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一畝僅需3.6元、最高可獲賠400元的玉米保險,為何還有農民不喜歡

眼下正值北方農村收繳玉米保險費用的時候,小編在山東莘縣張魯鎮、茌平縣杜郎口鎮等調查時發現,儘管鎮、村幹部在組織、發動做了大量工作並順利完成收繳工作,但一些農戶明顯帶有牴觸情緒,似乎從心裡不願接受這項保險。

一畝僅需3.6元、最高可獲賠400元的玉米保險,為何還有農民不喜歡

聊城市是實施農業保險較早的城市,近幾年作為秋糧的玉米參保面積均在九以上。糧食保險可以說是農民給自己買的一份保障,一旦天氣突變,莊稼受損,農戶所交的每畝3.6元的保險費就會按照受損程度以最高400元的標準補貼到農戶手裡,減輕其受災程度,專家說是給農民吃上“定心丸”。

一畝僅需3.6元、最高可獲賠400元的玉米保險,為何還有農民不喜歡

然而,由於保險機構投入能力又有限,承辦公司的服務網絡無法延伸到到村,因此農業保險在基層的具體操作主要依靠鎮、村的幹部完成。由於非專業或其它原因,出現保單填寫不規範、信息不完整、上報不及時等現象,給核災定損帶來不便,致使很多農戶發出“只見交錢不見理賠”的怨言。

一畝僅需3.6元、最高可獲賠400元的玉米保險,為何還有農民不喜歡

另外,動員千家萬戶加入保險行政成本較高,在玉米保險實施過程中,雖然農戶一般每家只繳納幾元到幾十元的費用,但在收取時費時費力,部分村級幹部為了工作簡化工作,存在按人頭平攤、多收不找零、先行墊付在收取水費、電費時一併收取等現象,這讓一些喜歡斤斤計較的農民覺得不“透明”,不信任。

一畝僅需3.6元、最高可獲賠400元的玉米保險,為何還有農民不喜歡

有一點小編在多個場合說過,那就是每畝這3.6元的保險費,當地財政為什麼不能全部承擔呢?如財政承擔這幾元錢,既節省人力、物力,又能減少影響幹群矛盾的可能性,同時還杜絕了政府職能部門以服務的名義向保險公司收取費用的可能,也能避免出現保險公司做假賠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