立了自己的運動體育品牌,想用這種方法,來推動兵乓球事業的發展。

這也許就是她退役不留任的原因吧。


炭燒的菠蘿



越是牛人,選擇餘地越大。鄧亞萍、王楠、張怡寧是公認的世界女子乒乓球三位大魔王,可惜她們沒有一位擔任乒乓球教練這個工作。這理由很簡單,這個乒乓球女隊教練的工作(特別是女子教練)收益很低,不太可能成為國乒總教練,只適合那些能力不錯、比較甘於穩定的運動員。男隊教練就要另外來說,略有不同,這裡不再展開。

而且關鍵還在於鄧亞萍有她自己的追求,從僅認識26個字母,到清華大學英語系本科生,再到劍橋大學博士,英文博士論文都能寫出來並且答辯成功,您覺得這種人還需要去國乒當教練嗎?去奧組委、聯合國,或者開闢自己的事業,不都更好嗎?目前鄧亞萍成立了“鄧亞萍集團公司”,開始在體育領域謀求發展,讓我們祝她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給出您的真知灼見,以饗大家。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乒乓社交開球網


首先,鄧亞萍的人生高度不僅會侷限於當一名教練的層次;其次,鄧亞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再者,中國乒乓球的這潭水深到可怕,想想劉國樑和孔令輝的遭遇,以及最近郭躍炮轟丁寧事件,可見一斑。

人貴有自知之明,鄧亞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能夠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退役之後,鄧亞萍嘗試過很多的職業,同時也在國際奧委會工作過,為中國乒乓球的發展和中國體育的進步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但是,鄧亞萍退役後的生活,就是一個自我挑戰的過程,做過體育,經過商,如今成為了博士還投身教育,可以說,如果單純的成為一名乒乓球教練員,那還真是有些屈才了!

而且,鄧亞萍在當運動員時期,個性非常突出,私底下講也得罪過不少人,如果當了教練,仕途不一定會有多麼的順利。而且,聯想到去年孔令輝和劉國樑兩位功勳教練的遭遇,再看看最近郭躍在微博上炮轟丁寧的事件,想要在中國乒乓球界混的順利,並非易事。


足壇秘史


瞭解內情的人看到這個問題會笑出聲的。。。鄧亞萍退役後為什麼不留隊任教?其實應該反問2句:她為什麼要留隊任教?又怎麼可能留隊任教?

這問題過於敏感,我就只提供一些信息,大家自己判斷吧:

鄧亞萍曾經親口說過一句話:我在乒乓球隊沒朋友

要不有人會給鄧亞萍起個“滅絕師太”的外號呢,這可不單指她在球場上那種滅絕一切的霸氣。

鄧亞萍退役後基本遠離了體育圈,直到前年迴歸體育圈創業

梳理一下鄧亞萍退役之後的軌跡,不難發現,除了在北京奧組委一段時間外,鄧亞萍與體育圈沒有什麼交集,更別說乒乓球圈了。

直到前年她辭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職務,聯手洪泰創新空間創始人王勝江,與俞敏洪、盛希泰一起打造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平臺,這才算是迴歸體育圈,也同時再度與體育圈人士進行各種互動,也開始上央視解說乒乓球。而在此之前呢?乒乓圈的活動見過鄧亞萍參加嗎?

鄧亞萍剛進隊時由於個子矮受到一些嘲笑

據坊間傳聞,甚至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她人這麼矮,將來怎麼上領獎臺?

確實鄧亞萍的先天條件並不好,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從這點來說,鄧亞萍確實太牛,成功也真的不容易啊。


柯南話乒乓


鄧亞萍,乒壇連續8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大滿貫得主,四次獲奧運會冠軍,可乒壇可謂登峰造極,譽滿全球,為國爭光!

鄧亞萍當年那麼牛,那麼退役後為什麼不留隊任教呢?

有書君認為雖然鄧亞萍留隊任教資質綽綽有餘,但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力。

鄧亞萍當年選擇急流勇退,去清華大學繼續自己的學業,圓大學夢,圓博士夢,這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一、鄧亞萍的理想不是當教練,而是完成學業,成為學識淵博的人。

鄧亞萍是個有主見的人,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有學識的人,她明白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身上有一股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乒壇如此,在追求學業上也是如此。

鄧亞萍5歲開始練習乒乓球,沒有時間進行系統文化學習,為了人生不留遺憾,也為了完成學業,她97年退役後,她便就讀於清華大學外語系。

25的她從認識26個英文字母的啟蒙知識學起,歷經4年刻苦攻讀,順利畢業。

2001年,她懷揣著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的文憑又來到英國的諾丁漢大學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

2002年12月,鄧亞萍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畢業,獲得該校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養。

2008年,鄧亞萍戴上了博士帽,在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畢業了,她又一次挑戰自我,獲得了該校土地經濟學博士學位,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高材生。

二、鄧亞萍能正確認識自已,她的性格並不適合當教練。

鄧亞萍能正確審視自我,她曾經相當客觀地說過:“我的性子直,得罪過不少人,我最大的敵人就是身邊的隊友,在國家隊,我沒有朋友。”

要成為一名教練得處事細心謹慎,要有耐心去指導,還得好好安慰學員,一個性格直率,有著“滅絕師太”之稱的鄧亞萍應該十分清楚自己性格的弱點。

她不適宜做教練,沒有圓滑處事的能力。

她身上只有一股頑強拼搏的狠勁,一旦用在小隊員身上,不知會不會傷害他人的身心,與其到時後悔傷了人心,不如早早下決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三、女乒隊員退役當教練並沒形成傳統,也沒人請她當教練。

在國家乒乓球隊,男隊員退役當教練的比較普遍,如張燮林、劉國樑、孔令輝。

但女乒乓球隊員退役當教練的比較少,並沒有形成傳統,而且她之後的張怡寧、王楠等也沒去當女教練,這與國家隊的傳統相關。

在國乒訓練了十多年,教練陪著她訓練,鄧亞萍深深地知道這份工作有多困難,多辛苦,不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種環境中生活。

再說也沒有誰請她當教練,何況她心中有自己的追求,有更廣闊的天空任她飛翔。

鄧亞萍順應自己的內心,為人生築夢,當年沒有當教練,而是繼續學習深造。

現在鄧亞萍成立了“鄧亞萍集團公司”,讓看山看水的事業向玩山玩水發展,願乒乓女皇投資體育領域能如她的奧運冠軍路一樣鑄造輝煌!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鄧亞萍是中國乒乓球女隊上世紀90年代的靈魂人物,由她開始到後來的王楠和張怡寧也讓中國乒乓球女隊勢不可擋,徹底統治了世界乒壇。鄧亞萍能力超強,個性鮮明,而且理想遠大,所以她退役以後選擇了提高文化程度和下海經商,並沒有擔任中國乒乓球隊的教練員。


鄧亞萍退役以後沒有擔任國家隊教練員的原因。

第一,乒乓球女隊水太深。我們可以想一下,有哪位出色的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退役以後擔任國家隊的教練,從很久之前的曹燕華,但後來的鄧亞萍,王楠和張怡寧,她們都沒有留隊當教練。而女隊的教練還往往是退役的男運動員,比如施之皓,孔令輝,李隼等。這主要是因為在乒乓球隊內水比較深,女隊員退役以後真的不想來趟這個渾水。從郭躍被退回地方隊,到李曉霞事件,中國女隊出的是非真的不少。女運動員退役後就想圖個安穩,所以就不願意來執教了。


第二,鄧亞萍的個性太強。一提到鄧亞萍更多的是關於她勵志的故事。在身高不足一米五,在國家隊中被歧視的情況下打出了成績。這種人值得尊敬,但同時這種人非常要強,而且性格過於堅硬而不懂變通。鄧亞萍在剛剛進入國家隊時候有很多人因為身高問題嘲笑她,她也沒有向任何人妥協,所以她在乒乓球隊中人緣很不好,鄧亞萍自己表示“在中國乒乓球隊沒有一個朋友”。說到底國家隊是一個讓她心累的地方,她又怎麼會願意來當教練。

第三,鄧亞萍心比天高。相比於王楠和張怡寧退役以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的家庭上,鄧亞萍則在退役後還是堅持自己的女強人本色。她不斷學習,並且志向遠大。她在退役之前就積極求學,退役後更是不斷提高自己。鄧亞萍在1997年來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2001年畢業以後又到了英國諾丁漢大學弗研究生。2003年她又去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可以說鄧亞萍對自己的要求非常的高。學成以後她成了商場的弄潮兒,幾經沉浮以後她如今成為了河南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創始人,繼續發揮自己的能力。


鄧亞萍是一名偉大的運動員,她幫助中國乒乓球隊在世界稱霸,在退役以後又心比天高努力學習,可以說是所有年輕人的楷模。希望她的事業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銳理體育觀


鄧亞萍運動員生涯的成績其實已經無需我們贅述:乒乓球第一位女子大滿貫得主,職業生涯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頭銜,是第一個蟬聯獲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任何一項成績拿出來都足以讓我們佩服不已。關鍵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鄧亞萍的身高並不出眾,也就是會對她從事乒乓球運動造成影響,但她還是用她自身的辛苦努力去盡力彌補,成功登頂贏下了最高榮譽。

如果她的人生就是如此的話,可能也不會有今天題主所提的問題。退役之後的鄧亞萍並沒有選擇進入國家隊擔任教練,儘管這在我們看來是更為簡單的一條路。她反而華麗轉身,選擇讀書、從商、習政。

眾所周知,在中國長久以來的體育制度中,職業運動員、國家運動員們大都從很小開始訓練,並且大部分是全職投入其中,在這過程中便難免會忽視、甚至無法顧及文化學習。因此少了這段經歷以及這段時間的文化積累的大部分運動員,會選擇在退役後選擇回到校園深造,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

而“乒乓女皇”鄧亞萍可以算得上是比較成功的求學者。退役之後的她先是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學士學位,與2001年成功畢業後同年繼續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並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獲取碩士學位。此時的她並沒有停止自己求學的腳步,緊接著又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最終拿下。

另外,我們仔細想想,大部分專業運動員們的前半生都交給了他們從事的運動。所以退役之後肯定想要嘗試一下更新鮮、更具挑戰性的事業,而且以鄧亞萍這種不懼困難的性格來說,她做出這種選擇就更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